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4)
- 2023(12416)
- 2022(10457)
- 2021(10133)
- 2020(8522)
- 2019(19516)
- 2018(18671)
- 2017(34944)
- 2016(18473)
- 2015(21034)
- 2014(20614)
- 2013(20148)
- 2012(18610)
- 2011(16423)
- 2010(16635)
- 2009(15735)
- 2008(14272)
- 2007(12011)
- 2006(10313)
- 2005(9301)
- 学科
- 济(70436)
- 经济(70350)
- 管理(53432)
- 业(51456)
- 企(43552)
- 企业(43552)
- 方法(33176)
- 数学(29330)
- 数学方法(28813)
- 融(27186)
- 金融(27185)
- 中国(26700)
- 银(25306)
- 银行(25291)
- 行(24421)
- 财(21784)
- 农(19467)
- 制(18773)
- 业经(16073)
- 地方(15113)
- 务(14565)
- 财务(14511)
- 财务管理(14475)
- 企业财务(13803)
- 贸(13637)
- 贸易(13620)
- 学(13538)
- 易(13299)
- 理论(13115)
- 农业(13075)
- 机构
- 大学(248789)
- 学院(245483)
- 济(101537)
- 经济(99192)
- 管理(96455)
- 理学(82684)
- 理学院(81847)
- 研究(80705)
- 管理学(80289)
- 管理学院(79820)
- 中国(68525)
- 京(51307)
- 财(49071)
- 科学(45394)
- 中心(41956)
- 财经(38770)
- 所(37496)
- 江(37240)
- 农(36644)
- 经(35357)
- 研究所(33733)
- 业大(33654)
- 范(32450)
- 师范(32103)
- 北京(31813)
- 经济学(31766)
- 州(30387)
- 院(29573)
- 财经大学(29167)
- 经济学院(28616)
- 基金
- 项目(166695)
- 科学(132470)
- 研究(124171)
- 基金(122719)
- 家(105479)
- 国家(104559)
- 科学基金(91563)
- 社会(79974)
- 社会科(75943)
- 社会科学(75927)
- 基金项目(64526)
- 省(64515)
- 教育(58868)
- 自然(58374)
- 自然科(57141)
- 自然科学(57127)
- 自然科学基金(56087)
- 划(54257)
- 编号(50416)
- 资助(49934)
- 成果(40805)
- 重点(37710)
- 部(37601)
- 创(35600)
- 发(35322)
- 课题(34251)
- 国家社会(33666)
- 创新(33278)
- 教育部(33224)
- 大学(32531)
- 期刊
- 济(109169)
- 经济(109169)
- 研究(76700)
- 中国(53685)
- 财(39842)
- 融(38415)
- 金融(38415)
- 管理(36272)
- 学报(36238)
- 科学(33293)
- 农(32831)
- 教育(31832)
- 大学(29332)
- 学学(27075)
- 技术(23036)
- 农业(21565)
- 财经(19503)
- 经济研究(17168)
- 经(16843)
- 业经(16808)
- 图书(13749)
- 问题(13448)
- 理论(13435)
- 实践(12291)
- 践(12291)
- 贸(12134)
- 版(11789)
- 技术经济(11373)
- 国际(11361)
- 财会(11090)
共检索到382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姜凌 徐楠
本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不同特性对比分析入手,对衍生工具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二重性进行了研究。指出衍生工具除了具有引导资金从发达资本市场向发展中经济流动过程中的建构性作用,同时在诱导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加剧方面还具有助动性作用。从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发展,降低了经济运作的透明度、削弱了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威胁到固定汇率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风险和感染风险、进而加速并深化危机等不同角度,对衍生工具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作用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证。
关键词:
衍生工具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系统风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萌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共发生了八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纵观八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虽各自不同,但本质上却有一致的轨迹。预期对经济非理性扩张的矫正,以及由此引发的恐慌和羊群效应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总体性描述;真实经济周期的轮回,新兴市场国家不恰当的制度安排以及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使得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了必然性;借助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和垄断的金融资本,发达国家可以轻松地把风险和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这也使得危机本身具有了鲜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爆发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其中两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其一,外部流动性的膨胀和收缩已成为危机爆发的基本机制;其二,新兴市场国家较其他国家更易受到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成因 比较 发展趋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洪昌
政府在金融危机防范和救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和吸收器,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合理性决定着危机处置的有效性。因此,政府应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匹配性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化解金融危机。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具有较为普遍的演进规律与进程,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亦有共性,鉴于此,本文基于金融危机中德美政府监管视角,梳理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政策措施,并对政策措施予以思考,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借鉴,以利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府监管 政策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坚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制度,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为发端,不仅在东南亚国家内肆虐活动,而且还波及到我国香港、台湾以及国内经济情况不佳的韩国与日本。同时,全球金融一体化使这次区域性金融危机逐步扩大,继而影响了俄罗斯、欧洲、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飞鸣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传递,其根本原因则是以美元本位体制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结果。因此,当前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完善IMF的治理结构和SDR的机制,使IMF最终充当世界中央银行,SDR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涂德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行业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对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对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改革的情况进行了整理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品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改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周荣芳 荣艺华 王莹 唐烈 叶可松
文章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市场交易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两个阶段;市场规模收缩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内机构交易信用额度的收缩,以及新旧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过渡期内谈判成本的影响。总体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影响已逐渐消除,市场仍然保持健康运行,在新旧主协议过渡期结束之后,利率衍生产品市场有望得到更快发展。
关键词:
利率衍生产品 授信额度 主协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利娜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发端于次贷,但本质是美国实体经济扭曲的增长方式"低储蓄、过度负债"所致。金融危机暴露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的缺陷。应对全球的经济动荡,中国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需要运用税收、信贷政策维系市场的稳定,银行需要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也要坚守审慎的原则,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增长方式 住房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剑平
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共性是经济增长模式过分依赖外部要素。美国政府为挽救金融机构付出巨额资金,实际上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也体现了美国自身利益高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并进,并保护好实体经济的企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市场原则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有些人对中国是否应当继续学习和借鉴欧美,尤其是美国的金融法治体系,以及中国金融法治建设的方向产生怀疑。针对上述质疑,本文讨论了以下问题:金融发展所需的基本法治要素,金融危机对金融法治要素提出的挑战,今后中国金融法治建设的取向等。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市场主导原则这一金融法治基本理念的失败,失去监管的过度自由才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对于中国来说,应当把市场主导原则作为中国金融法治的基本理念,并把继续完善金融发展法治环境构成要素作为中国金融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汉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给正在进行金融改革的中国发出了一个警示:金融业务存在巨大的风险,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但不能因为风险就放弃发展这一市场,这无异于因噎废食,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在监管制度上,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这对金融衍生品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
次级债危机 金融衍生工具 法律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薛敬孝 吴忱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蔡国喜 徐光
本文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监管框架和改革措施入手,阐明了两国市场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监管理念和措施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厘清了当前存在的若干制约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认识误区后,对如何加快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发展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