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2)
- 2023(14814)
- 2022(12369)
- 2021(11613)
- 2020(9906)
- 2019(22924)
- 2018(22420)
- 2017(42268)
- 2016(22356)
- 2015(25535)
- 2014(25336)
- 2013(25281)
- 2012(23289)
- 2011(21041)
- 2010(20839)
- 2009(19845)
- 2008(18643)
- 2007(16093)
- 2006(13633)
- 2005(12282)
- 学科
- 济(99512)
- 经济(99423)
- 管理(61627)
- 业(60159)
- 企(48467)
- 企业(48467)
- 方法(46421)
- 数学(42119)
- 数学方法(41666)
- 中国(32260)
- 融(28247)
- 金融(28244)
- 银(26250)
- 银行(26225)
- 财(25587)
- 行(25324)
- 农(24979)
- 地方(21949)
- 贸(20633)
- 贸易(20618)
- 易(20154)
- 制(19712)
- 业经(19548)
- 学(17517)
- 农业(16930)
- 务(16652)
- 财务(16602)
- 财务管理(16565)
- 企业财务(15784)
- 环境(14199)
- 机构
- 大学(319403)
- 学院(318179)
- 济(141614)
- 经济(139056)
- 管理(123175)
- 研究(108828)
- 理学(106661)
- 理学院(105513)
- 管理学(103757)
- 管理学院(103169)
- 中国(89556)
- 京(66296)
- 科学(63764)
- 财(62606)
- 所(53508)
- 中心(52575)
- 财经(50987)
- 农(49895)
- 研究所(48941)
- 经(46536)
- 经济学(45710)
- 江(44735)
- 业大(44607)
- 北京(41649)
- 经济学院(41470)
- 范(39859)
- 师范(39468)
- 农业(39393)
- 院(39240)
- 财经大学(38186)
- 基金
- 项目(216584)
- 科学(172101)
- 基金(160734)
- 研究(157957)
- 家(139605)
- 国家(138547)
- 科学基金(119518)
- 社会(103031)
- 社会科(97996)
- 社会科学(97972)
- 基金项目(84538)
- 省(82215)
- 自然(76072)
- 自然科(74340)
- 自然科学(74318)
- 自然科学基金(73017)
- 教育(72349)
- 划(69923)
- 资助(66308)
- 编号(62701)
- 成果(50181)
- 部(49311)
- 重点(49214)
- 发(47465)
- 创(45498)
- 国家社会(44161)
- 创新(42736)
- 教育部(42638)
- 课题(42629)
- 科研(42096)
共检索到46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新才 王云峰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面临着外贸和外资遇阻、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文章从区域角度对我国对外开放分异趋势的考察表明,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从东到西表现出明显的梯度递减趋势;文章对贸易方式结构指标与外商投资出口贸易度指标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从东到西依次减弱,同样呈梯度递减趋势。短期内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差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有所减小。但长期来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差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要根据国内不同区域成本、市场、集聚及制度等因素而定,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雪梅 李奎 杜丹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危机对各区域增长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从经济增长因素变动来分析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以及各地区在危机中的经济增长表现及潜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可持续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剑
国际金融危机对不同经济体的冲击程度会因为这些经济体的不同区域特点而有所不同。北京地区总部经济发达,区域资金充裕,产业构成已经进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结构与就业结构具备鲜明特点,具备较强的抵御金融危机冲击能力。本文从流动性视角、对外贸易视角、产业结构视角以及就业结构视角四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异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汤子隆 易露霞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要正确理解杠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而制定积极稳妥的去杠杆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和部门因素。以2010—2016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我国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总杠杆率、分部门杠杆率、金融波动及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对我国杠杆率结构变动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各部门杠杆率变动与本区域及其他区域总杠杆率变化的联动机制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金融杠杆率对总杠杆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部门杠杆率对总杠杆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决策层应基于不同区域或部门影响机制,根据区域杠杆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及金融稳定程度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杠杆变动幅度和方向来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平衡。具体来讲,一是去杠杆必须注重区域间差异化政策的求同存异;二是去杠杆必须注重部门间杠杆波动的组合规律;三是去杠杆必须注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灵 申玉铭 任旺兵 严婷婷
论文采用分层聚类法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地域划分,并运用Theil系数探讨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而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五"时期,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从空间上可划分为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能源高效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01~2005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差异、三大地域间差异和地域内差异均呈上升趋势;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价格水平和投资水平是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以煤炭消费比重所表示的能源结构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所表示的技术水平对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现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表面战役已经结束。前一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这种危机。随着香港股市在四月份重新跃上万点大关,不少人认为这次危机已经进入谷底。然而,危机的爆发过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危机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郑甘澍
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完全消失,而我国却将率先走出危机的阴影。代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温州、泉州以及东莞地区也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后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恢复迹象。本文利用有关数据比较分析这三个地区经济受此次危机的影响情况和恢复程度,通过比较从中提取受影响程度最小的区域,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因素,探讨与思考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正彦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引进资本和技术、创造就业和促进出口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正在发生明显变化,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时,中国进出口和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增速不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9—2010年间16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按照沃格勒的方法测算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然后考察各地区对外经济开放、金融危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并特别考察了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外经济开放变量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开放度的提高会降低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外资开放度不利于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状况有所改善;出口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会提高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口贸易开放度对促进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趋于恶化状态。
关键词:
对外经济开放 金融危机 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二元经济是工业化的必然过程和必然阶段,现代经济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本文在回顾二元经济理论由来和中国特殊城乡二元结构形成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变化态势,并重点分析城乡二元经济区域分异规律和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区域分异 对策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林 徐放
中国保险产业呈现产业快速增长与区域差异巨大的共存现象,保费收入远高于区域经济的分异程度,并与保险深度指标在2001年后都呈现分异加剧态势。研究发现,这种分异现象是四重微观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规模经济效应、本地市场效应、空间成本效应和制度变迁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支持了作用机理的判断。保险产业的区域分异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政策选择上不应片面强调缩小地区差距,而是积极引导保险业在适度分异的基础上优化空间资源配置。
关键词:
保险产业 区域分异 基尼系数 微观机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志卫
本文认为,公允价值成为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之争是由于其尚存在缺陷所致。但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的问题,而是公允价值和行为金融(非理性投资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非理性投资行为和套利限制的存在,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内在价值;非理性投资行为造成了市场的异常波动,从而导致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应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和确认方式,及加强投资者教育。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行为金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薛熠 何茵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带来的资产市场泡沫破灭和市场流动性的缺乏重创了美国经济。本文利用美国的实际资产回报率和广义货币供给量这两个指标,按照Lumsdaine andPrasad(2003)的方法创建了一个衡量金融危机"共同因素"的单变量指标;并在测度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主要指标的真实值和假设没有危机时的预测值差距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考察了美国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的实证研究基于1992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月度数据,结果显示:(1)我国的进口和出口因美国危机受到显著、持续并重大的负面影响,危机的深化加剧了我国进口和出口的下降;(2)美国的危机使我国的财政和货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惠晓峰 杨川 刘斯旸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给中国带来了严峻考验,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此次危机向我国金融体系蔓延?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传染具有波及效应、净传染效应、免疫效应与寄生效应;其中外债市场膨胀、通货膨胀压力与外贸依存度是导致金融危机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在全球金融环境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施行适度紧缩的利率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支出政策能有效抑制金融体系进一步恶化的进程。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传染 结构方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