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5)
2023(6897)
2022(4928)
2021(4226)
2020(3434)
2019(7277)
2018(7022)
2017(13965)
2016(7176)
2015(8036)
2014(7979)
2013(7589)
2012(6660)
2011(5808)
2010(6250)
2009(6318)
2008(4990)
2007(4421)
2006(4102)
2005(4048)
作者
(19228)
(15793)
(15529)
(15025)
(9894)
(7418)
(7183)
(6198)
(5853)
(5587)
(5394)
(5237)
(5055)
(5017)
(4933)
(4883)
(4679)
(4509)
(4437)
(4233)
(3959)
(3904)
(3659)
(3646)
(3586)
(3551)
(3425)
(3423)
(3142)
(3119)
学科
(29547)
经济(29519)
(25422)
金融(25422)
(22222)
银行(22217)
(21642)
(21568)
中国(18765)
管理(18686)
(17180)
企业(17180)
中国金融(10973)
(9860)
(9793)
业经(9535)
(9306)
地方(9251)
方法(8219)
农业(7297)
数学(7030)
数学方法(6987)
(6833)
财务(6807)
财务管理(6800)
(6605)
企业财务(6589)
产业(6379)
(5850)
(5418)
机构
学院(95936)
大学(94014)
(43506)
经济(42625)
中国(33434)
管理(33396)
研究(33395)
理学(27864)
理学院(27609)
管理学(27140)
管理学院(26980)
(21342)
(19344)
中心(17661)
科学(17486)
(16948)
财经(16851)
银行(16384)
(16277)
(16011)
金融(15960)
(15381)
(15309)
经济学(15103)
(14820)
(14648)
研究所(14394)
经济学院(13746)
人民(13172)
财经大学(12632)
基金
项目(61656)
科学(48799)
研究(47745)
基金(44677)
(38035)
国家(37690)
科学基金(32663)
社会(32032)
社会科(30571)
社会科学(30565)
(24436)
基金项目(22842)
教育(20815)
(19543)
编号(19523)
自然(18484)
自然科(18114)
自然科学(18111)
自然科学基金(17798)
资助(17555)
成果(16135)
(14895)
重点(14330)
国家社会(13983)
课题(13546)
(13375)
(13081)
(12975)
发展(12609)
创新(12558)
期刊
(47910)
经济(47910)
研究(31703)
(29009)
金融(29009)
中国(20507)
(16322)
(15441)
管理(12981)
学报(12965)
科学(11898)
大学(10716)
学学(10135)
农业(9542)
教育(9230)
财经(8635)
经济研究(8300)
业经(7821)
技术(7528)
(7415)
问题(6449)
国际(6079)
中国金融(5318)
理论(5277)
(5258)
现代(4866)
世界(4745)
实践(4713)
(4713)
(4611)
共检索到15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鲁直  
始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化进程的问题,引起对全球化问题的争论。究竞应怎样看全球化,金融危机是不是全球化的第一次大危机,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本文认为,全球化和金融危机都是战后特别是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必须把它们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之内来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瓦尔登·贝罗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就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无数种方案,但我们从这些方案过多的技术细节和差异中,归结为三个基本流派。第一个流派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构架基本完善,所要改进的只是推广的问题。该流派在要求新兴市场国家构建与华尔街及华盛顿一致的、在更广的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阳  蒙克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了解释。论文尝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研究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形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并描绘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地理塑造的空间差异。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外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费收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是重要因素。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西方金融地理学家对中国问题的兴趣逐渐增加,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在西方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构建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振岩  张燕萍  胡仕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 ,构成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基本背景。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 ,我们要增强金融安全意识 ,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加强金融产业基本建设的力度 ;此外 ,要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金老  
人们深知金融危机危害之大,又往往苦于避免不了,因此促使人们去寻求治理它的对策。早期的金融危机主要是银行危机,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那一时期,主要依靠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给金融市场(银行)提供流动性,以制止抛售资产狂潮。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危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紧密度下降,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浩  
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演变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如何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中必须进行深层思考和对策调整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取得的成就和隐忧,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营运、就业、价格和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影响,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策略,着重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向海外投资的机会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树洁  刘畅  周笑宇  
本文根据WTO最近一期关于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议,总结了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继而分析了过去两年中国的经济表现,贸易和投资情况,讨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生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逐步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并在2008年第4季度全面恶化,成为几十年一遇的世界性大危机。从大萧条、滞胀到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每次世界性危机的起因及影响都各不相同。这既反映了人类社会从过去危机学习的纠错能力,也表明了时代演进的不同特征。危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危机中学习并汲取机遇管理的宝贵经验教训,对推进我国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构建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对冲机制,抵御和防范世界性危机的外部冲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桂斌  刘勤  
There are three kind of modes that could be taken as the form of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mode of big power hegemonistic integration;the mode of dependant outward-oriented economy; the mode of autonomous opening economy.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m with their essential contents and concerned ...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高雁霞  
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加剧。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相互依存理论是否仍有可取之处;它在新环境下暴露出了哪些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分析来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相互依存理论产生、流行于6...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贸易、生产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由各自为政走向国际协调。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了新发展,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G20峰会等形式,实现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形势下多国货币政策的密切合作。在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以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应进一步发挥作用,而经济联系紧密和经济总量较大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更为重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史燕平  郑毅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魏浩  
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贸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而外贸安全主要是由于国际贸易中固有的利益冲突、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地带、贸易保护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对于参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高度重视外贸安全问题,大力加强研究并尽早制定应对的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南平  
2009年1月13日至19日,由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宫川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日"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与所有权问题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来自日本首都大学、中央大学、NPO 法人现代经济研究所、日中友好协会、东京《资本论》学习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郝君富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重要影响体现在出口和劳动力就业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就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的问题。虽然近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重新复苏,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依然缓慢以及工人工资水平偏低,许多出口加工型企业出现"民工荒"问题。本文拟从就业市场国际化的角度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提出国内就业问题应当"全球化",并主张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结合起来"走出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