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3)
2023(10544)
2022(8773)
2021(7673)
2020(6159)
2019(13605)
2018(13159)
2017(25066)
2016(12874)
2015(14307)
2014(14285)
2013(14407)
2012(13897)
2011(12941)
2010(13604)
2009(13122)
2008(11907)
2007(10605)
2006(9944)
2005(9686)
作者
(37801)
(31358)
(31185)
(29701)
(20105)
(14963)
(14169)
(12138)
(11931)
(11420)
(10936)
(10423)
(10227)
(10204)
(9877)
(9861)
(9113)
(9112)
(8991)
(8501)
(8230)
(7619)
(7575)
(7358)
(7251)
(7090)
(6871)
(6780)
(6355)
(6234)
学科
(79625)
经济(79570)
(34390)
管理(34372)
中国(27753)
(27091)
金融(27091)
地方(26577)
(26295)
企业(26295)
(24465)
银行(24457)
(23920)
方法(20091)
数学(17434)
数学方法(17344)
(17181)
业经(17055)
地方经济(15651)
(14957)
(13953)
农业(12527)
(12366)
(12007)
(11873)
贸易(11858)
(11387)
中国金融(11248)
环境(10645)
(10410)
机构
学院(191046)
大学(187657)
(94561)
经济(92723)
研究(74385)
管理(66984)
中国(63502)
理学(55168)
理学院(54520)
管理学(53849)
管理学院(53483)
(42303)
(40399)
科学(40108)
(37723)
中心(34163)
研究所(33477)
财经(32450)
经济学(30980)
(30203)
(29243)
(28149)
经济学院(27522)
北京(26699)
(26334)
(25406)
师范(25186)
(24993)
财经大学(23846)
(22991)
基金
项目(114332)
科学(90138)
研究(88106)
基金(81327)
(69237)
国家(68603)
社会(58727)
科学基金(58622)
社会科(55984)
社会科学(55974)
(45757)
基金项目(41521)
教育(38473)
(37120)
编号(35097)
资助(33512)
自然(33175)
(32407)
自然科(32385)
自然科学(32380)
自然科学基金(31794)
成果(29184)
发展(27176)
(26732)
重点(26333)
课题(25879)
国家社会(24784)
(24612)
(24237)
创新(22823)
期刊
(119231)
经济(119231)
研究(68898)
中国(45764)
(37363)
金融(37363)
(31104)
管理(28361)
(27937)
学报(23599)
科学(23576)
经济研究(20427)
教育(19635)
大学(18943)
农业(18424)
业经(17896)
学学(17878)
技术(17727)
财经(17250)
(15046)
问题(14862)
国际(12451)
(12143)
世界(11686)
技术经济(11162)
商业(9830)
经济问题(9551)
现代(9281)
(9225)
经济管理(9201)
共检索到327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德铭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底部,公平、自由、开放的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要理性地看待危机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全球经济更加平衡、协调的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聂华林  李光全  
劳务经济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人口就业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常态下劳务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全面梳理以及金融危机非常态下二者关系异化的分析,系统阐述劳务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在解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以劳务经济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出推行"9+3"制义务教育模式试点、探索多元化输出与"定向培育"模式、构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政策框架以及差异化解决"三留"人口等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而言,国际和国内市场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原因在于:市场分割所导致的狭小的内部市场规模不足以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但东部地区可以借助广阔的外部市场,在报酬递增机制作用下,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源集聚,政策难以扭转这种局面。金融危机改变了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国外市场需求的衰落凸现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这为中西部崛起进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适当的政策措施无疑将会发挥关键性作用,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消除行政性阻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虎森  徐杨  
高度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实现了迅速腾飞,然而长期实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过多依附于国际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了风险性,同时影响国内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加剧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向扩大国内需求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方才能实行整体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我国的大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目前的经济实力使我国已经具备实行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条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良  王亚新  
金融危机后,中国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制定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学思想和经济模型的角度出发,讨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出的结论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两者可以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加强产业转移的力度;必须提高教育和技术水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月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形成巨额贸易逆差,为逆差融资又产生巨额外债,这些造成美国的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雷达  赵勇  孙瑾  
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到金融危机产生再到失衡调整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可持续的基础在于,美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发达和实体经济中高收益行业的存在。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经济失衡的调整将不可避免。从性质上看,本次美国金融危机是居民过度消费以及外部经济失衡纠偏调整的表现形式。同时,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没有改变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在缺乏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增长必将进入一个高波动低水平的增长阶段,此时任何指标反映的经济复苏都缺少创新的基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郭翠荣  
愈演愈烈的经济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协调行动。协调措施包括降息、政府注资、银行的国有化及国际论坛的政策协商和共识的达成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支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恶化的金融局势,增强了人们对抗危机的信心。但政策协调的不和谐音符也同时存在。展望未来,经济大国的大规模干预活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会逐渐显现,但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贸易、生产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由各自为政走向国际协调。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了新发展,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G20峰会等形式,实现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形势下多国货币政策的密切合作。在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以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应进一步发挥作用,而经济联系紧密和经济总量较大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更为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盛祥  
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限,转向"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协调发展必须树立大产业发展理念,科学合理统筹规划;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增强协调发展能力;以产业集群为发展导向,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强化协调发展的带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以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生产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是催化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劳动分工新的均衡机制尚未浮现,经济全球化继续向深入方向发展。在此条件下,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延续危机之前的基本走势,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向西、向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恢复性和脆弱性复苏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它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出现了五大特征,主要体现在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金融体系、科技市场、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正在发生变化等方面。这必将对中国后发展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后发展地区需要基于动态的比较优势,调整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太辉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对于危机引发原因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大都没有深入到危机背后的经济根源。本文首先基于次贷发生和演变的过程,对引发次贷危机的原因做了一个简要回顾,导出了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美元环流"下的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系统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典型特征为切入点,甄别出"美元环流"对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推动作用,进而引致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元本位制-"美元环流"-全球经济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艳红  潘宏胜  
文章在总结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合作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失衡有可能继续改善,但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