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4)
- 2023(11082)
- 2022(9470)
- 2021(8651)
- 2020(7520)
- 2019(17011)
- 2018(16667)
- 2017(32499)
- 2016(17418)
- 2015(19471)
- 2014(19058)
- 2013(18827)
- 2012(17381)
- 2011(15513)
- 2010(15941)
- 2009(15510)
- 2008(14631)
- 2007(13316)
- 2006(11355)
- 2005(10307)
- 学科
- 济(65921)
- 经济(65850)
- 业(50924)
- 管理(48363)
- 企(40407)
- 企业(40407)
- 方法(31905)
- 融(29083)
- 金融(29081)
- 数学(28495)
- 数学方法(28242)
- 银(28044)
- 银行(28023)
- 行(26997)
- 中国(25587)
- 财(22266)
- 农(19153)
- 制(19054)
- 务(15431)
- 财务(15399)
- 财务管理(15354)
- 业经(14900)
- 企业财务(14614)
- 地方(14497)
- 贸(14080)
- 贸易(14069)
- 易(13722)
- 农业(12772)
- 学(11947)
- 中国金融(11458)
- 机构
- 学院(238409)
- 大学(235884)
- 济(98787)
- 经济(96564)
- 管理(90622)
- 理学(76782)
- 理学院(76021)
- 研究(75271)
- 管理学(74716)
- 管理学院(74284)
- 中国(69400)
- 财(50773)
- 京(48197)
- 科学(44354)
- 财经(39763)
- 农(39525)
- 中心(38975)
- 所(37832)
- 江(36165)
- 经(35942)
- 研究所(34066)
- 业大(33862)
- 经济学(31476)
- 农业(31363)
- 北京(30303)
- 州(29746)
- 财经大学(29653)
- 经济学院(28743)
- 范(28272)
- 师范(27965)
- 基金
- 项目(153468)
- 科学(119599)
- 研究(113748)
- 基金(110357)
- 家(94599)
- 国家(93790)
- 科学基金(80480)
- 社会(71724)
- 社会科(67984)
- 社会科学(67965)
- 省(60976)
- 基金项目(58144)
- 教育(52361)
- 自然(51034)
- 划(50493)
- 自然科(49874)
- 自然科学(49859)
- 自然科学基金(48978)
- 编号(47969)
- 资助(45926)
- 成果(38844)
- 重点(34717)
- 部(34048)
- 发(32999)
- 创(32395)
- 课题(32268)
- 创新(30314)
- 科研(30223)
- 性(30055)
- 项目编号(29671)
- 期刊
- 济(105465)
- 经济(105465)
- 研究(71600)
- 中国(45754)
- 融(44126)
- 金融(44126)
- 财(40959)
- 农(36282)
- 学报(34719)
- 科学(30981)
- 管理(30410)
- 大学(26300)
- 学学(25064)
- 农业(23429)
- 教育(21054)
- 财经(19599)
- 技术(19457)
- 业经(17798)
- 经济研究(17509)
- 经(16572)
- 问题(13423)
- 理论(13399)
- 业(12406)
- 实践(12252)
- 践(12252)
- 财会(12015)
- 贸(11599)
- 技术经济(11473)
- 统计(11456)
- 商业(11371)
共检索到36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颖
相对于别的产业偿付能力所带来的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保险监督体系对于保险产业乃至于金融市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后,保险监管当局开始反思现有的保险监管模式,并开始将眼光投向概率模型和压力测试。本文试图了解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来考察这两种模型对保险监督的适用性。
关键词:
保险监管 偿付能力Ⅱ 概率模型 压力测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郑伟
偿付能力监管是各国监管改革的重点,也是全球监管关注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拉开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机推动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引发了人们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具体到金融保险领域,国际社会反思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政府是否对金融市场过于放任?政府应当如何对金融市场实施监管?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当下政策的评判,更关系到对未来模式的选择。从保险监管的角度看,存在如下需要反思的问题:第一,要思考政府与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闲
设立金融危机应急小组、及时调研危机对保险业的潜在影响、引导保险企业设立防范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支撑德国保险业健康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定富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监会始终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风险,把应对金融危机当作对当前保险业发展、监管和防范风险的一次全面考验,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经过一个阶段的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徐 游春
现代经济从某种角度看是信用经济。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质就是一种信用危机。而在这次危机中,保险业也遭受重创,这严重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信心。保险交易以信用为基础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对保险机构和保险行业的信心是保险交易达成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保险交易基本属性的理论探讨,运用不完全信息下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动态贝叶斯博弈分析,论证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支持型的保险监管制度安排对于克服保险交易障碍、推动市场交易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信用缺失 保险监管 信用支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冷煜
任何一次危机的爆发都是风险释放的过程,研究危机更重要的是关注风险的积累过程。因此,分析危机前的风险积累过程,查找危机产生的原因,对防范和化解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新近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延伸到对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监管最新演进趋势的借鉴,论述我国保险监管组织架构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一体化 保险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桐 徐荣贞
文章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金融系统中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两大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对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与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阚景阳
在本次金融危机过程中,受不同风险文化的影响,欧美金融集团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最终结局迥异。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背景,结合我国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的实际情况和产融结合加快的大趋势,分析金融危机以来欧美金融集团风险控制成败两方面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欧美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控与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兵 何乐
面对不断恶化的危机局面,欧元区各国一边采取大规模干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一边提出改革全球金融体系主张以谋求全球金融主导权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压力之下,但总体上并未出现大幅动荡。然而,以今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倒闭事件为导火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王元
一、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迄今为止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联盛 何德旭
对于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升级,住房抵押贷款标准放松、金融产品过度证券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到位、货币当局的货币放松和监管放松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渎职等是重要的动因。许多相关研究揭示了美国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指出金融监管这一最后堡垒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金融风险有机可乘。文章主要讨论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监管的匹配,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的要求,以及美国新金融危机中的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的错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反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自力
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诱因来自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严重缺失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中心华尔街危如累卵。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慕冰
国际金融危机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深层次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风险还在积聚,经济复苏的基础仍很脆弱,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在危机持续发酵的过程中,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确定的改革方向,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共同努力推动金融监管改革,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永明
监管资本套利是指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绕过资本监管"粉饰"其资本金实力的行为,其动机来源于银行节约资本税——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之差的内在要求。银行从事监管资本套利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摘樱桃"、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增信和间接增信。但在实践中,银行将其进行"组装"和"改造",通过对证券化产品的持有和对SPVs的流动性支持,保留了基础资产的绝大部分风险。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时,这些风险开始显现,给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很大程度上致使得美国银行业的次贷危机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为此,我们应当从改善资本监管和完善公司治理等角度加强银行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