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2)
- 2023(15711)
- 2022(13455)
- 2021(12738)
- 2020(10634)
- 2019(24343)
- 2018(23918)
- 2017(46214)
- 2016(24596)
- 2015(27713)
- 2014(27174)
- 2013(27080)
- 2012(24835)
- 2011(22346)
- 2010(22409)
- 2009(20859)
- 2008(19348)
- 2007(16597)
- 2006(14451)
- 2005(12805)
- 学科
- 济(101740)
- 经济(101635)
- 管理(67944)
- 业(66624)
- 企(55120)
- 企业(55120)
- 方法(43963)
- 数学(38281)
- 数学方法(37917)
- 中国(33412)
- 融(28002)
- 金融(28000)
- 农(26972)
- 银(26317)
- 银行(26282)
- 行(25399)
- 财(24901)
- 业经(23323)
- 地方(21618)
- 制(21137)
- 贸(20902)
- 贸易(20883)
- 易(20370)
- 学(18975)
- 农业(18006)
- 务(16264)
- 理论(16197)
- 财务(16197)
- 财务管理(16172)
- 技术(15663)
- 机构
- 大学(340441)
- 学院(339862)
- 济(144886)
- 经济(142003)
- 管理(134412)
- 研究(116976)
- 理学(116384)
- 理学院(115197)
- 管理学(113407)
- 管理学院(112836)
- 中国(93035)
- 京(72228)
- 科学(68787)
- 财(63563)
- 所(57403)
- 中心(53829)
- 研究所(52479)
- 财经(51654)
- 农(51295)
- 业大(47759)
- 经(47166)
- 江(46808)
- 北京(46095)
- 经济学(44884)
- 范(43671)
- 师范(43317)
- 院(42254)
- 经济学院(40593)
- 农业(40011)
- 州(38993)
- 基金
- 项目(232895)
- 科学(183806)
- 研究(174244)
- 基金(169889)
- 家(146847)
- 国家(145661)
- 科学基金(125281)
- 社会(111130)
- 社会科(105479)
- 社会科学(105455)
- 基金项目(89799)
- 省(89041)
- 自然(79149)
- 教育(78967)
- 自然科(77332)
- 自然科学(77315)
- 自然科学基金(75931)
- 划(74814)
- 编号(71083)
- 资助(70120)
- 成果(57558)
- 部(52155)
- 重点(51939)
- 发(50832)
- 创(49031)
- 课题(48437)
- 国家社会(46138)
- 创新(45759)
- 教育部(45321)
- 人文(44255)
- 期刊
- 济(154981)
- 经济(154981)
- 研究(102881)
- 中国(63650)
- 学报(49452)
- 管理(48631)
- 农(47504)
- 科学(47220)
- 财(46362)
- 融(41294)
- 金融(41294)
- 大学(38062)
- 教育(36330)
- 学学(35777)
- 农业(33044)
- 技术(28262)
- 经济研究(26134)
- 业经(25108)
- 财经(24891)
- 经(21464)
- 问题(19984)
- 贸(17299)
- 业(17074)
- 图书(16830)
- 理论(16653)
- 技术经济(16076)
- 国际(16027)
- 世界(15938)
- 科技(15879)
- 现代(15238)
共检索到500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钧霆 王冬
本文通过对2004~2009年中国与日本和韩国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的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的产业内分工体系仍保持基本稳定,产品内分工仍是中国与日韩生产分工的重要形式,同时最终产品贸易比重在不断上升,中日韩之间正在形成中间产品生产与最终产品消费的新的"复合型"产业内分工发展机制。中国在东亚产业内分工格局中不仅作为生产基地而且作为消费基地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中日韩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实现区域内产业内分工体系的重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 产业内分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文 刘婷
后金融危机时期,基于共同利益的需求,东亚货币一体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日韩3国货币合作在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国货币合作具有经济基础:3国经济力量雄厚,产业结构和资源互补性强,贸易增长迅速,汇率波动差异趋小,货币政策方向也渐趋一致。计算3国货币合作的OCA指数表明,与危机前相比,3国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已经有了明显改善,3国2011年的OCA指数与1995年欧洲各国与德国间的OCA指数相近,这表明与当初的欧盟相似,3国已具备进行深入货币合作的条件。人民币和日元的协调与合作对3国货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中国应谨慎而积极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万选 唐海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秀申 林帆 白欣禹
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但由于国家针对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鼓励支持和规范管理力度加大,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概况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成真 兰天
在金融危机已造成我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并进一步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现有份额,如何抓住契机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单位附加值,进而渐进地开发东盟机电产品高端市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根据G-L指数测得主要目标国的机电产品贸易为产业内贸易,然后由加权平均法得到中国出口东盟的机电产品表现为低附加值产品。基于此,引入政府支持g变量构建了二阶段博弈模型来阐释扩大现有市场份额的战略实施;而后将事先广义投入K引入利润函数,提供了一条由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单位附加值来深入开发东盟高端机电产品市场的参考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易建华 成钢
在去年冬季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韩国成为全球瞩目的新焦点。韩国金融危机带有显著的外债型特点。到1997年,韩国外债额高达1530亿元,60%以上为短期外债,其中400多亿美元外债今年一季度到期。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与企业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呆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正辉 刘思明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产业,主要有纺织、玩具、钢铁等;并对这些产业的行业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产业具有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劳动密集两大特点;最后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业结构 调整 提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何喜有
1997年以来 ,韩国大企业接连破产 ,导致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困难 ,外汇告急 ,美元对韩圆汇率不断攀升 ,股市暴跌。政府向IMF求援 ,答应调低经济增长率并对金融机构、税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大力整顿。韩国经济进入所谓“IMF时代”。危机根源在于经济结构性矛盾 ,即政府保护下形成的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同时 ,政府对危机应对失误 ,责无旁代。鉴于韩国经济基础较实 ,加之危机使韩国政府、企业、国民猛醒 ,因而 ,从中长期看 ,人们有理由对韩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前车之鉴 ,我当戒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我国珠三角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珠三角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而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因此,推动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业升级 制造业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群
自去年7月起,东南亚一些国家货币相继贬值,由此发端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整个亚洲经济发展。笔者认为,韩国危机的产生决非偶然,这次危机暴露出了在政企关系、政银(行)关系、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管理体制和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一)政银(行)间和...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智一
韩日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的思考宋智一迄今全球共发生过25次金融危机。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多导因于某些金融机构的倒闭,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内在脆弱性及其积累构成了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金融风险;有人则认为几乎所有的金融风险都与金融资产价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智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雪原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由于和经济具有较强的同向变动属性,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的样本并购企业绩效表现不佳,但2009年开始因享受政策红利,并购的财富创造能力有所恢复。后危机时期,并购市场应当改变原有面貌,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制,丰富并购及其融资形式,深化市场化改革,以其本应具有的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并购 并购绩效 影响因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明华 王林超
相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中国经济相对平稳,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首选国,但是受金融危机的纵深影响,中国出现了资本流入减少、回流增加的逆转现象。国际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和国内资本市场变动都成为资本流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证明,国内外利差和汇率的预期变动是国际资本追求短期投机收益的影响因素。这种不确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存在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流动 市场利差 预期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