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5)
2023(6868)
2022(5677)
2021(5329)
2020(4415)
2019(9754)
2018(9316)
2017(17364)
2016(9643)
2015(10949)
2014(10829)
2013(10410)
2012(10117)
2011(8895)
2010(9824)
2009(9738)
2008(8795)
2007(8167)
2006(7436)
2005(7157)
作者
(26685)
(21735)
(21733)
(21045)
(13913)
(10506)
(10063)
(8496)
(8356)
(8210)
(7546)
(7400)
(7122)
(7015)
(6965)
(6859)
(6565)
(6367)
(6341)
(6308)
(5775)
(5439)
(5144)
(5091)
(5078)
(5029)
(5025)
(4933)
(4575)
(4492)
学科
(32053)
经济(31996)
管理(29334)
(25771)
金融(25771)
(25622)
(23448)
银行(23439)
(22796)
(22220)
企业(22220)
中国(18934)
(14802)
(12970)
中国金融(10997)
方法(10904)
(10003)
地方(9590)
数学(8958)
理论(8783)
数学方法(8741)
业经(8709)
(8447)
财务(8420)
财务管理(8395)
企业财务(8046)
(7867)
(7325)
农业(6901)
(6823)
机构
大学(128303)
学院(127871)
(49682)
经济(48235)
管理(43713)
研究(43174)
中国(42591)
理学(35399)
理学院(35020)
管理学(34322)
管理学院(34075)
(29941)
(27589)
科学(23918)
中心(23753)
(22570)
财经(21852)
(21344)
(20278)
(19724)
(19645)
银行(19580)
(18958)
研究所(18588)
(18430)
北京(17977)
人民(17469)
(17249)
(17247)
师范(17025)
基金
项目(74559)
研究(58546)
科学(57004)
基金(51829)
(43758)
国家(43297)
科学基金(36763)
社会(35787)
社会科(33863)
社会科学(33856)
(29597)
教育(28021)
基金项目(25862)
编号(24897)
(24111)
成果(23065)
资助(22314)
自然(21371)
自然科(20918)
自然科学(20914)
自然科学基金(20522)
课题(18231)
重点(17032)
(16436)
(16301)
项目编号(15904)
(15836)
(15784)
(15632)
大学(14876)
期刊
(61126)
经济(61126)
研究(44996)
中国(34555)
(32517)
金融(32517)
(25613)
教育(21483)
学报(19402)
(19312)
管理(18475)
科学(16157)
大学(15742)
学学(14325)
技术(12488)
财经(11750)
农业(11704)
(10069)
经济研究(9145)
图书(8868)
业经(8292)
理论(7643)
问题(7378)
实践(6921)
(6921)
职业(6724)
书馆(6717)
图书馆(6717)
(6595)
(6581)
共检索到225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颖  
本文通过对历次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的实践研究,分析了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救助措施的改进和思路的调整,并借此探讨本次金融危机救助措施的完善之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佳  
过去30年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近期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还在不断地救市和救助金融机构呢?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是极其脆弱的。研究和防范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则是金融研究的皇冠。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很多波折。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地干预资本市场和救助金融机构,并在2015年的权益市场动荡中达到了前所未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寇明婷  杨海珍  杨晓光  
基于对历史上重大金融危机政府救助实践的归纳总结,针对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总结梳理了金融危机的政府救助与国际协调模式的演变,并对不同危机背景下的救助措施和对象效果进行分类评析。分析表明,政府始终是危机救助的主角,传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危机救助最有效的措施,非常规政策在短期内促进了金融稳定,政策的最终选择需要在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综合平衡的原则下全盘权衡;金融危机救助与国际协调模式呈现主体多样化、领域扩大化、工具创新化以及方式扩展多样化的演变趋势;国际协调救助已成为降低跨国负向溢出效应的关键,高效主动的国际协调和跨国协作的退出战略是危机救助效果的有力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主父海英  白钦先  
金融的本质属性(自然垄断倾向、弱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即金融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出现风险外溢效应。以前的研究重在微观金融外部性,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宏观金融负外部性更值得关注:利益集团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以及救市的全球性负面社会效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及其国家化的主宰者是宏观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通过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的国际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才可能摆脱被动的"金融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身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洪昌  
政府在金融危机防范和救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和吸收器,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合理性决定着危机处置的有效性。因此,政府应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匹配性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化解金融危机。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具有较为普遍的演进规律与进程,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亦有共性,鉴于此,本文基于金融危机中德美政府监管视角,梳理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政策措施,并对政策措施予以思考,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借鉴,以利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勇军  叶志鹏  陈宇峰  
温州区域金融危机是"温州模式"衰落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其本质上是由温州经济的人格化交易特征和关系型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所致,宏观环境恶化、货币政策紧缩以及金融抑制等外部因素只是加剧危机爆发的催化剂。文章构建了交易方式—治理模式—金融风险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温州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机理,认为人格化交易特征的温州文化及其伴生的关系型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文章认为,解决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风险问题不能仅靠金融综合改革,更需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温州经济的交易治理模式由关系型向规则型转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继红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美国国会由此通过《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金融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如何在维系整个金融业的稳定与避免产生道德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公共资金援助则是金融危机救助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整措施和制度安排。全文在比较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共资金援助制度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对公共资金救助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蔡琛  李宛姝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国家采用新的或调整已有的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包括拓展预算资源分配视野的中期预算框架和组建独立于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之外的财政委员会。OECD国家的经济普遍较为发达,也一直走在预算管理改革的前列,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借鉴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些国家的改革方法和经验,将有助于推进中国预算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流  
本文将 1 883年金融危机放置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通过剖析当时商人和政府应对危机的行为、举措 ,试图重新诠释这一近代重大事件在历史中的意义 ,并探究其现实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晓钦  
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房地产泡沫的角度辨析世界金融危机中政府和市场的责任。本文认为,美联储的监管不力和宽松货币政策是金融自由化大背景下的被动行为,政府不作为而不是干预过度是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政府不作为是因为美国政府失去了中立性,沦为市场中强势一方的工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封北麟  
系统分析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注资行为有着重要的政策实践价值。本文从政府注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政府注资的政策设计、政府注资的宏观风险与政策反应三个方面,探讨政府注资行为。研究结论认为:合理的政策设计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是决定政府注资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山东大学杨蕙馨教授长期从事产业组织和企业成长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她的新著《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考察》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4月出版。该著作系统论述了加速集中与破除垄断、国际生产网络优势构建、标准竞争与产业安全、产业升级与信息化、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与社会责任等问题。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纵观全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1)定位准确。准确定位不仅针对研究对象,样本区间、研究目的、读者群体等也都包含在内。新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小川  
救助问题已经成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本文探讨了危机救助的方法论拓展,总结了多国危机救助的经验、私人部门参与救助的作用及公共部门参与救助的渠道。文章强调,为了防范危机以及危机的蔓延,必要时公共部门应及时参与救助,在救助资源上,除了传统的财政渠道,还有更广泛的一些选择,其中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成本和利益分配问题,也决定了政策工具选择的复杂性。中央银行在危机处理和救助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也有成功的经验,但政策实施要注意保持中长期的动态均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瑾  刘湘勤  
本文在对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预期的含义、性质和特征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了预期在金融危机形成、爆发以及扩散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对金融危机救助的过程中预期管理的必要性、预期管理的主体和相应的政策工具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对美国在此次金融危机救助中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的得失和启示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