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8)
2023(5959)
2022(4812)
2021(4327)
2020(3752)
2019(8390)
2018(7768)
2017(16113)
2016(8223)
2015(9300)
2014(9054)
2013(9087)
2012(8239)
2011(7219)
2010(7716)
2009(8048)
2008(7076)
2007(6300)
2006(5559)
2005(5295)
作者
(21523)
(17500)
(17414)
(16596)
(11220)
(8407)
(8195)
(6899)
(6579)
(6376)
(5972)
(5916)
(5602)
(5559)
(5514)
(5327)
(5300)
(5053)
(4940)
(4833)
(4420)
(4170)
(4040)
(4015)
(3973)
(3966)
(3855)
(3721)
(3471)
(3434)
学科
(37502)
(33057)
企业(33057)
(30663)
经济(30621)
管理(30396)
(26549)
金融(26549)
(24447)
银行(24447)
(23614)
(18404)
中国(17275)
(16183)
财务(16170)
财务管理(16148)
企业财务(15660)
方法(15491)
数学(13672)
数学方法(13611)
(13337)
中国金融(11159)
(10837)
保险(10746)
业经(8249)
(8072)
体制(7458)
地方(6560)
(6458)
理论(6303)
机构
学院(112849)
大学(111778)
(49857)
经济(48852)
管理(46260)
理学(39001)
理学院(38746)
管理学(38346)
管理学院(38150)
中国(37509)
研究(30313)
(30101)
财经(23584)
(21799)
(21415)
(20892)
金融(20500)
(19611)
银行(18809)
财经大学(18046)
(17630)
中心(17544)
经济学(16411)
(16045)
人民(15596)
经济学院(14952)
国人(14756)
中国人(14704)
商学(14567)
商学院(14465)
基金
项目(67852)
科学(54204)
研究(51531)
基金(51467)
(42326)
国家(41919)
科学基金(37994)
社会(35034)
社会科(33327)
社会科学(33319)
基金项目(27007)
(25526)
自然(23710)
自然科(23175)
自然科学(23170)
教育(23127)
自然科学基金(22815)
资助(21910)
(20781)
编号(20636)
成果(17067)
(15821)
(15171)
重点(14875)
(14743)
人文(14670)
教育部(14555)
国家社会(14453)
(14215)
项目编号(13957)
期刊
(51713)
经济(51713)
研究(37575)
(36156)
金融(36156)
(27340)
中国(20563)
管理(17511)
财经(12652)
学报(12134)
科学(11353)
(10647)
大学(10481)
(10449)
学学(10235)
财会(9485)
经济研究(8320)
会计(7781)
技术(7465)
业经(7295)
理论(7107)
国际(6602)
实践(6434)
(6434)
通讯(6336)
会通(6330)
中国金融(6209)
问题(5909)
农业(5835)
教育(5702)
共检索到180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慧玲  刘波罗  
本文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了公司风险承受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前风险承受越高的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价值损失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危机爆发前收益波动越大的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价值损失更大;对非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危机爆发前专用性资产投资越大的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价值损失更大。这一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企业在风险识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国有企业更关注收益的波动性,能更有效的识别收益波动性风险,而非国有企业更关注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能更有效的识别资产的风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Wong Chae Sing  万俊杰  
2008年以来,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风险管理的缺失被认为是其中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市场、信用和营运风险。对于银行机构来说,这些风险实际上已经在巴塞尔新协议中作了规范,而且都单独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但管理层对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的流动性风险,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利润取决于资产和负债平衡之后的剩余。资产、负债管理与实时风险监控的相互分离,再一次验证了采取整体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游  
本文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多家华尔街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走向困境的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春雷  金哲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处于风险积累到风险加剧的过程中, 通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可以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全文对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冉铮海  陈标金  徐典辉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潘念萍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暴露了决策者的决策错误,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公允价值本质上仅是一种公允价格,价格不是价值,价格波动频繁,尤其对于金融产品而言更是如此。所以,优化市场环境、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引入风险披露、加强特定行业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才是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理性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莉  
以20072015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中的蛙鸣理论和联立方程模型对高风险承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上升时,为了规避风险和维持公司声誉,会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转而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传递公司发展的积极信号,使公司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文章回顾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四次冲击,指出作为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的指标——Libor-OIS,对于市场冲击具有较为敏感的反应。为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货币政策效力,应明晰市场利率的风险构成及其变化,关注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重视交易对手风险的识别,由中央银行开发处置交易对手风险的工具,并改善Libor等报价利率的定价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芹  陆静  
本文采用2000-2012年欧元、澳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五种货币的汇率数据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各汇率市场都出现大幅波动,且多数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均存在由共同冲击的结构性传导机制的改变而引起的影响系数的变化。在高波动状态和低波动状态下,共同冲击的影响系数不成比例地改变,表明各汇率市场样本对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效应。部分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共同冲击的结构化传导机制未发生改变,系数的变化仅仅是由于冲击的强弱程度而导致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源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信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背后透露的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对金融风险的忽视。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会影响中国经济,加上国内经济自身存在下行调整要求,这些将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业务创新风险。对此,我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体制机制,防患金融风险于未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明华  赵峰  
现行的关于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观点多达十几种,然而,鲜有研究从治理风险角度来诠释金融危机的成因。本文从更微观的公司治理视角来解读金融危机,结合一个治理风险的分析框架,将金融危机演变过程划分为:治理风险累积、治理风险放大和治理风险爆发三个阶段,系统阐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作用机理,并着重分析了内部和外部治理风险的累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章安平  
当前外贸风险的特征(一)外部风险1.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依然不稳,外需仍旧疲软,企业订单缩减。目前,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低迷、外需疲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依然较大,究其原因:一是目前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主要是依靠各国政府以大规模政府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子辉  
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一年多来已席卷全球。经过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开展合作抗击金融风暴,部分已初见成效,有的已有复苏迹象。尤其是中国,由于措施及时,行动有力,态度坚决,信心增强,抓住机遇。变"危"为"机",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抵制了金融风暴的危害,恢复了经济发展,率先实现了经济逐渐复苏趋势。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天舒  黄俊  
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外生冲击,本文考察了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危机下公司的经营风险提高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增加,表明公司审计费用存在风险溢价。针对不同行业的分析显示,对于出口型企业,因受危机的影响严重,公司审计收费与经营风险显著正相关;基于不同性质公司的研究表明,由于政府的隐形担保,危机下国有公司的审计费用并未随经营风险的增加而提高;最后,金融危机下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现象主要存在于非"四大"审计的公司。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