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1)
2023(7865)
2022(6481)
2021(5698)
2020(4536)
2019(10078)
2018(9615)
2017(18381)
2016(9600)
2015(10660)
2014(10659)
2013(10669)
2012(10467)
2011(9624)
2010(10301)
2009(9901)
2008(8678)
2007(7793)
2006(7279)
2005(7113)
作者
(28311)
(23239)
(23218)
(21842)
(14769)
(11216)
(10523)
(9111)
(8917)
(8532)
(7980)
(7852)
(7595)
(7496)
(7340)
(7319)
(6862)
(6691)
(6674)
(6450)
(6085)
(5684)
(5614)
(5399)
(5396)
(5263)
(5213)
(5192)
(4791)
(4679)
学科
(46716)
经济(46678)
(27441)
(25900)
金融(25900)
管理(24512)
中国(23965)
(23385)
银行(23377)
(22879)
(20518)
企业(20518)
地方(19522)
(13913)
业经(12474)
(11697)
方法(11252)
中国金融(11057)
(10997)
农业(10231)
地方经济(9966)
(9524)
数学(9219)
数学方法(9136)
(8626)
贸易(8611)
(8293)
(7293)
(7225)
发展(7213)
机构
学院(137158)
大学(132894)
(60758)
经济(59383)
研究(52483)
中国(47746)
管理(47431)
理学(38592)
理学院(38115)
管理学(37527)
管理学院(37273)
(29693)
科学(29528)
(29521)
(26945)
中心(25607)
研究所(23906)
(23026)
(22616)
财经(22361)
(20199)
(20030)
北京(19653)
银行(19439)
(19408)
经济学(19091)
(19086)
师范(18896)
(18619)
(18301)
基金
项目(81820)
科学(63992)
研究(63776)
基金(56474)
(48010)
国家(47507)
社会(40656)
科学基金(40438)
社会科(38730)
社会科学(38725)
(34071)
基金项目(28974)
教育(27918)
(27511)
编号(26560)
(24878)
资助(23397)
自然(23034)
自然科(22482)
自然科学(22479)
成果(22155)
自然科学基金(22042)
发展(20625)
(20255)
课题(19713)
重点(18939)
(17623)
(17078)
国家社会(16630)
(16614)
期刊
(76064)
经济(76064)
研究(49199)
中国(35130)
(33341)
金融(33341)
(23300)
(21345)
管理(19410)
学报(17661)
科学(17206)
教育(17049)
农业(15363)
大学(14036)
业经(13713)
学学(13130)
经济研究(12246)
技术(12203)
财经(11012)
(9471)
问题(9462)
统计(8986)
国际(8090)
(7738)
(7544)
(7523)
世界(7336)
商业(7056)
理论(6955)
决策(6884)
共检索到240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梦根  刘浩  胡雪梅  
回顾近百年来统计发展的历程,经济或金融危机往往对统计带来新的冲击与挑战,成为推动统计变革与创新的动力之源。1930年代的大萧条直接推动了国民账户体系(SNA)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统计体系的基本框架正式建立,是现代统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0年代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统计准则体系的大发展、大繁荣,扩展到各个专业领域和各个统计环节。这一轮冲击推动了现代统计的第二次革命性变革,集中体现为各国统计在规范性、标准化和国际可比性等方面显著提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统计影响深刻,一方面,此次危机暴露出现行统计体系存在巨大的信息缺口;另一方面,此次危机将对现行统计体系带来新一轮变革。围绕危机视角的信息缺口,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场新的数据革命正在悄然展开,重点涉及五大领域:统计范式、内容体系、风险测度理论、稳健性监测、数据质量。完善统计体系,弥补信息缺口,改进危机风险监测,已成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梦根  刘浩  胡雪梅  
回顾近百年来统计发展的历程,经济或金融危机往往对统计带来新的冲击与挑战,成为推动统计变革与创新的动力之源。1930年代的大萧条直接推动了国民账户体系(SNA)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统计体系的基本框架正式建立,是现代统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0年代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统计准则体系的大发展、大繁荣,扩展到各个专业领域和各个统计环节。这一轮冲击推动了现代统计的第二次革命性变革,集中体现为各国统计在规范性、标准化和国际可比性等方面显著提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统计影响深刻,一方面,此次危机暴露出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盛明泉  刘志远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问题成为会计、经济甚至政治领域争论的焦点。文章以风险管理为主线,首先论述了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危机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文章从公允价值会计有用性、估值模型、职业判断,信息披露和治理等五个角度阐释了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传辉  
通过分析历史上再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变动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次贷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结构和制度可能出现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萦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高等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课程改革、专业结构及学科发展等都受到挑战。为此,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思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华杰  史丹  
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能源投资造成了深远影响。对2009-2016年我国海外能源投资状况的统计分析显示,投资规模和增速在波动中增长,投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权益投资占比不断下降。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海外能源投资具有多元化、从逆全球经济周期向顺全球经济周期转变、"一带一路"动能显著、能源价格影响增加等特点。面临着趋紧的国际投资环境、投资收益较低、海外无序竞争的问题,要推动海外能源投资健康发展,国家层面要适应后金融危机国际环境,投资主体层面要提高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福寿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脆弱均衡,一方面严重冲击了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以创新为手段,抓住"低碳经济"等未来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杨来科  
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内容。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测算了2008年1月-2009年5月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有节能减排效用,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碳排放显著降低,结构效应对出口碳也有改善作用。敏感性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低碳转型。文章针对我国出口贸易向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汤婧  
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完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是一个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产业。我国服务外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充足,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面临着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有限、技术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中高端专业人才缺乏、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且实施力度不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等问题。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必须从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鼓励扶持我国企业的国内国际纵横向并购、加强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等方面着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春才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首先指出金融危机为苏南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然后分析了苏南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苏南乡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进一步开拓服务业市场四个方面阐述了苏南地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缓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艾伦·格林斯潘  历鹏翻  包明友  
2009年2月17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应邀在纽约经济学家俱乐部发表演讲,回顾了本次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并就金融危机的成因和未来走向、美国政府的救助政策以及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华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迅速发展,除有效利用欧美日等国的资本、技术、经营理念等因素之外,亚洲华人企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泡沫经济的形成以及环境污染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大多数国家失业率提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财政赤字增大等。中国采取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引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研究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承办的第25届国际问题论坛——"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讨会2009年4月29日在北京召开。自2007年危机爆发以来,针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世经政所及时地作出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为党和国家的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次研讨会上提交了该所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所长余永定博士的带领下,高海红、何帆、张明、张斌、宋泓、姚枝仲、徐小杰等在会上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在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美联储的政策、金融危机的历程及趋势、中国经济结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晓枫  
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考验,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碚  
中国不仅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也必须长期努力将传统产业发展为"精致产业",培育更多"精致企业"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次严重的危机。危机发生于美国房地产的贷款领域,迅速伤及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