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0)
2023(17755)
2022(14732)
2021(13538)
2020(11337)
2019(25851)
2018(25078)
2017(47759)
2016(25451)
2015(28644)
2014(28424)
2013(28126)
2012(26334)
2011(23856)
2010(24143)
2009(22988)
2008(22234)
2007(19829)
2006(17375)
2005(16063)
作者
(73079)
(60923)
(60785)
(58141)
(38915)
(29235)
(27755)
(23499)
(22999)
(21696)
(20922)
(20345)
(19361)
(19309)
(19171)
(18943)
(17952)
(17875)
(17688)
(17438)
(15207)
(14916)
(14696)
(13999)
(13923)
(13722)
(13483)
(13230)
(12346)
(12054)
学科
(121269)
经济(121157)
管理(70075)
(68011)
(55371)
企业(55371)
方法(48003)
数学(42167)
数学方法(41791)
中国(36637)
(29949)
金融(29947)
(29899)
(28765)
(28656)
银行(28625)
(27608)
地方(26708)
业经(25196)
(24667)
(23452)
贸易(23436)
(23126)
(22833)
农业(19425)
(18554)
财务(18511)
财务管理(18470)
企业财务(17608)
(16614)
机构
大学(368227)
学院(367559)
(166712)
经济(163502)
管理(135193)
研究(131598)
理学(115533)
理学院(114215)
管理学(112360)
管理学院(111667)
中国(106548)
(76946)
(76571)
科学(76095)
(66914)
财经(60956)
中心(60863)
研究所(60531)
(59686)
(55411)
经济学(54465)
(54198)
业大(50113)
北京(49076)
经济学院(49072)
(47653)
师范(47202)
农业(46924)
(46603)
财经大学(45340)
基金
项目(237224)
科学(187218)
研究(174448)
基金(174103)
(151541)
国家(150342)
科学基金(128137)
社会(114322)
社会科(108596)
社会科学(108569)
基金项目(90382)
(90268)
教育(79717)
自然(79568)
自然科(77792)
自然科学(77766)
自然科学基金(76446)
(76063)
资助(71857)
编号(69384)
成果(57307)
重点(53918)
(53813)
(52576)
(49607)
国家社会(48871)
课题(48012)
教育部(46640)
创新(46558)
(45931)
期刊
(184557)
经济(184557)
研究(114671)
中国(72852)
(59756)
学报(55923)
(54984)
科学(51459)
管理(49908)
(49308)
金融(49308)
大学(42494)
学学(40130)
农业(36718)
教育(35905)
经济研究(32155)
财经(31459)
技术(29851)
(27237)
业经(27219)
问题(23908)
(22425)
国际(20286)
(20240)
世界(19481)
技术经济(18958)
统计(18240)
理论(17146)
商业(16675)
(16629)
共检索到565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韶明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科技的飞速进步大大加快了全球金融业的发展,但同时国际社会频频发生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金融危机的传导为切入点,借助于金融危机传导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性贬值效应模型,试图从一个侧面对金融危机进行分析。本文的结论对于中国加入WTO后慎重资本账户的开放和国内金融自由化的顺序选择有所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学彬  
金融危机的形成和扩散过程,是由投机者、本国公众、外国公众、本国政府、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方参与者参加的多方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奔。危机的形成和扩散必然导致博奕各方的实力对比、利益格局和所获信息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必将导致博奔均衡的变化,从而导致危机的迅...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岷  
本文旨在结合思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探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步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环境的过程中,如何审慎前行,在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认识和吸取欧美发达金融市场的缺陷和教训,真正认识和理解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现实状况,以确保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为其风险所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立军  马文秀  
通过对中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其影响程度和先后顺序,呈现出从东向西的趋势。同时,各地区经济救助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个别省市也表现出了较强经济发展竞争力。通过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津进行分析,发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国内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弱化外需和外资变化带来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奕  
一国政府实施贬值政策并非总是出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考虑 ,有时是为了通过贬值拉动外部需求 ,从而刺激产出增加。但是通过开放性金融市场的作用 ,贬值反过来也会影响国内需求 ,在某些场合它能刺激内需扩大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会产生类似于财政扩张时的挤出效应。当这种挤出效应足够大时 ,外需的扩大有可能被内需的减少所抵消 ,从而无法增加总需求以刺激产出。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的贬值政策便由于开放性金融市场上参与者的合理预期而事实上失去了动态一致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安辉  迟箖  谷宇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中美经济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美国经济紧缩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渠道对中国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中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作用关系紧密,互为因果;而美国经济收缩将引发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下降,进一步影响中国经济的产出水平。中国需进一步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及引资的多元化,避免外商直接投资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素  武晓霞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尽管多数国家已经从经济快速下滑的泥潭中走出,但是全球经济却仍处于疲软的迷雾之中。在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且中国处于积极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识别和测度中国在此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政策工具组合效果及其启示显得颇合时宜。危机爆发后,中国积极出台各类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予以应对,并率先取得成效。本文通过构建FA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目的是识别并分类研究率先引领中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的有效政策工具是哪些,并进一步分析各类工具的实施效果。研究结论表明,通过一系列中国经济指标提炼出两大公因子,一类集中在财政政策工具上,一类为货币政策工具,而在实证研究中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军  董方军  户海印  
近期,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加之不久之前的"房利美"和"房贷美"被美国政府收归国有、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各主要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寻求买主、忙于自救,以避免破产风险。一系列消息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新功  
泰国金融危机的经济原因及其启示□李新功1997年的7月,东南亚金融市场风雨飘摇,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货币一贬再贬,致使这个被誉为“最富活力”的地区不得不紧急刹车,经济发展步伐大大放慢。在这场危机中,泰国首当其冲,受害最为严重。迄今,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美国自2007年4月以来爆发的次贷危机,如同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对于这场危机的成因及其对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危机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我们都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苟文均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苟文均1.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际经济和金融体制的脆弱性而不在于投机无论是拉美还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都反映了实际经济和金融体制早已存在的脆弱性。金融危机的根源不仅在于金融体系本身的残缺,而且更深刻地植根于金融体系赖以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闫云凤  杨来科  
2006年中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后,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巨大。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内容。通过使用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测算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有节能减排效用,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碳排放显著降低,结构效应对出口碳也有改善作用。敏感性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低碳转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戎  
现代经济活动中,金融、金融市场对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而信用、金融市场本质上是一种虚拟价值符号的市场,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的金融资本在此的运动已与现实中的商品、服务的运动相脱离,即其运动形式不再表现为G……W…G′,而直接形成G…G′…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