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89)
2023(18753)
2022(15970)
2021(14922)
2020(12304)
2019(28025)
2018(27734)
2017(52780)
2016(28207)
2015(31846)
2014(31739)
2013(31749)
2012(29738)
2011(27139)
2010(27489)
2009(25659)
2008(24582)
2007(21639)
2006(19580)
2005(17941)
作者
(82019)
(67731)
(67439)
(64222)
(43464)
(32645)
(30858)
(26470)
(26109)
(24411)
(23371)
(23104)
(21836)
(21599)
(21058)
(21029)
(19978)
(19472)
(19451)
(19436)
(17157)
(16643)
(16287)
(15649)
(15416)
(15163)
(15093)
(14839)
(13783)
(13431)
学科
(131403)
经济(131199)
管理(77609)
(74759)
(61030)
企业(61030)
方法(50352)
数学(42434)
数学方法(42028)
中国(41925)
(33152)
地方(32150)
(29703)
金融(29701)
(29265)
业经(29228)
(28588)
银行(28546)
(27625)
(26372)
(25349)
(23605)
贸易(23584)
(22848)
农业(22339)
理论(20614)
(19888)
环境(19031)
(17774)
财务(17693)
机构
大学(407656)
学院(404216)
(174686)
经济(171040)
管理(154329)
研究(147552)
理学(131583)
理学院(130038)
管理学(128017)
管理学院(127277)
中国(116324)
(88965)
科学(86609)
(79564)
(74866)
研究所(67589)
中心(66381)
(63240)
财经(62642)
(59651)
北京(57836)
(56941)
业大(55800)
(55145)
师范(54674)
经济学(53928)
(52887)
农业(48901)
(48609)
经济学院(48286)
基金
项目(264812)
科学(208211)
研究(197033)
基金(192024)
(166530)
国家(165103)
科学基金(140951)
社会(126792)
社会科(119658)
社会科学(119623)
(101013)
基金项目(100887)
教育(89722)
自然(88406)
自然科(86337)
自然科学(86317)
(85369)
自然科学基金(84776)
编号(79768)
资助(79544)
成果(66228)
(60023)
重点(59540)
(59411)
课题(55793)
(54329)
国家社会(52341)
教育部(51415)
创新(50759)
人文(49753)
期刊
(202285)
经济(202285)
研究(131463)
中国(85711)
学报(61057)
管理(59301)
(59175)
(59045)
科学(57804)
(49664)
金融(49664)
教育(47113)
大学(47000)
学学(43761)
农业(40693)
技术(34803)
经济研究(33028)
财经(31722)
业经(30620)
(27340)
问题(25680)
图书(21544)
(21429)
(21209)
世界(20705)
技术经济(20463)
国际(20010)
理论(19787)
现代(18440)
科技(18143)
共检索到633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莉  曲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文秀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迄今经历了从急转直下到低速徘徊的两个阶段。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的措施,这些已经开始见效,并将继续取得成效。预期中国和美国经济可能大体上同时恢复,中国经济是更高水平上的恢复。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是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将进一步上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华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迅速发展,除有效利用欧美日等国的资本、技术、经营理念等因素之外,亚洲华人企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泡沫经济的形成以及环境污染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大多数国家失业率提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财政赤字增大等。中国采取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引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改革战略性突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鸿阶  
东南亚金融危机具有潜伏期长、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它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鉴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比较牢固,各国政府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措施,国际社会又给予积极支持,国际经济环境比较有利,东南亚各国经济将会重新出现好转,其发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顾天伟  
文章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认为在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的后危机时代,应充分考虑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的结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铁  余剑  
本文旨在梳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通过经济金融理论以及计量方法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而描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并通过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出口市场三大渠道,阐述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在金融功能受到抑制下的反应,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晶  
一、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始于2007年中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轰然倒塌,其风波波及全球,造成全球金融、股市动荡,特别是对美国的金融业造成了严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卞世博  贾德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福寿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脆弱均衡,一方面严重冲击了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以创新为手段,抓住"低碳经济"等未来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0.6%回落第三季度的9%,从而引起对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其实,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胡金木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论述了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定位和着力点,重点探讨了充分发挥税收作用以化解危机、促进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东霞  柴盈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3届年会于2011年12月2~4日在广东商学院召开,会议由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承办,此次年会主题为"转型与发展"。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实质1.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王小广研究员分析了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具体表现在增长偏快、需求不足,政策不紧、扭曲明显,通胀见顶、房市将调,趋势下行、过剩危机。西安文理学院刘鸿明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