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6)
2023(14878)
2022(12498)
2021(11449)
2020(9740)
2019(22340)
2018(21628)
2017(42167)
2016(22124)
2015(25323)
2014(24762)
2013(24893)
2012(23170)
2011(20875)
2010(21142)
2009(20227)
2008(19446)
2007(17126)
2006(14792)
2005(13406)
作者
(61988)
(51789)
(51498)
(49050)
(32637)
(24776)
(23686)
(19908)
(19557)
(18343)
(17393)
(17221)
(16236)
(16204)
(16087)
(16069)
(15326)
(15177)
(14999)
(14833)
(12832)
(12582)
(12471)
(11703)
(11691)
(11662)
(11354)
(11331)
(10361)
(10221)
学科
(100624)
经济(100535)
(63248)
管理(61761)
(50288)
企业(50288)
方法(47092)
数学(41749)
数学方法(41478)
中国(32401)
(28885)
(28683)
金融(28681)
(28581)
贸易(28563)
(27802)
(26658)
银行(26637)
(26019)
(25722)
业经(21650)
地方(20894)
(20711)
农业(18021)
(16930)
财务(16898)
财务管理(16858)
(16193)
企业财务(15980)
产业(14412)
机构
学院(319949)
大学(317854)
(147691)
经济(145135)
管理(121977)
研究(108674)
理学(105007)
理学院(103970)
管理学(102540)
管理学院(101965)
中国(89630)
(65870)
(65206)
科学(60683)
(53855)
财经(53251)
中心(51593)
(49949)
研究所(48678)
(48429)
经济学(47990)
(45644)
经济学院(43681)
业大(42918)
北京(41344)
财经大学(39610)
农业(39475)
(38681)
(38614)
师范(38328)
基金
项目(207934)
科学(164454)
研究(155198)
基金(153054)
(131349)
国家(130335)
科学基金(112003)
社会(101719)
社会科(96914)
社会科学(96890)
基金项目(79666)
(79530)
教育(70501)
自然(68871)
自然科(67329)
自然科学(67311)
(66479)
自然科学基金(66189)
资助(63828)
编号(62485)
成果(50386)
(47598)
重点(46890)
(46597)
(44179)
国家社会(43147)
课题(42621)
教育部(41590)
创新(41409)
人文(40618)
期刊
(156607)
经济(156607)
研究(95960)
中国(58168)
(50261)
(46122)
学报(44153)
(43505)
金融(43505)
管理(42978)
科学(41972)
大学(34067)
学学(32280)
农业(31160)
经济研究(27908)
教育(27031)
财经(26795)
技术(26127)
业经(25908)
(23963)
(23157)
问题(21806)
国际(21189)
世界(17429)
(17192)
技术经济(16441)
商业(16340)
统计(16000)
理论(15150)
(14418)
共检索到478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成真  兰天  
在金融危机已造成我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并进一步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现有份额,如何抓住契机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单位附加值,进而渐进地开发东盟机电产品高端市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根据G-L指数测得主要目标国的机电产品贸易为产业内贸易,然后由加权平均法得到中国出口东盟的机电产品表现为低附加值产品。基于此,引入政府支持g变量构建了二阶段博弈模型来阐释扩大现有市场份额的战略实施;而后将事先广义投入K引入利润函数,提供了一条由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单位附加值来深入开发东盟高端机电产品市场的参考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晓琴  黄怡伟  
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文章以机电产品对美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的短期冲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经济的不景气反而促进了中国的出口,但有可能恶化出口商品结构,而贸易保护和总需求下降是严重抑制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引入金融危机冲击这一虚拟变量后,贸易保护的影响加剧。因此,扩大国内外需求和冲破贸易壁垒限制是解决出口下行的根本途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尹希果  付翔  陈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晓琴  黄怡伟  
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文章以机电产品对美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的短期冲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经济的不景气反而促进了中国的出口,但有可能恶化出口商品结构,而贸易保护和总需求下降是严重抑制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引入金融危机冲击这一虚拟变量后,贸易保护的影响加剧。因此,扩大国内外需求和冲破贸易壁垒限制是解决出口下行的根本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武齐  陈万华  
近年来,中加两国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七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长久以来在中加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文章对中加机电产品最近10年的贸易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对中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测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中加机电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利用的FDI、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正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季  
近年来,中韩两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7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在中韩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成为了中韩贸易的最大宗商品和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韩机电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其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而中国在这种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体系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蕾  袁辰  
运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Thom&McDoWell指数分析在自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产业内贸易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提出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原木、木浆以及锯材的产业间贸易;推进木制品以及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高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等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会君  朱延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珊妮  林文维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2001—2011年农产品双边贸易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经济自由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警惕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同时,应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丽江  
本文以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G-L指数、阿奎诺指数和格林纳威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区分法,对中国1990-2009年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产业内贸易水平质量很低,基本上仍为产业间贸易。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仍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努力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野青  叶静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贸易的萎缩程度远大于GDP的缩减程度,同时国际商品贸易价格也急剧下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现象的主流解释是在国际生产网络为基础的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发达国家需求的下降造成产品内贸易的成倍萎缩;同时,由于收入的下降,人们转向消费价格较低的替代品,造成国际商品贸易品质和价格的下降。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中国既处于国际生产网络的组装和装配重要环节,又大量出口价廉物美的一般消费品,以上两个因素对我国出口影响如何?对此,本文运用2008-2010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商品出口规模与价格的面板数据,建立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加以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变化率与出口产品单位价值成正比,与垂直专业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  黄原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梅燕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采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汤姆&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本文综合评估了1996年以来中国与欧盟1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双方四大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秀莲  
本文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施的影响因素。通过运用非期望效用的进化博弈理论,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家是有限理性的,从世界整体看,合作和自由是最终的趋势;从具体各国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不仅仅由实施政策的收益和损失决定,与各国对政策决策权重的判断和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观点,并发现各因素与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的可能性均有正的相关性,其中收支函数的影响最大,两国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