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7)
- 2023(5861)
- 2022(4777)
- 2021(4548)
- 2020(3797)
- 2019(8581)
- 2018(8397)
- 2017(15798)
- 2016(8095)
- 2015(8957)
- 2014(8761)
- 2013(8185)
- 2012(7570)
- 2011(6786)
- 2010(7526)
- 2009(7495)
- 2008(6334)
- 2007(5352)
- 2006(5110)
- 2005(4856)
- 学科
- 济(28116)
- 经济(28066)
- 融(25777)
- 金融(25777)
- 银(22313)
- 银行(22310)
- 行(21762)
- 业(20834)
- 管理(20395)
- 企(18113)
- 企业(18113)
- 中国(17767)
- 制(13069)
- 财(12206)
- 中国金融(10976)
- 农(8707)
- 体(8559)
- 方法(7897)
- 地方(7792)
- 业经(7763)
- 体制(7495)
- 数学(6912)
- 数学方法(6843)
- 务(6489)
- 财务(6474)
- 财务管理(6458)
- 度(6265)
- 制度(6264)
- 企业财务(6243)
- 农业(5792)
- 机构
- 大学(102679)
- 学院(101631)
- 济(46177)
- 经济(45184)
- 研究(38881)
- 中国(36817)
- 管理(36259)
- 理学(29772)
- 理学院(29454)
- 管理学(29082)
- 管理学院(28866)
- 财(26678)
- 京(21579)
- 中心(19668)
- 财经(19343)
- 科学(19337)
- 所(18951)
- 经(17612)
- 银(17171)
- 研究所(16763)
- 银行(16587)
- 融(16536)
- 金融(16231)
- 江(16084)
- 经济学(15688)
- 行(15568)
- 农(14717)
- 人民(14641)
- 财经大学(14588)
- 北京(14364)
- 基金
- 项目(62611)
- 研究(50449)
- 科学(48807)
- 基金(44910)
- 家(39117)
- 国家(38268)
- 社会(32859)
- 科学基金(31863)
- 社会科(31206)
- 社会科学(31196)
- 省(23540)
- 基金项目(22749)
- 教育(22557)
- 编号(20871)
- 划(19648)
- 成果(19098)
- 资助(18071)
- 自然(17306)
- 自然科(16885)
- 自然科学(16881)
- 自然科学基金(16586)
- 课题(14513)
- 性(14442)
- 重点(14366)
- 国家社会(14295)
- 部(14231)
- 发(14128)
- 制(13782)
- 创(13645)
- 项目编号(13395)
共检索到180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华 陈露芳
权威的行政体制在东亚经济增长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1997年几乎席卷整个东亚国家的危机实际上反映了东亚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过度干预的弊端。随着东亚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国的公共行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东亚权威行政体制的改革不仅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解决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需要。在权威行政体制的转型中,政府主导经济向市场主导经济的过渡、中央政府集权向地方政府分权的转移和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成为东亚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
东亚 金融危机 政府干预 公共行政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项卫星
本文认为,东亚国家的融资体制有三个特点。这种融资体制作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伴生物,其缺陷是构成东亚金融危机的制度基础。基于这一教训,我国应尽快完善融资体制,从制度上消除金融危机隐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靳玉英 吴茂松
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东亚和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作用。本文试图对这两个区域危机后的经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国家和地区危机后6年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实证结果表明,危机后的恢复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地域特征。接着本文对可能导致各国在危机后经济恢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模式、储蓄率和外债负担等对原因的解释力较强。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拉美 东亚 恢复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朱敏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东亚各国的教育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国家的入学率下降,辍学率上升,低收入家庭受到较大冲击。而教育系统各层面也针对这次经济危机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此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对教育的冲击,政府也采取了诸如提供奖学金、补贴和减免学费等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教育系统可借鉴东亚国家的经验,在短期和长期方面做好准备。
关键词:
经济危机 教育支出 教育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东
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会到导致一国货币政策公信力的丧失,如何在危机发生后尽快稳定人们的预期,避免本国经济陷入汇率贬值——通货膨胀——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和长期的萧条之中,并尽快重新恢复货币政策效力,促进本国经济恢复增长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东亚发生危机的部分国家在危机发生之后较快地稳定了汇率和通胀,重新建立了可信的货币政策名义锚,货币政策的操作是比较成功的,本文对它们共性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并得出若干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东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宁 滕维藻
东亚金融危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一次危及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由于这次危机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扩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危机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的东亚国家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最显著的因素是东道国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框架以及东道国的经济因素,其中特别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的宏观经济环境。这些因素的变动显著影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以及跨国公司在该地区经营活动和战略。本文研究东亚危机后跨国公司在东亚进入模式的转变——跨国并购的发展,并研究跨国并购对东亚各国短期经济恢复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关于跨国并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客观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崇伯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国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稳定了金融形势,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1999年和2000年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快速复苏或强劲反弹。尽管2001年受美国“9.11”恐怖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玉花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十分迅速,也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各国经济逐渐步入转型期,一些国家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不相适应,金融自由化进程过快,金融改革政策失误,终于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一、金融自由化过快: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钟伟 胡松明
东亚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弱点和政府在推进金融深化中的监管不当。在未理清本国银企关系并进行金融重组前,在缺乏可持续汇率形成机制前,政府应以保持适度储备、防止金融泡沫、坚持金融约束为手段,向金融开放稳健过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兆量
经历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东亚金融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的基础是广泛存在的泡沫经济。金融业的全球一体化,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国际炒家的掀风作浪,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中国由于实质经济比较稳固,对金融业开放持谨慎态度等原因,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要求中国尽快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过仕刚
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国家市场化改革过仕刚一、亚洲国家市场化改革的成就——“亚洲模式”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亚洲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亚洲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增长,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亚洲...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韩晶
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对国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宽松性的金融政策;依靠国有化化解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通过这些有力的金融改革,东南亚国家逐渐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经济稳步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金融政策的协调性,虽然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超过流通中的现钞,但是仍然不具备免遭国际游资侵袭的能力,所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实现汇率联合浮动机制应该是未来东南亚国家金融政策发展的趋向。
关键词:
金融改革 绩效 金融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海青
文章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人均GDP之间互动发展的关系;然后通过构造衡量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和金融结构的不同指标,检测东亚各国的金融体系的规模、行为及效率,结论是三个指标都证明了中国和日本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对其他东亚国家则因不同的指标,结论有不相一致的地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全毅 尹竹
东亚发展模式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其依靠投入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市场、美元及美国金融的高度依赖,使得本次危机透过金融渠道、货币渠道以及商品渠道对东亚经济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东亚国家与地区应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调整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建立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动力,内需主导与外需相结合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亚洲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方利
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积极推行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已成为经济自由和大体自由的经济体,并因此而获得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东亚金融危机主要是那些体制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国家(地区)的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相关国家(地区)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以及国际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将是东亚经济复苏和再现繁荣的必备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