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80)
2023(19091)
2022(16248)
2021(15286)
2020(12754)
2019(29047)
2018(28665)
2017(55611)
2016(29992)
2015(33656)
2014(33594)
2013(33098)
2012(31001)
2011(28240)
2010(28633)
2009(26900)
2008(25845)
2007(23005)
2006(20820)
2005(18977)
作者
(87032)
(71976)
(71577)
(67964)
(45988)
(34350)
(32644)
(27948)
(27399)
(25991)
(24360)
(24273)
(22879)
(22834)
(22390)
(22324)
(21277)
(21157)
(20895)
(20666)
(18153)
(17779)
(17365)
(16517)
(16267)
(16179)
(16175)
(15944)
(14570)
(14146)
学科
(122854)
经济(122720)
管理(87045)
(84554)
(68787)
企业(68787)
方法(49799)
数学(43121)
数学方法(42623)
中国(40665)
(34997)
(33862)
(30792)
金融(30790)
(30375)
地方(30346)
银行(30330)
(29295)
业经(28111)
(27773)
(24511)
农业(23418)
(23274)
贸易(23253)
(22532)
(21281)
财务(21199)
财务管理(21165)
企业财务(20182)
理论(19738)
机构
学院(425584)
大学(424562)
(173572)
经济(169612)
管理(164057)
研究(147035)
理学(139879)
理学院(138314)
管理学(135946)
管理学院(135175)
中国(117417)
(91807)
科学(88201)
(84785)
(74561)
(68048)
中心(67663)
研究所(67039)
财经(66188)
(64357)
业大(60184)
(60004)
北京(59259)
(57054)
师范(56556)
(53079)
(52976)
农业(52891)
经济学(52164)
财经大学(49107)
基金
项目(277064)
科学(217393)
研究(205789)
基金(199177)
(172223)
国家(170697)
科学基金(146400)
社会(128644)
社会科(121927)
社会科学(121901)
(107999)
基金项目(104893)
教育(94814)
自然(94026)
自然科(91823)
自然科学(91800)
(90973)
自然科学基金(90139)
编号(85563)
资助(83068)
成果(70794)
重点(61990)
(61757)
(61218)
课题(59443)
(57182)
创新(53324)
项目编号(52648)
教育部(52549)
科研(52414)
期刊
(199396)
经济(199396)
研究(134728)
中国(87687)
(64023)
学报(63157)
(62720)
管理(62023)
科学(58876)
(55901)
金融(55901)
教育(50334)
大学(48147)
学学(45178)
农业(42684)
技术(36142)
业经(33374)
财经(32508)
经济研究(32221)
(27766)
问题(26042)
理论(21835)
图书(21774)
(21420)
(20974)
技术经济(20112)
实践(19771)
(19771)
现代(19694)
商业(19540)
共检索到658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红  董晓亮  
本文在单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how Test法和引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对2008年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计划实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信息公布对沪市行业板块的短期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尽管我国公布了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除个别板块在个别时点出现波动外,基本上未对我国股市各行业板块造成短期冲击影响。这表明,金融危机下宏观调控政策信息的公布在短期内对股市的刺激效果并不会太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晓华  赵志君  
本文根据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把2008年以来的宏观政策分成协调一致的共识、各自为政的分歧和迫不得已的新一波宽松三个阶段,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和宏观政策演化。通过经济基本面、政府赤字、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特征。本文认为,在经济增长减速和政府赤字和债务率居高不下且趋势性上升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为继,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压低至零甚至负值是一种常态现象,从而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储备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是不得已的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健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处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心位置的美元,其汇率作为全球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在此次危机中的走势也引起很大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代表实体经济影响汇率的经常账户余额对于美元汇率的影响;之后着重分析在虚拟经济冲击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于金融危机前后这一轮美元指数变动的影响;最后全面分析和探讨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汇率影响,从而对汇率的决定及走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宏淼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新兴市场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回顾,分析了这些危机背后的共同诱因在于:外部冲击、国内经济结构性缺陷和资产过度投机。中国目前在短期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虽不甚大,但亦受到上述三方面因素冲击带来的宏观管理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稳步推进市场化、适度政府干预和宏观协调,来防范我国潜在的金融不稳定风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文杰  张世锋  
本文利用2007年年底前上市的1505家中国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及企业规模给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大企业凭借其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中的获益较大,而民营中小企业几乎未能获益;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民营中小企业价值的提升显著大于国有大企业,有效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其原因是,国有大企业受融资约束的程度低,资金的边际效益小,而民营小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程度高,资金的边际效应大,贷款的增加减轻了它们的融资约束,企业价值提升较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均华  李启亚  
本文首先对股市的政策指标进行分类 ,即分为中长期的连续性政策和短期性的离散政策事件。对于连续性政策指标 ,我们采取回归分析技术 ,构建政策综合指标曲线 ,进而分析连续性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对于离散的政策事件 ,则采取专门的事件研究方法 ,分析该类政策变量对股市的冲击大小。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的连续性政策与我国股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其解释程度较小 ;股市运行受短期性的政策事件影响较大 ,但政策事件对股市冲击作用在逐步弱化 ,股市政策调控趋于成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旭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创立宏观经济分析关系式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景明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动荡,同时也传导到中国,给中国无论是对虚拟经济还是对实体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的金融震荡首先传导到进出口行业,特别是出口行业,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类的行业,这引起了对政策的重新思考或调整。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来调整宏观经济,首先要对我国的经济走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判断,认清国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2004年在宏观调控下高速增长,是"有惊无险",2005年看似无险,但"外部冲击"来的比2004年更为猛烈,宏观调控保持高度的紧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应对"外部冲击"成为今年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稳定最为关注的主线。 "外部冲击"是指开放的宏观经济中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的波动性影响(《现代经济词典》)。全球比较突出的例子是石油价格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一  惠晓峰  吴宝秀  
金融危机爆发后所伴随的跨市场间传染现象备受关注,其中信息渠道是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检验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对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以不同市场股票指数收益率的共超数作为危机传染效应的度量,以投资者情绪、条件波动率溢出作为控制变量,采用两阶段估计方法建立了金融危机传染的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追踪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市场和英国市场的宏观经济事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后确实会加剧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尤其对于下尾风险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一  惠晓峰  吴宝秀  
金融危机爆发后所伴随的跨市场间传染现象备受关注,其中信息渠道是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检验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对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以不同市场股票指数收益率的共超数作为危机传染效应的度量,以投资者情绪、条件波动率溢出作为控制变量,采用两阶段估计方法建立了金融危机传染的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追踪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市场和英国市场的宏观经济事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后确实会加剧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尤其对于下尾风险的扩散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江波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造成的。新自由主义和深刻的政治原因、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西方金融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则是引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它给世界各国的金融部门、实体经济、文化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因此,从长期看,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结构;从中期看,必须完善经济要素的定价机制;从短期看,必须积极利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另外,应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坚持金融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寅  梁旭  姚玲珍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反映企业价值的多方面因素综合后定义出房地产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综合指标。基于此,实证分析了资本结构在不同政策环境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影响了企业价值的提升,该负向影响在刺激性和金融性调控政策下有所减弱,而在行政性调控政策下更加严重;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呈负向关系,刺激和金融性调控政策削弱了他们对企业价值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袁圆  戚逸康  
本文采用股票指数数据,通过BEKK-GJR-GARCH模型考察了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金融危机发生的特定时间窗口下,两者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此外,本文在引入表征危机事件和地产调控冲击的虚拟变量之后,考察了冲击对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两种溢出效应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地产板块对整体股市的波动溢出持续性很小,但冲击会加剧波动;反之,整体股市对地产板块的波动溢出则具备持续性,冲击更强烈。波动溢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期间存在变化,直接冲击作用均减弱,但非对称性依旧突出。危机和地产调控对于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的波动性存在明确影响:直接来看,2010年的房市调控影响幅度最大,超过2015年股灾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点值得房市调控政策制定者注意;间接来看,六次事件中的五次均对地产板块和整体股市之间的相关性有影响,普遍性很高,因此,风险监管层有必要关注不同冲击下股市内部相关性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