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9)
- 2023(11369)
- 2022(9529)
- 2021(9033)
- 2020(7748)
- 2019(17058)
- 2018(16976)
- 2017(32721)
- 2016(17649)
- 2015(19914)
- 2014(19669)
- 2013(18937)
- 2012(17245)
- 2011(15500)
- 2010(16402)
- 2009(15818)
- 2008(14785)
- 2007(13378)
- 2006(11957)
- 2005(11073)
- 学科
- 济(65763)
- 经济(65666)
- 管理(49066)
- 业(46821)
- 企(39240)
- 企业(39240)
- 方法(29725)
- 融(27907)
- 金融(27905)
- 银(25921)
- 银行(25906)
- 数学(25888)
- 数学方法(25199)
- 行(25108)
- 中国(24957)
- 农(19198)
- 财(18941)
- 制(17217)
- 业经(15767)
- 理论(14225)
- 地方(13915)
- 贸(13365)
- 贸易(13347)
- 学(13150)
- 易(12976)
- 农业(12880)
- 务(11881)
- 财务(11827)
- 财务管理(11799)
- 中国金融(11254)
- 机构
- 学院(240760)
- 大学(238681)
- 济(94316)
- 经济(92012)
- 管理(89256)
- 研究(76287)
- 理学(75581)
- 理学院(74811)
- 管理学(73033)
- 管理学院(72623)
- 中国(67293)
- 京(50110)
- 财(47289)
- 科学(44950)
- 中心(38738)
- 所(37935)
- 江(37626)
- 财经(36695)
- 农(36130)
- 研究所(33924)
- 经(32951)
- 范(32388)
- 业大(32228)
- 师范(32056)
- 北京(31856)
- 州(31585)
- 经济学(29077)
- 农业(28256)
- 院(27282)
- 财经大学(27092)
- 基金
- 项目(150993)
- 科学(117941)
- 研究(113452)
- 基金(107226)
- 家(91741)
- 国家(90908)
- 科学基金(78286)
- 社会(70456)
- 社会科(66774)
- 社会科学(66760)
- 省(60171)
- 基金项目(54654)
- 教育(54224)
- 划(49818)
- 自然(49404)
- 编号(48577)
- 自然科(48385)
- 自然科学(48377)
- 自然科学基金(47448)
- 资助(46175)
- 成果(40784)
- 重点(33996)
- 课题(33614)
- 部(32728)
- 发(32196)
- 创(31672)
- 项目编号(30283)
- 创新(29549)
- 大学(29080)
- 性(28995)
共检索到378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严先溥
本文通过中、美两种不同消费模式的比较,得出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要在保守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即适度超前的消费模式。
关键词:
消费模式 消费需求 过度消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过度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有其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其理论渊源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反观中国的消费模式,尽管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转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谨慎型消费,正是这种谨慎型消费,成为了中国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道屏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消费转型的步伐,大力促进适度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模式 消费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传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的运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7年3月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动荡,诱发了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环境趋于恶劣,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业能否抵抗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需要更深层次的慎思和积极应对。因此,我国需要从中吸取教训,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弥补监管"缝隙",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
美国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监管模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晓欢 鲍曙明
本文从技术层次、制度层次和文化层次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背景进行分析,发现美国金融危机与当代国际环境、美国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均有密切联系。结合未来中国与全球的发展趋势,发现西方国家出现的一些问题,未来也可能在中国发生。中国首先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国际化,并加强金融现代化管理与全球合作;其次要提倡经济多元化、产业多元化、制度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市场改革 增长模式 多元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雪萍
无论是从顺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还是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中国都有必要加快消费模式转型的步伐。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实,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在现行的谨慎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一个适度均衡的融会点。在对消费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目标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消费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模式 转型路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日红 李强
受金融危机导致的去杠杆化、去债务化、财富效应缩水等因素影响,近期美国消费需求出现明显萎缩,有看法认为金融危机后美国将被迫调整低储蓄高消费模式,增加国内储蓄,倡导理性消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未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燕
一、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变化历程所谓的投资银行模式就是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分业"还是"混业",这就是投资银行的模式。"分业"被称为分离模式,"混业"则被称为综合模式。德国、瑞士等历史上一直采取混业经营体制的国家的金融机构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例如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洪炜
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与2010年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从更深层次,对两大危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有益的启示,不仅有助于避免重蹈覆辙,而且有利于我国应对危机,更好地持续、健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轶
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也对中国的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指出只有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才能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应对危机。并通过介绍国外的几种金融支农模式,提出对中国农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绵茂 欧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前行,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金融监管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2007年由美国引起的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导致美国通过立法对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机制的变革,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变革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及其监管的深刻启示。
关键词:
金融监管模式 目标导向 金融风险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与20世纪末泰铢贬值导致的亚洲金融危机比较,二者在爆发的背景、导火索、作用机理与监管安排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其区别则主要表现在由策源地经济规模及货币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爆发模式与影响范围。要有效地化解危机的不利影响并避免我国重蹈类似的覆辙,就需要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上寻找政策出口。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比较 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洪昌
政府在金融危机防范和救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器和吸收器,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合理性决定着危机处置的有效性。因此,政府应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匹配性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化解金融危机。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具有较为普遍的演进规律与进程,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亦有共性,鉴于此,本文基于金融危机中德美政府监管视角,梳理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对政策措施,并对政策措施予以思考,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借鉴,以利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府监管 政策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灵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明
我国应当一方面借鉴总结国外PE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结合国际形势和自身特点深入思考,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并积极付诸实践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建平 张乐久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由于雷曼兄弟等美国大型金融机构没有得到有效救助,危机扩大并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欧美各国政府被迫进行流动性救助。从实际效果看,美国和欧洲对金融机构进行的流动性救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危机的蔓延和扩大,有助于经济的复苏。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几次风险事件提醒我们应充分吸取欧美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尽早建立我国证券行业流动性救助机制,防止系统性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流动性救助措施 金融稳定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