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5)
2023(18689)
2022(15767)
2021(14362)
2020(12357)
2019(27858)
2018(27138)
2017(52386)
2016(28084)
2015(31394)
2014(30814)
2013(30387)
2012(27852)
2011(25036)
2010(25106)
2009(23759)
2008(22567)
2007(20021)
2006(17154)
2005(15432)
作者
(78978)
(66149)
(65748)
(62726)
(41807)
(31933)
(30356)
(25609)
(25088)
(23376)
(22522)
(22287)
(20813)
(20579)
(20533)
(20464)
(19894)
(19503)
(19176)
(18961)
(16115)
(16104)
(15957)
(15003)
(14941)
(14720)
(14650)
(14368)
(13242)
(12936)
学科
(116281)
经济(116163)
管理(80144)
(79043)
(64339)
企业(64339)
方法(55868)
数学(49964)
数学方法(49397)
中国(34312)
(32211)
(30766)
金融(30762)
(29741)
银行(29685)
(29408)
(28494)
地方(25584)
业经(24456)
(24344)
(22470)
贸易(22453)
(21844)
(21754)
(21545)
财务(21489)
财务管理(21437)
企业财务(20429)
农业(19918)
理论(18181)
机构
学院(392011)
大学(390508)
(162486)
经济(159204)
管理(152138)
理学(131565)
理学院(130161)
管理学(127835)
管理学院(127131)
研究(126718)
中国(104727)
(79750)
(76726)
科学(76596)
(63917)
(62669)
中心(62445)
财经(61768)
(58050)
业大(57222)
研究所(57096)
(56212)
经济学(51383)
农业(50430)
北京(49099)
(48984)
师范(48435)
经济学院(46802)
(46653)
财经大学(46339)
基金
项目(267221)
科学(211497)
基金(196308)
研究(192531)
(170769)
国家(169426)
科学基金(146812)
社会(124122)
社会科(117915)
社会科学(117882)
(104570)
基金项目(103608)
自然(95652)
自然科(93542)
自然科学(93519)
自然科学基金(91879)
教育(89838)
(87760)
资助(80916)
编号(77437)
成果(61557)
重点(60421)
(59414)
(57091)
(56065)
课题(53088)
创新(52474)
科研(52276)
国家社会(51988)
教育部(51466)
期刊
(168855)
经济(168855)
研究(111767)
中国(71711)
学报(60018)
(59839)
(56435)
科学(55012)
管理(53792)
(53150)
金融(53150)
大学(45785)
学学(43580)
农业(37633)
教育(36691)
技术(33471)
财经(30232)
经济研究(28480)
业经(27340)
(25889)
问题(21905)
(20431)
统计(20145)
(19389)
理论(18758)
(18682)
技术经济(18535)
(18278)
商业(18094)
国际(16988)
共检索到573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胜杰  傅晓媛  李俊峰  
笔者基于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及MS-VAR模型,将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环境结构性变化考虑在内,以欧洲、北美、亚洲三大区域的CDS指数及相应主要国家的股票指数和宏观经济变量为样本,研究了金融危机下信用环境在经济的波动期和平稳期两状态下的信用违约风险宏观驱动因素及跨区域传染效应,填补了学术界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空缺。此外,笔者应用bootstrap仿真实验对MS-VAR模型参数进行了检验,并利用状态相依的GIRF简化了模型解释。结论表明:经济的繁荣向好和股市收益率的提高使违约风险趋于降低,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则会使其趋于上升,同时,影响变量呈现状态转移行为,影响行为不只局限于区域内部,在特定经济状态下也会对外部区域产生溢出效应;区域间的信用违约风险传染特征是明显存在的,在经济波动期,传染效应更为明显,冲击效力更大,影响时间更长。面对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染效应,为防范信用违约风险的扩大,我们需要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式和走向,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同时,面对金融国际化的大环境,建立完善开放的信用市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走向全球化是很必要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源芳  蔡则祥  
利用资本市场银行日收益率指标为金融风险的代理变量,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金融风险在中国国内各区域传染效应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家间存在传染效应一样,金融风险在中国国内各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传染效应。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也同时表明,各区域间金融风险传染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双向影响机制,在风险较为集中的时期,各区域之间的金融风险关系错综复杂,任何区域都是其他区域金融风险的Granger原因,此时金融风险在各区域间存在显著的交叉传染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此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本文主要从此次危机出发结合亚洲各国的实际情况,对IMF提出的稳定亚洲金融危机的策略提出些许建议,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益彪  陈志昂  王丽  
本文将人民币NDF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代理变量,使用ARCH模型族研究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人民币NDF汇率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预期汇率存在ARCH效应,具有尖峰、厚尾、波动群集性和非对称性等特征。这佐证了当前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明智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同时要求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和逐步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最终使人民币汇率真正体现市场对人民币的供需均衡。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佳  陈冬兰  
以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视角,采用2007~2017年欧元区13个成员国的季度数据,构建混合截面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考查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对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复苏带来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指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走势特征相似,但影响程度和响应期限出现明显异质性;从累积响应稳定值来看,对于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等,其稳定值较低,它们能很好地消化货币政策冲击带来的影响,而对相对落后的希腊、爱尔兰等结果相反;各成员国对长期利率冲击的敏感度大于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敏感度;在欧盟稳定机制(ESM)作用下,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有所降低。此研究有助于了解欧洲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各成员国之间传导的异质性以及财政联盟对弱化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积极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舟  董坤  汪寿阳  
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和时变多元GARCH模型(DCC-MGARCH),检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的金融传染效应。研究市场包括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股票市场。实证结果表明,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各国金融市场间相关性显著上升,市场间影响程度更大、影响时间更长,存在金融传染效应;希腊是此次危机的传染源,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传染效应不明显;蔓延期中国股票市场也与欧洲市场存在联动性,但影响较为滞后。此外,研究发现直至2009年4月,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才基本消退。分析表明历年巨额的财政支出和较差的经济自愈能力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现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表面战役已经结束。前一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这种危机。随着香港股市在四月份重新跃上万点大关,不少人认为这次危机已经进入谷底。然而,危机的爆发过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危机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旭州  司马亚玺  
尽管亚洲和欧洲经济危机的背景和细节有所不同,但深层次的根源并没有不同十五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经历了痛苦的调整和意义深远的经济与金融改革。我们不得不进行法律、监管和治理改革,商业部门不得不削减债务,而银行家们也变得更加谨慎和更具风险意识。今天,世界正在见证另一场金融危机,它与我们所经历的危机没有什么不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从亚洲金融危机得出的一些教训。这说起来有些讽刺,因为我们一直将欧洲视为榜样和标杆。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辉  
现代金融危机以90年代爆发的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为代表,即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也使金融危机蔓延和传染的范围广、程度深,这也正是本文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议题。即通过汇总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现代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并予以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百胜  姜逸菲  
本文构建SCI指数来度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传染效应,利用Moran’s I考察金融传染的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金融传染渠道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SCI指数表明基本上所有的国家或地区两两之间都发生了较弱的金融传染效应。Moran’s I表明金融危机传染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宏观基本面对金融危机传染有显著影响,宏观基本面的恶化会加深金融危机传染;金融危机传染在贸易上有空间依赖性;流动性风险对此次金融危机传染不显著。通货膨胀率、实际有效汇率、国际储备对数、贸易进出口的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但间接效应却有正有负,这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只有欧元区受到传染,全球其他经济体也在不同程度上...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焱  
从7月份开始,欧洲进入了一年一度为期一个半月的带薪休假期。往年,7月一到,人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匆匆赶往世界各旅游胜地,享受阳光和自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肖志兴  
本文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金融风险,并探讨内、外部风险演变为金融危机的机制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符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然后选取一系列有关国民经济、金融发展、国际收支和全球经济状况的指标,并使用中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亚洲六国宏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内信贷规模与GDP的比率、广义货币M2与外汇储备的比率、实际产出增长率和外汇储备增长率对防范我国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而且我国经济现存的内、外失衡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斌  张涤新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蕴含的道德风险使其成为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构建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合约设计模型,研究该产品的作用以及控制其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设计。分析发现:交易双方资金成本差异决定了信用违约互换具有优化配置信用风险、提高银行收益和拓宽市场主体投资渠道等有利作用,但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会降低银行监督信贷资产的努力水平,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和增加。通过引入不完全保护机制,我们给出了有效控制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防范和控制信用衍生品隐含的道德风险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促进其发挥分散信用风险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银胜  
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及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不同时点下我国宏观调控背景的比较分析,重点研究了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应该选择的宏观调控目标、着力点及相关调控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慧平  申金升  冯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