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4)
2023(11360)
2022(9284)
2021(8597)
2020(7142)
2019(16574)
2018(16073)
2017(31428)
2016(16013)
2015(18439)
2014(18231)
2013(18226)
2012(16916)
2011(15520)
2010(16027)
2009(15466)
2008(13914)
2007(12086)
2006(11073)
2005(10423)
作者
(45060)
(37461)
(37412)
(35864)
(23914)
(17841)
(16852)
(14416)
(14383)
(13289)
(13110)
(12484)
(12131)
(11896)
(11831)
(11740)
(10973)
(10806)
(10620)
(9926)
(9550)
(9053)
(8918)
(8632)
(8576)
(8535)
(8071)
(7738)
(7531)
(7321)
学科
(93939)
经济(93875)
管理(42851)
(41254)
方法(36597)
数学(33791)
数学方法(33276)
(32612)
企业(32612)
中国(29142)
(27296)
金融(27295)
(24654)
银行(24648)
(23945)
地方(21574)
(18814)
(17705)
业经(16943)
(16495)
(16366)
贸易(16349)
(15962)
(14167)
地方经济(13327)
农业(13125)
(11681)
中国金融(11421)
环境(11418)
理论(11392)
机构
学院(235796)
大学(235785)
(119201)
经济(117269)
管理(88265)
研究(85010)
理学(75367)
理学院(74611)
中国(73404)
管理学(73307)
管理学院(72889)
(51966)
(49302)
科学(45184)
财经(41617)
(41594)
经济学(40209)
中心(39333)
(37998)
研究所(37493)
经济学院(36075)
(32839)
北京(32161)
(31487)
财经大学(31062)
(30002)
(28050)
业大(28000)
师范(27831)
(26683)
基金
项目(149617)
科学(119316)
基金(112151)
研究(110834)
(96599)
国家(95923)
科学基金(82849)
社会(75421)
社会科(71994)
社会科学(71977)
基金项目(57052)
(54957)
教育(50280)
自然(50141)
自然科(49096)
自然科学(49087)
资助(48273)
自然科学基金(48232)
(46198)
编号(42335)
(34629)
成果(34492)
重点(33942)
(33756)
国家社会(33177)
(30982)
教育部(30680)
中国(30245)
课题(29699)
人文(29398)
期刊
(131518)
经济(131518)
研究(78270)
中国(46310)
(38749)
(37780)
金融(37780)
管理(35326)
科学(30356)
学报(29735)
(29061)
大学(24239)
经济研究(24011)
学学(23082)
财经(22174)
技术(21677)
农业(19339)
教育(19312)
(19292)
业经(17214)
问题(16707)
(15635)
统计(15427)
世界(14791)
国际(14766)
技术经济(14039)
(13408)
决策(12272)
(10898)
理论(10528)
共检索到370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瑜  万宇艳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演变为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凸显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在此背景下,只有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即从出口和投资为主导转移到以消费为主导,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转换到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从管理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从依靠资源投入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0.6%回落第三季度的9%,从而引起对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其实,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顾天伟  
文章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认为在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的后危机时代,应充分考虑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的结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恬  周建东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现代经济中,一国的潜在产出能力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及技术进步等要素。在上述各要素中,土地及自然资源是相对固定的要素,对动态的经济增长贡献微乎其微;劳动、资本及技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考察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宝芳  
美、日、韩等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靠文化产业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的目标。同样,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刺激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催动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凸显文化产业优势、金融危机下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态势发生新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拓展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制定和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慧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层面,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欧洲、亚洲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贸易不平衡、存在巨额贸易顺差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一大特点,持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带来大量的外汇储备,也成为我们抵御外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冲击的坚强后盾,然而昔日顺差的优势,成为这次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软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晓欢  鲍曙明  
本文从技术层次、制度层次和文化层次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背景进行分析,发现美国金融危机与当代国际环境、美国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均有密切联系。结合未来中国与全球的发展趋势,发现西方国家出现的一些问题,未来也可能在中国发生。中国首先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国际化,并加强金融现代化管理与全球合作;其次要提倡经济多元化、产业多元化、制度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毛中根  段军山  
随着人类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人们的消费模式也经历了由"节俭消费"到"借贷消费"的发展变迁。借贷消费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过度的借贷消费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就目前的中国而言,美国借贷消费的经验意义可能要远大于它的失败教训。中国消费的宏观调控目标应是扩大消费与可持续消费并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立军  马文秀  
通过对中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其影响程度和先后顺序,呈现出从东向西的趋势。同时,各地区经济救助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个别省市也表现出了较强经济发展竞争力。通过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津进行分析,发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国内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弱化外需和外资变化带来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洁  耿改智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全球金融持续动荡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约束增强,内部压力进一步增大。本文探讨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雪梅  李奎  杜丹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危机对各区域增长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从经济增长因素变动来分析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以及各地区在危机中的经济增长表现及潜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邹新  马素红  程实  赵新杰  朱妮  李露  宋玮  
2009年,发达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已成定局,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也将显著放缓。受外需继续大幅收缩的影响,中国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实际投资增速及工业增长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时,2009年尤其是上半年中国的通缩既表现在信贷需求走低等金融层面,也表现在社会供求失衡导致产能过剩的实体经济层面。2009年宏观调控将立足于扩大内需,防止经济过快过大下滑,"保八"成为第一要务。商业银行应在加强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严防贷款质量大幅下滑,同时注重防范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王彦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引发人们对金融危机研究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的视角出发,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焦点及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学者们关注的研究焦点为因不适当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失衡的金融结构造成的金融危机及其溢出效应。目前,两个视角之下的金融危机研究仍存在待解决问题,即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危机在单国与跨国样本下的实证检验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模式与金融危机关系的实证检验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过度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有其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其理论渊源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反观中国的消费模式,尽管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转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谨慎型消费,正是这种谨慎型消费,成为了中国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道屏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消费转型的步伐,大力促进适度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