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7)
2023(16478)
2022(13978)
2021(13040)
2020(11016)
2019(25158)
2018(24798)
2017(48313)
2016(25787)
2015(28916)
2014(28601)
2013(27948)
2012(25732)
2011(23114)
2010(23061)
2009(21901)
2008(20756)
2007(18429)
2006(15887)
2005(14148)
作者
(72620)
(60396)
(60331)
(57464)
(38336)
(29052)
(27703)
(23545)
(23137)
(21734)
(20392)
(20353)
(19103)
(18973)
(18947)
(18925)
(18379)
(17932)
(17709)
(17487)
(14961)
(14826)
(14793)
(13955)
(13925)
(13583)
(13432)
(13429)
(12270)
(12035)
学科
(100061)
经济(99957)
管理(72829)
(70921)
(58312)
企业(58312)
方法(47533)
数学(42343)
数学方法(41753)
中国(30983)
(29735)
(29080)
金融(29077)
(29060)
(27717)
银行(27674)
(26644)
业经(22359)
(22168)
(21658)
贸易(21642)
(20987)
地方(20792)
(19463)
(19371)
财务(19305)
财务管理(19262)
农业(18935)
企业财务(18240)
理论(16768)
机构
学院(357634)
大学(352986)
(147260)
经济(144154)
管理(136431)
研究(117675)
理学(117095)
理学院(115908)
管理学(113724)
管理学院(113099)
中国(96373)
(72795)
科学(71317)
(70205)
(61299)
(59185)
中心(57826)
财经(55461)
(53907)
研究所(53607)
业大(53264)
(50227)
农业(48597)
经济学(45652)
北京(45258)
(44254)
师范(43702)
(43477)
(42457)
经济学院(41333)
基金
项目(237987)
科学(186498)
研究(173288)
基金(171901)
(149568)
国家(148325)
科学基金(127292)
社会(108613)
社会科(103054)
社会科学(103025)
(94705)
基金项目(90025)
自然(83039)
自然科(81136)
自然科学(81109)
教育(80685)
自然科学基金(79644)
(79230)
资助(71866)
编号(71617)
成果(57640)
重点(54029)
(52401)
(51816)
(50274)
课题(49343)
创新(47005)
科研(46663)
教育部(44978)
大学(44832)
期刊
(158447)
经济(158447)
研究(103161)
中国(67578)
(55445)
(55352)
学报(55032)
科学(49913)
管理(49211)
(48902)
金融(48902)
大学(41874)
学学(39783)
农业(36946)
教育(35452)
技术(31540)
业经(27703)
经济研究(27368)
财经(27007)
(23163)
问题(20172)
(19176)
(18037)
理论(17549)
统计(17500)
商业(17394)
(16968)
技术经济(16884)
国际(15938)
实践(15876)
共检索到530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主要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通缩、促增长。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变化的原因,货币信贷的增长需要货币乘数的提高。再次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我国在"保增长"宏观经济目标下的信贷增长,强调在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实际信贷增长要突破信贷目标。随着经济转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必须加以防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纪明明  张茜  
电子货币通过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较低时,替代转化效应起主导作用;随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不断提高,替代加速效应会起到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特征。基于协整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程度较高,这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电子货币对M1的替代程度相对较低,这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电子货币仍处于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霞  孙雪芬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利率为主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针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贷款机制等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在危机中有效地改善了货币市场条件;但对个别金融机构的救助、大规模资产收购计划,并没有改善货币市场条件,反而导致LIBOR-OIS利差扩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  李佳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由此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晓  李佳  
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并探讨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吻合性,以及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因此本文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与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由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较粗放,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因此本文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以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天添  
本文根据费雪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将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消减作用 ,给出了考虑这一作用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公式 ,并借助IS -LM模型中凯恩斯主义相关理论进行了支持。且利用此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 ,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宋雪楠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货币管理当局纷纷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本文选择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这四个主要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金融危机下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美国偏重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日本货币政策更加基于银企密切的关系,而欧洲则偏重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于带动经济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货币政策效果在各经济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志刚  潘成夫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瑾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来减少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其中最主要、使用最频繁的政策手段就是降低利率和注资。本文通过货币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对这两种政策手段的治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政策传导途径中的问题和关键因素,解释了在短期内政策效果不明显以致危机继续蔓延的原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继五  李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前进  朱丽娜  
本文主要研究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文章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叠加。本文结合我国2003年至2011年3月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