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5)
- 2023(8883)
- 2022(7282)
- 2021(6625)
- 2020(5606)
- 2019(12188)
- 2018(11792)
- 2017(23417)
- 2016(12080)
- 2015(13674)
- 2014(13156)
- 2013(13336)
- 2012(12622)
- 2011(11497)
- 2010(12065)
- 2009(11989)
- 2008(10889)
- 2007(9931)
- 2006(9086)
- 2005(8391)
- 学科
- 济(53907)
- 经济(53868)
- 业(37608)
- 管理(37217)
- 企(30837)
- 企业(30837)
- 融(26741)
- 金融(26740)
- 银(25111)
- 银行(25100)
- 行(24457)
- 中国(24430)
- 方法(19487)
- 数学(17233)
- 数学方法(17122)
- 地方(15867)
- 制(15245)
- 财(14442)
- 农(13919)
- 技术(13406)
- 业经(12379)
- 中国金融(11273)
- 贸(11042)
- 贸易(11028)
- 易(10748)
- 技术管理(9645)
- 农业(9386)
- 体(9122)
- 地方经济(8721)
- 务(8698)
- 机构
- 学院(176335)
- 大学(175092)
- 济(80692)
- 经济(79080)
- 管理(65454)
- 研究(62197)
- 中国(56102)
- 理学(55073)
- 理学院(54455)
- 管理学(53729)
- 管理学院(53378)
- 财(39897)
- 京(37034)
- 科学(33694)
- 财经(31087)
- 所(30984)
- 中心(29894)
- 经(28045)
- 研究所(27684)
- 江(26177)
- 经济学(26145)
- 北京(24164)
- 经济学院(23752)
- 农(23245)
- 财经大学(23142)
- 院(22616)
- 范(22409)
- 师范(22259)
- 融(22195)
- 州(22149)
- 基金
- 项目(108676)
- 科学(86545)
- 研究(83359)
- 基金(78615)
- 家(67159)
- 国家(66619)
- 科学基金(57129)
- 社会(54865)
- 社会科(52291)
- 社会科学(52281)
- 省(42607)
- 基金项目(41159)
- 教育(36814)
- 划(35253)
- 编号(33672)
- 自然(33535)
- 自然科(32726)
- 自然科学(32717)
- 自然科学基金(32111)
- 资助(31484)
- 成果(28098)
- 发(25801)
- 创(25677)
- 重点(25014)
- 创新(24349)
- 部(24235)
- 课题(23646)
- 国家社会(23214)
- 性(21662)
- 发展(21630)
共检索到282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蕾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对外逐步开放的特点、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布局、以及我国各地区对外资吸引力的差异等因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呈现不平衡发展和动态发展特点。本文着重关注金融危机以来外资在我国不同区域分布出现的新特点、原因,并提出对东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外资 区域分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我国外资外贸的国内区域分布一直以来呈现很明显的不平衡。但金融危机以来,这一区域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资与外贸在国内三大区域分布的过程和特征,揭示了外资外贸区域分布的今后趋势及其决定因素,最后结合上海改革开放实践,分析了外资外贸的区域分布新变化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关键词:
外资 外贸 区域分布 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屹祯 曹卫东 张宇 朱鹏程 袁婷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6年我国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为研究数据,应用区位熵、热点分析、锡尔系数、动态集聚指数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转移态势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别呈现"西密东疏"、"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异格局,并且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也存在显著差异;(2)东部地区的烟草制品、化学纤维等制造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对我国区域间与区域内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但有逐渐扩大的趋势;(3)制造业转移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方向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层次具有较高的梯度性。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相关理论,为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制造业 空间分布 转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正彦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引进资本和技术、创造就业和促进出口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正在发生明显变化,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时,中国进出口和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增速不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仁淑
东亚金融危机引人注目。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靡不振,它与东亚各国间特殊的经济、贸易关系是此次金融危机加深的重要因素。在此次危机中,日本经济不仅遭受了冲击,也面临新的机遇。为此,日本在此次东亚金融危机初期态度较积极。随着危机的深化,日本基于自身利益,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日元汇率持续下跌放任自流,致使东亚国家货币进一步贬值;抽走了在东亚的资金,拖延了这些国家摆脱危机,经济走上正轨的时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态势和改革开放举措·王国刚·始于1997年春夏之交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国的经济发展以极大的打击。短短几个月内,汇率大幅贬值、股指急剧下落、利率快速上升、大批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国民经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怀军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愈来愈多,无论是资本输入国,还是资本输出国,都越来越重视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作用。中国经过较长时间的封闭之后,于1978年开始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加速现代化建设。正是基于中国需要世界资本,国际资本需要中国庞大市场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吴先满
亚洲金融危机虽已离去 ,但它留给世人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却是不能遗忘的。危机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虽然也受到较大影响 ,但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健的运行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比较恰当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政策措施。进入新世纪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0的紧迫形势 ,中国金融政策与金融管理仍然存在着不适应性 ,需要继续深化推进 ,其基本走向是 :(1)加快金融改革 ;(2 )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 ;(3)引导和鼓励金融创新 ;(4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由此实现在 2 1世纪初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持续较快发展和稳健有效的运行。
关键词:
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金融管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以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生产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是催化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劳动分工新的均衡机制尚未浮现,经济全球化继续向深入方向发展。在此条件下,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延续危机之前的基本走势,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向西、向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 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郑甘澍
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完全消失,而我国却将率先走出危机的阴影。代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温州、泉州以及东莞地区也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后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恢复迹象。本文利用有关数据比较分析这三个地区经济受此次危机的影响情况和恢复程度,通过比较从中提取受影响程度最小的区域,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因素,探讨与思考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骆东奇 郭英 李乐 赵伟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已经日益显现,但由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结构特点不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整体影响出发,通过选取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分析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对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金全 隋建利 闫超
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识别和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以及经济周期阶段性变迁的可能性,并对未来3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运行趋势变化以及经济周期所处状态进行判断和预测。研究发现,在步入2008年以后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并在未来3年中仍将处于这一阶段,这说明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处于"低速增长阶段"的可能性逐渐减小,而处于"适速增长阶段"或"快速增长阶段"的可能性不断加大。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在2009年第3季度达到经济周期的低谷,但在未来3年中总体将呈现出逐渐回暖的态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 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艾青
虽然金融危机对整个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的通信产业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因为中国的通信产业有其固有特点。而国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都在不同程度地拉动着内需,促进中国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对中国的通信行业来说,金融危机更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尹政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重塑步伐加快,并呈现出规则理念从追求贸易自由向追求贸易公平演进、规则内容从边境上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演进、规则性质从自愿型向强制型演进、规则执行从概念化向可操作演进、规则制定主导权的博弈更趋激烈、规则重构从以多边平台为主转向以自贸区平台为主等五大新趋势。我国应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演变新趋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部分领域和区域尝试实施高标准经贸规则,并提出符合我国利益的有中国元素的经贸规则,在融入现有规则体系过程中逐渐获得主导权。
关键词:
国际经贸规则 演变趋势 自贸区 主导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