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0)
2023(9200)
2022(7538)
2021(6871)
2020(5933)
2019(13009)
2018(12429)
2017(24596)
2016(12866)
2015(14450)
2014(14410)
2013(14066)
2012(13172)
2011(11642)
2010(12199)
2009(12248)
2008(11366)
2007(10394)
2006(9266)
2005(9003)
作者
(35733)
(29403)
(29155)
(27976)
(18747)
(14086)
(13545)
(11627)
(11078)
(10723)
(10227)
(10008)
(9506)
(9481)
(9441)
(9357)
(8719)
(8660)
(8433)
(8181)
(7364)
(7335)
(6927)
(6844)
(6753)
(6729)
(6686)
(6550)
(6013)
(5727)
学科
(45378)
经济(45286)
管理(43193)
(42878)
(36195)
企业(36195)
(34701)
银行(34556)
(32923)
(31175)
金融(31173)
(25825)
中国(22403)
(19996)
方法(18588)
数学(16129)
数学方法(16010)
(14599)
制度(14596)
(13655)
财务(13627)
财务管理(13594)
(13104)
企业财务(13036)
业务(12711)
业经(12244)
中国金融(11923)
(11665)
体制(11562)
(11201)
机构
大学(177906)
学院(176628)
(77503)
经济(75695)
管理(67635)
中国(61649)
研究(56597)
理学(55946)
理学院(55397)
管理学(54626)
管理学院(54291)
(46090)
(36639)
财经(34670)
(33550)
银行(32206)
(31404)
中心(30131)
(30051)
科学(28855)
(28575)
(27430)
(27241)
金融(26969)
财经大学(26215)
(25939)
经济学(25851)
人民(23791)
研究所(23760)
北京(23378)
基金
项目(108742)
科学(86450)
研究(81889)
基金(81219)
(68432)
国家(67857)
科学基金(59707)
社会(54882)
社会科(52123)
社会科学(52110)
基金项目(42076)
(41285)
教育(37417)
自然(36596)
自然科(35785)
自然科学(35774)
自然科学基金(35181)
(34046)
资助(33819)
编号(32205)
成果(27433)
(27416)
(25217)
重点(24466)
(23401)
国家社会(23241)
(22872)
教育部(22641)
课题(22494)
(22132)
期刊
(85756)
经济(85756)
研究(63878)
(53745)
金融(53745)
中国(41419)
(37903)
管理(26851)
(24499)
学报(23195)
科学(21723)
大学(19374)
财经(18675)
学学(18477)
(15658)
教育(15021)
农业(13514)
技术(13411)
经济研究(13168)
业经(11948)
理论(11281)
问题(10390)
实践(10181)
(10181)
财会(9560)
国际(9464)
(8993)
会计(8711)
农村(8590)
(8590)
共检索到298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葛爽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杠杆率不断上升,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本文从证券化这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切入,以证券化的过程为线索,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中,整个金融系统过度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复杂,杠杆率一路攀升,最后房价下跌时泡沫破裂的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中各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失误的原因,对相关的对策和监管制度给出了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子良  侯志茹  曹硕  
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已向实体经济渗透,也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业务,使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角——商业银行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创新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构建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加里·B·戈顿  王宇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良  
次贷危机的爆发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控制敲响了警钟。金融创新既为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难度。在概括金融创新内涵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链条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需要在微观上建立企业战略意识、管理机制、制度创新与产品设计四维度的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苗  
本文透过德隆危机,探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漏洞,提出了完善银行授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强  刘桓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贺强刘桓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在1997年底向广度发展,一直蔓延至韩国。在1998年初,又向深度发展,东南亚金融机构不断出现倒闭事件,香港虽然保住了港币的地位,但是对证券机构的被迫清盘却爱莫能助。1月12日,在亚洲资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丽红  
文章剖析了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在次级债发展的初期,它充当着财富放大器的角色,使大部分美国人圆了"美国梦";而在危机深化的过程中,因为其特有的链式反应,把全球金融市场卷入到更广更深的危机中,此时它充当了危机放大器的角色,这是金融创新设计时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所埋下的诱因。为此,我们需要在信息对称性条件约束下创设金融新工具,才能在分散市场风险的同时不会诱发新的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如果其波及蔓延他国,使其它国家和地区陷入严重困境,被称之为地区性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一般来说,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英伟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膨胀,使信用风险聚集于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信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改变,影子银行的潜在信用风险会以何种形式影响我国的金融体系安全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在把握影子银行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对比历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发现我国的影子银行在融资对象、融资成本、风险监管上与历次危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了防患风险于未然,本文提出"提早应对市场的动荡,加强制度监管,提高影子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实施利率自由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杜亚斌  顾海宁  
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飞速发展,给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繁荣。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贷款操作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生的脆弱性,成为引发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教训给我国金融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我国金融业应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王曙光  
宏观风险管理与区域金融危机处置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在大规模和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概率较低的情况下,区域性金融危机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多与地区性的投机性资本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于立新  
由东南亚各国引发的金融动荡,是否会继续蔓延下去,令世人关注。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抵御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关键是要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波及效应评估,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宇妹  
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结算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大大促进了进出口双方的贸易往来,已成为广受企业青睐的结算方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牛仁亮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表层原因,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赤字,外汇过度短缺,因而政府不得不放弃本币高估的汇率政策,宣布实行自由汇率。本币贬值如果能正常回归到其价值区间,则会有利于出口,从而减少或消灭经常项目赤字,进而缓解外汇短缺问题。但是,本币贬值带来了极大的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卫  王振卯  
目前影响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见底迹象,未来有可能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这场危机引起了我国出口型企业、外向型经济、财政收入、劳动就业等经济领域的波动,现阶段经济社会走势处于经济风险向社会风险泛化阶段。本文提出,在经济波动背景下应重点防范与控制体现在劳动就业、劳资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社会债务、要素分配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社会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