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0)
2023(13645)
2022(11111)
2021(10289)
2020(8809)
2019(19367)
2018(19128)
2017(37620)
2016(20200)
2015(22407)
2014(21917)
2013(21723)
2012(19936)
2011(17689)
2010(18315)
2009(18045)
2008(17501)
2007(15854)
2006(14551)
2005(13687)
作者
(54571)
(44886)
(44524)
(42360)
(28560)
(20999)
(20489)
(16998)
(16818)
(16252)
(15108)
(14959)
(14512)
(13907)
(13842)
(13642)
(13191)
(13175)
(12876)
(12778)
(11260)
(10818)
(10795)
(10282)
(10136)
(10095)
(10081)
(10038)
(8848)
(8722)
学科
(84414)
(83719)
经济(83599)
(75737)
企业(75737)
管理(70278)
方法(33442)
业经(30471)
(29354)
中国(29347)
(29060)
(28865)
金融(28864)
(28501)
银行(28491)
(27600)
数学(25254)
数学方法(25028)
(24595)
(20937)
财务(20905)
财务管理(20879)
农业(20832)
企业财务(19717)
技术(17503)
(17021)
贸易(17001)
(16599)
(16529)
理论(16334)
机构
学院(283666)
大学(278097)
(125251)
经济(122767)
管理(111713)
理学(93604)
理学院(92774)
管理学(91735)
管理学院(91175)
研究(89999)
中国(81202)
(63883)
(58294)
财经(49200)
科学(46836)
(45139)
(44349)
(44328)
中心(43664)
(42147)
研究所(38772)
经济学(38275)
北京(37543)
(36688)
财经大学(36063)
业大(34788)
经济学院(34657)
(34204)
师范(33971)
农业(32571)
基金
项目(168302)
科学(134144)
研究(132376)
基金(121892)
(101996)
国家(100946)
科学基金(88540)
社会(86035)
社会科(81688)
社会科学(81671)
(66465)
基金项目(63069)
教育(60507)
编号(55474)
(53876)
自然(52663)
自然科(51477)
自然科学(51464)
自然科学基金(50599)
资助(49778)
成果(46393)
(38560)
(38089)
(37728)
课题(37604)
重点(37209)
(36679)
(35421)
国家社会(35225)
创新(35193)
期刊
(148934)
经济(148934)
研究(93575)
中国(58021)
(52238)
管理(48180)
(47939)
金融(47939)
(41540)
科学(32371)
学报(31511)
教育(30839)
农业(27595)
业经(27170)
大学(26204)
技术(25684)
财经(25066)
学学(24286)
经济研究(23598)
(21682)
问题(19301)
(17427)
国际(16611)
(16352)
技术经济(15849)
商业(15121)
现代(15068)
世界(15027)
理论(14712)
财会(14248)
共检索到458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燕  
一、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变化历程所谓的投资银行模式就是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分业"还是"混业",这就是投资银行的模式。"分业"被称为分离模式,"混业"则被称为综合模式。德国、瑞士等历史上一直采取混业经营体制的国家的金融机构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例如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成学真  张德梅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全球趋势,我国已经形成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经暴露出缺陷,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研究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给予的启示,提出在我国建立金融业统一监管机构的设想。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倪楠  刘立新  
投资银行最初起源于欧洲,是资本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中介。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为企业做IPO、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佣金和手续费,而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比例较小,因此承担的风险较小。2008年次贷危机以前,在世界范围内,投资银行按照组织形态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独立的投资银行形式(代表公司为美国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该模式下的投行业务专业化程度高,但缺乏存款来源,因此较容易产生流动性危机;第二类为全能型银行形式,即银行既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也从事投行业务(代表公司为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利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充足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且投行业务产生的亏损可以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冷煜  
任何一次危机的爆发都是风险释放的过程,研究危机更重要的是关注风险的积累过程。因此,分析危机前的风险积累过程,查找危机产生的原因,对防范和化解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新近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延伸到对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监管最新演进趋势的借鉴,论述我国保险监管组织架构的未来展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海霞  蒲艳  
本文剖析新自由主义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论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变化趋势,指出新自由主义何以在某些领域遭到削弱而在其他一些领域得到修正和加强的表现与原因。最后提出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思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吉伟  
目前,全球私人银行业已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资产管理规模接近危机前水平,但盈利水平依然承受较大压力。同时,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客户需求的转变以及全球经济增速的差异化,全球私人银行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加大IT投入、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加强客户经理团队培训以及大量拓展新兴市场客户等措施,不断适应新的外部经营环境。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时间比较短,还需要顺应经营环境变化,学习借鉴国际私人银行发展新趋势和经验,理顺经营思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一浪潮的冲击,尽管中国目前实行混业痉营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是,金融业混业经营必将成为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寻找突破口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凯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并随之变化。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是大趋势,但由于金融改革是一个复杂漫长过程,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卫中  
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与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相悖。面对加入 WTO后的新形势 ,我国金融业应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采取措施实行混业经营 ,以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伟  范宇  杨晏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军  董方军  户海印  
近期,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加之不久之前的"房利美"和"房贷美"被美国政府收归国有、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各主要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寻求买主、忙于自救,以避免破产风险。一系列消息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辅靖  
美国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拯救金融市场,阻止经济下滑,并对金融变革规划了初步蓝图。当选总统奥巴马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显然,这些措施与主张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其行动背后的战略和哲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我们要眼睛向外,充分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开足马力促发展,要把扩大内需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根据本国的根本利益,处理好联合行动与自主行动的关系,对美国只能有限配合,而且配合应该附带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美国自2007年4月以来爆发的次贷危机,如同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对于这场危机的成因及其对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危机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我们都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严先溥  
本文通过中、美两种不同消费模式的比较,得出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要在保守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即适度超前的消费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