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5)
- 2023(14814)
- 2022(12772)
- 2021(12333)
- 2020(10275)
- 2019(23737)
- 2018(23262)
- 2017(45978)
- 2016(24871)
- 2015(28223)
- 2014(28375)
- 2013(27862)
- 2012(26063)
- 2011(23277)
- 2010(23834)
- 2009(22477)
- 2008(21642)
- 2007(19349)
- 2006(17510)
- 2005(16037)
- 学科
- 济(93823)
- 经济(93704)
- 管理(72792)
- 业(70369)
- 企(59329)
- 企业(59329)
- 方法(41440)
- 数学(35474)
- 银(35139)
- 银行(34992)
- 数学方法(34898)
- 行(33368)
- 中国(31896)
- 融(31862)
- 金融(31861)
- 财(27903)
- 制(27553)
- 农(26892)
- 业经(21917)
- 地方(20924)
- 学(20175)
- 务(18317)
- 财务(18238)
- 财务管理(18201)
- 贸(18086)
- 贸易(18070)
- 农业(17861)
- 理论(17803)
- 易(17602)
- 企业财务(17318)
- 机构
- 大学(349515)
- 学院(348330)
- 济(138672)
- 管理(137554)
- 经济(135284)
- 理学(116983)
- 研究(116878)
- 理学院(115736)
- 管理学(113678)
- 管理学院(113054)
- 中国(99889)
- 京(75126)
- 科学(70025)
- 财(68965)
- 所(58973)
- 中心(55991)
- 农(55277)
- 财经(53855)
- 江(53019)
- 研究所(52928)
- 业大(49199)
- 经(48714)
- 北京(48352)
- 范(45744)
- 师范(45363)
- 州(44152)
- 农业(43040)
- 院(41944)
- 经济学(41252)
- 财经大学(39932)
- 基金
- 项目(226303)
- 科学(177064)
- 研究(168735)
- 基金(162871)
- 家(140001)
- 国家(138748)
- 科学基金(119347)
- 社会(104351)
- 社会科(98845)
- 社会科学(98818)
- 省(87844)
- 基金项目(85599)
- 教育(77750)
- 自然(77164)
- 自然科(75359)
- 自然科学(75345)
- 自然科学基金(73948)
- 划(73746)
- 编号(70377)
- 资助(68907)
- 成果(59109)
- 部(50105)
- 重点(50089)
- 课题(48424)
- 发(47822)
- 创(46425)
- 项目编号(43722)
- 教育部(43289)
- 创新(43193)
- 科研(42757)
- 期刊
- 济(156513)
- 经济(156513)
- 研究(111626)
- 中国(70439)
- 融(58074)
- 金融(58074)
- 财(52763)
- 学报(52105)
- 农(51214)
- 管理(51207)
- 科学(47965)
- 教育(41034)
- 大学(40162)
- 学学(37522)
- 农业(33393)
- 技术(29666)
- 财经(26701)
- 业经(24777)
- 经济研究(23794)
- 经(22669)
- 问题(20097)
- 理论(19794)
- 图书(18919)
- 实践(18129)
- 践(18129)
- 技术经济(16435)
- 贸(16207)
- 现代(16105)
- 业(15958)
- 科技(15450)
共检索到542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军华
选择有效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关键问题,政策选择不仅影响处理危机的财政成本,也会影响金融机构未来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分析政府处置有问题银行的各种政策选择的模型,通过考察各种政策的事后道德风险和事后财政成本,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美国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实施重点的转变,说明了为什么股权注资比收购不良资产更有效。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策选择 不对称信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德卿 李江涛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历次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加强金融监管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而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风险处置经验与启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生国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金融体系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重要挑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玉苓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为避免金融危机将日本经济带入持久衰退,日本银行实施了下调政策利率、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以及支持企业顺利融资等措施,从金融方面支持日本经济。该文整理分析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银行在央行业务和金融政策措施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关键词:
商业票据 企业债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加里·B·戈顿 王宇
本文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回购市场挤提引起的银行恐慌。机构投资者是回购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向影子银行"存款",影子银行则以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保证"存款"的安全。当证券化资产的折价率大幅提高时,就出现了回购市场挤提,引起银行恐慌,从而导致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危机 回购市场 机构投资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张艳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 危机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唐晋荣
政府决策部门对潜在风险经过哪些途径和节点进而大规模传染扩散,事先如何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概率,事后该如何干预等还需要投入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在近期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9~2012年欧债危机、2015年中国A股异常波动五次重
关键词:
控股机构 风险传染 政策干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彭科
本文以金融脆弱性理论为基础,从银行、存款人、借款人视角说明了银行具有内在脆弱性。由于我国存在的高市场集中度、高政府隐形担保导致了银行脆弱性的表现主要以局部银行危机的形式出现,并且"脆弱+冲击"是其主要的实现途径。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稳定存款人心理预期为着力点,从纠正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错位救助、构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隐性担保、引入市场约束激励银行审慎经营三个方面,明确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激励兼容的局部银行危机处理策略,是构建局部银行危机向系统性银行危机转变的阻断机制的必要现实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晓华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小银行特征2007年4月,以美国新世纪房屋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风险开始显露。随后,风险迅速向以次级按揭贷款为支持的各类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转移,引发了大规模的次贷危机。两年多来,次贷危机逐步从抵押贷款公司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进入调整期的同时,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是摆在中国商业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竞争环境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典"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中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采取的若干竞争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业界有所裨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库尔帕克 张翠薇
1.改革的背景1997年11月末,韩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在危机发生4个月后,韩国政府开始着手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6家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有两家实行国有化;10家商人银行被停止营业;还有一些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在危机中遭受严重损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对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着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暴露出的弊端。同时,详尽阐述了银行公司治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国际共识,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银行公司治理 共识 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格 熊坤立
2007年爆发的华尔街"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宏微观和制度必然性。宏观层面的原因是,金融和贸易全球化引导大量的盈余资本持续注入美国,使美国产生战后最大的资产泡沫。制度层面上,美国放松金融监管,催生了很多跨区域提供高风险金融业务的垄断性金融集团,导致高风险资产绕过监管泛滥到金融体系之中。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大型银行实施激进的多元化和集团化的背后,本质上却是高杠杆化的跨界经营。而风险管理实践未能有效遏制业绩至上者的过度贪婪和赌博倾向则是危机扩散和恶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邵英昕
经验证据表明,银行业危机与商业周期有密切的联系,并不是一个如“太阳黑子”般的随机事件。当资产收益率严重下跌时,就会诱发存款人挤兑危机。和传统观点不同,我们并不认为危机一定是件坏事。危机既有成本也有收益,它能够在早期提存者与晚期提存者之间实现最佳的风险分担。但是当危机是有成本的或者存在一个资产市场时,恰当的中央银行干预政策将有助于实现存款人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可以证明,中央银行的干预政策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炳华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及经济转型,三家政策性银行应该紧跟国际上开发性银行的发展潮流,实现商业化经营并重新构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性银行业务的市场化程度,以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实现政策性银行职能调整和机构转型。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策性银行 转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旭华 王红英
本文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部门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各国采取的政策措施 ,归纳出了管理与处置系统性金融危机时具有普遍意义的若干关键步骤和方法。比较了各国运用这些关键步骤和方法的差异与效果。各国在这其中获得的具体经验对更好地管理与处置金融危机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危机 重组 规范 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