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3)
- 2023(13338)
- 2022(11241)
- 2021(10426)
- 2020(8835)
- 2019(19979)
- 2018(19274)
- 2017(37624)
- 2016(20310)
- 2015(22600)
- 2014(22284)
- 2013(22090)
- 2012(20327)
- 2011(18317)
- 2010(18742)
- 2009(17895)
- 2008(17119)
- 2007(15410)
- 2006(13188)
- 2005(12159)
- 学科
- 济(80751)
- 经济(80675)
- 业(56056)
- 管理(54822)
- 企(45775)
- 企业(45775)
- 方法(37793)
- 数学(33588)
- 数学方法(33254)
- 融(29182)
- 金融(29180)
- 银(27247)
- 银行(27219)
- 中国(26915)
- 行(26281)
- 财(24160)
- 农(22473)
- 制(19814)
- 学(17543)
- 贸(17533)
- 贸易(17519)
- 业经(17269)
- 易(16972)
- 地方(16751)
- 务(16451)
- 财务(16415)
- 财务管理(16381)
- 企业财务(15646)
- 农业(14738)
- 理论(13168)
- 机构
- 学院(285981)
- 大学(284811)
- 济(119050)
- 经济(116478)
- 管理(105596)
- 研究(97491)
- 理学(90324)
- 理学院(89318)
- 管理学(87651)
- 管理学院(87124)
- 中国(81461)
- 京(58888)
- 科学(58873)
- 财(57604)
- 农(50797)
- 所(50274)
- 中心(47581)
- 财经(45934)
- 研究所(45531)
- 江(43078)
- 业大(42424)
- 经(41654)
- 农业(40256)
- 经济学(38115)
- 北京(36889)
- 范(35896)
- 师范(35482)
- 州(35078)
- 院(34678)
- 经济学院(34654)
- 基金
- 项目(187447)
- 科学(146908)
- 基金(136540)
- 研究(135257)
- 家(119507)
- 国家(118546)
- 科学基金(100766)
- 社会(85553)
- 社会科(81235)
- 社会科学(81211)
- 省(73296)
- 基金项目(71732)
- 自然(65515)
- 自然科(64042)
- 自然科学(64022)
- 自然科学基金(62915)
- 教育(62534)
- 划(61800)
- 资助(56570)
- 编号(54964)
- 成果(44749)
- 重点(43031)
- 部(41770)
- 发(40650)
- 创(39442)
- 课题(37755)
- 创新(36919)
- 科研(36870)
- 性(36382)
- 教育部(35771)
- 期刊
- 济(128265)
- 经济(128265)
- 研究(84327)
- 中国(54650)
- 学报(46390)
- 农(46081)
- 财(45985)
- 融(44074)
- 金融(44074)
- 科学(41584)
- 管理(36996)
- 大学(34531)
- 学学(32869)
- 农业(30190)
- 教育(26880)
- 财经(23416)
- 技术(22534)
- 经济研究(21664)
- 业经(21013)
- 经(20044)
- 问题(16742)
- 业(16310)
- 贸(15081)
- 理论(14598)
- 版(13872)
- 商业(13660)
- 国际(13607)
- 技术经济(13479)
- 统计(13226)
- 实践(13102)
共检索到430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正声 秦学志 杨瑞成
以2008~2009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分析比较了影响两国利率互换利差的主要因素,进而实证研究了危机期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动态互动效应。结果表明:两国利率的水平和利率期限结构斜率是影响互换利差的主要因素,另外,中国的流动性溢价和美国的违约溢价对互换利差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研究发现:中美两国互换利差均受对方市场因素的影响,特别地,在金融危机期间,中美两国利率互换市场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效应,一方面,美国利率互换市场信息能够对中国利率互换市场产生较强的冲击,虽然冲击的程度受制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反向冲击,且程度受制于中国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
管理科学:金融市场 互动性分析 利率互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永福
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2006~2009年)中美两国经济指标的波动性和协动性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两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金融危机期间的非常规现象,有些与中国特殊的调控措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就上述差异的理解对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任帆 于增彪
作者收集到国际金融危机期间14家上市公司的利率互换资料,发现其中五家公司主要针对美元负债在选择性地从事套期保值,六家公司主要针对人民币负债在从事投机活动。剖析了东方航空、中海发展、重庆钢铁、八一钢铁和长源电力五家典型案例公司在套保和投机方面的效果、经验和教训。作者认为大多数企业应该主要从事选择性套期保值型利率互换来管理利率风险,只有极少数利率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才能适当参与利率互换投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敏
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梳理并对比了中美两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背景、危机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应对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中美两国的救市政策内生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制度,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稳定了金融市场并带动了经济迅速反弹,但由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两国救市政策的边际作用有限,且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总结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建议中国政府应处理好监管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以解决四万亿投资政策的遗留问题,提前布局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理想的宏观环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谈儒勇 李猛
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与检讨中美两国政府在应对当前由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中的得与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大萧条与今日美国金融危机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以史为鉴,在百年一遇的危机面前,各国政府应携手并进,同舟共济,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当前的局势为中国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大萧条 国际合作 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洋
本文首先就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PE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概述,并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PE市场在投资主体、基金退出形式、投资对象和投资热点方面的显著特征进行总结。文章进一步对当前PE投资的重点行业之一银行业进行了分析,对投资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中国PE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本土私募应该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参与,PE基金应加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应对PE市场和银行借贷市场实行一定程度的隔离,谨防PE市场的过热发展等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正旺 张彬 彭炜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互联网金融也迅速发展。然而,各种金融创新催生了大量监管外的产品,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分业监管模式是否能够满足金融市场混业趋势发展的有效需要,通过构建金融监管效率指标体系对中国和德国两国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统一监管比分业监管更有效的结论,最后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万忍
历时三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认真分析这次危机的效应特征 ,可以清楚地看出 :高科技的创新发展具有抵御金融危机的旺盛功能。主要体现在 :(一 )高科技的创新发展及其成果产业化 ,不断开拓着新的产业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力地推动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度发展 ,从而为金融业的活跃发展开拓了广阔有效的前景。 (二 )高科技的开发研究 ,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为金融业活跃发展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投放领域。 (三 )高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高投资与高回报两个因素的辩证结合运行 ,赋予了高科技抵御金融危机的强劲功能
关键词:
高科技 金融危机 功能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虎 谢香
2006年以来,由美国的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分析了整个样本期内的风险特征,TARCH模型表明,在此期间市场不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效应,信息在市场上有较高的持续性。另外,本文以上证综指的最高点为界,将自2005年6月起的上海股票市场分段,分析上海证券市场在次贷危机前后的风险变异性特征。其中"牛市"阶段股市收益率用GARCH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而在"熊市"阶段,收益率表现为平均期望收益率为负的非正态分布,说明在此阶段股价的不可预测性和市场的相对有效性。同时,"熊市"阶段波动性相对于"牛市"阶段也更为剧烈。同时,将美联储的加息政策事件作为事件窗口,通过检验发现...
关键词:
ARCH效应 非对称性 市场有效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涌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而且波及全球,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文章在阐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采用幂函数这一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次贷危机时期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进行了静态拟合实证分析以及多个时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世界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债收益率曲线 利率期限结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何喜有
1997年以来 ,韩国大企业接连破产 ,导致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困难 ,外汇告急 ,美元对韩圆汇率不断攀升 ,股市暴跌。政府向IMF求援 ,答应调低经济增长率并对金融机构、税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大力整顿。韩国经济进入所谓“IMF时代”。危机根源在于经济结构性矛盾 ,即政府保护下形成的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同时 ,政府对危机应对失误 ,责无旁代。鉴于韩国经济基础较实 ,加之危机使韩国政府、企业、国民猛醒 ,因而 ,从中长期看 ,人们有理由对韩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前车之鉴 ,我当戒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纪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殷鉴不远,2013年6月20日我国金融市场也突然爆发了流动性紧张事件,这为国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在市场化环境下,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意识、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监管规范等三个方面还存在误区,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更存在诸多不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亟待加强市场流动性风险意识,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英
研究发现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后CPI运行相关度非常高,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当期CPI与2007CPI运行相关度非常高,并且对2008、2009年前5个月同比CPI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度也非常高。对此,文章在此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地模拟非线性系统的优点,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2001~2008年前5个月月度CPI指数进行了拟合的基础上,对2009年后7个月月度CPI指数和全年CPI指数进行了预测。将2009年全年数据(包括已公布的前5个月数据和后7个月的预测数)与2008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相关度非常高。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CPI预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艾
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脱离人们关注之时,时隔10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全球。2008年,此次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波及数个领域。能源产业也未能逃过此劫。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煤和天然气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同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高。当前金融危机对能源企业,尤其是石油行业的影响巨大,对其产量、价格和进出口贸易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石油作为国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石油产业如何在"危"中寻找"机",积极开展新一轮的能源国际贸易,对于推进石油产业和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能源贸易 中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 高明国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作用下,我国相当部分农民工因就业困难而回流。农民工回流群体主要由一些人力资源禀赋较高、就业的专业性与区域性较强的农民工组成,且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的出口加工型企业中。然而,重新外出、进行以兼业为主导的非农化转型以及对城镇化的向往和努力是包括回流群体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政策的设计应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加大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物品投资、发展小城镇等方面寻求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回流特征 再就业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