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7)
- 2023(15283)
- 2022(12351)
- 2021(11612)
- 2020(9874)
- 2019(22601)
- 2018(21791)
- 2017(42347)
- 2016(22709)
- 2015(25527)
- 2014(25162)
- 2013(25493)
- 2012(23471)
- 2011(20806)
- 2010(21256)
- 2009(20507)
- 2008(20437)
- 2007(18417)
- 2006(16340)
- 2005(15537)
- 学科
- 济(101805)
- 经济(101694)
- 业(98334)
- 企(90530)
- 企业(90530)
- 管理(87203)
- 方法(48667)
- 数学(39758)
- 数学方法(39579)
- 财(37802)
- 银(35116)
- 银行(34971)
- 行(33310)
- 融(32324)
- 金融(32324)
- 中国(31754)
- 业经(31719)
- 制(31055)
- 务(28625)
- 农(28615)
- 财务(28589)
- 财务管理(28540)
- 企业财务(27301)
- 农业(20965)
- 贸(19511)
- 贸易(19490)
- 体(19324)
- 易(19078)
- 技术(18975)
- 策(18491)
- 机构
- 学院(323089)
- 大学(321224)
- 济(149292)
- 经济(146654)
- 管理(132517)
- 理学(111471)
- 理学院(110461)
- 管理学(109420)
- 管理学院(108776)
- 研究(103557)
- 中国(98776)
- 财(75583)
- 京(67188)
- 财经(59191)
- 科学(54839)
- 经(54093)
- 所(51011)
- 中心(50800)
- 农(49666)
- 江(49069)
- 经济学(47838)
- 研究所(45282)
- 财经大学(44367)
- 经济学院(43359)
- 北京(42787)
- 业大(40422)
- 州(40008)
- 商学(39187)
- 商学院(38854)
- 农业(38808)
- 基金
- 项目(199389)
- 科学(160135)
- 基金(150437)
- 研究(148432)
- 家(128270)
- 国家(127146)
- 科学基金(111995)
- 社会(99625)
- 社会科(94929)
- 社会科学(94906)
- 基金项目(78197)
- 省(74490)
- 自然(69986)
- 自然科(68481)
- 自然科学(68466)
- 自然科学基金(67407)
- 教育(67083)
- 资助(62910)
- 划(61781)
- 编号(57263)
- 部(46686)
- 成果(46250)
- 创(44610)
- 重点(44023)
- 国家社会(42723)
- 业(41962)
- 发(41846)
- 教育部(41325)
- 创新(40980)
- 性(40548)
- 期刊
- 济(164852)
- 经济(164852)
- 研究(102527)
- 中国(65567)
- 财(65293)
- 融(59881)
- 金融(59881)
- 管理(56567)
- 农(45532)
- 科学(42135)
- 学报(40951)
- 大学(33153)
- 财经(31814)
- 学学(31624)
- 农业(29579)
- 技术(27791)
- 经(27368)
- 经济研究(26957)
- 业经(25094)
- 教育(23745)
- 问题(21021)
- 业(20369)
- 贸(19601)
- 国际(18730)
- 技术经济(18603)
- 财会(18397)
- 世界(18334)
- 会计(17086)
- 现代(16262)
- 理论(15379)
共检索到514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雪松 洪正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数据,考察银行授信是否降低了金融危机中企业的预防性现金储备。研究发现,获得银行授信的企业在危机期间现金储备的增幅更小,这表明银行授信发挥了流动性保障作用。但是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也影响着这种流动性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1)相较于国有银行,源自非国有银行的银行授信为企业提供了更有效的流动性保障;(2)银行授信的流动性保障取决于银企关系的强弱;(3)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依赖银行的流动性保障。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授信的流动性保障能够改善企业在危机中的经营业绩。文章结论表明,我国银行体系在帮助企业部门应对金融风险时存在不足,政府应该尽量剥离国有银行的"政治性"贷款,让国有银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流动性保障。
关键词:
银行授信 金融危机 企业流动性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党论 应千伟 常亮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银行授信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授信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显著,而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仅在融资方面存在差别,而且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别,民营企业更好地使用了银行授信。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获取银行授信对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而信用评级状况对过度投资效应的抑制作用较弱。这说明将过多的流动性和银行授信资源集中于国有企业会导致资本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的扭曲,有必要对国有企业的授信获取及其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
关键词:
银行授信 过度投资 国有企业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功富
笔者以上市公司季度投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冲击以及现金储备对这一冲击的缓冲作用。研究发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显著下降;持有较多现金的公司,其投资下降幅度更小;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分别比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下降幅度更大;现金储备的增加有助于减小融资约束企业投资的下降幅度。研究结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继续实施扩大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调整扩大投资政策的内容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现金储备 企业投资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莉昀
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绩效微观层面入手,探讨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继而进一步讨论政府补助对微观经济实体的激励效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较大,通过金融渠道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不显著。其次,美国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和销售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但对上市公司股价和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再次,该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影响我国企业绩效存在异质性,即小公司相比大公司而言,在面临危机冲击时不那么敏感,业绩相对更好。同时,政府补助可以提高企业利润,但政府补助对企业利润与公司投资外部融资依赖对企业利润的作用存在相互削弱关系。最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影响差别不大,但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爱民 傅元略 魏志华
本文以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大陆上市企业的冲击为研究事件,实证结果发现,与非财务柔性企业相比,各类财务柔性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具有更强的资金筹集和调用能力,能更好地为其投资活动提供资金;并且在危机前储备不同类型财务柔性的企业在危机中的融资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发现支持了下述观点:当遭遇重大不利冲击而面临现金流短缺时,企业事前储备的财务柔性能较好地为其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提供资金。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财务柔性 融资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爱民 张纯 魏志华
以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外生冲击事件,本文考察了金融危机对不同财务柔性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非财务柔性企业相比,财务柔性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的投资所受融资约束程度显著更轻,能在金融危机初期更大幅度地增加投资支出,并且这些新增投资能显著更好地改善企业在随后年度的财务业绩。这些证据表明,企业事前储备的财务柔性能有效增强其抵御不利冲击的能力。本文研究丰富了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的理论,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茫茫 王红建 李青原
本文以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天量信贷扩张为背景,基于会计盈余信息的银行债务契约有用性这一视角,研究政府干预下的信贷刺激政策如何扭曲银行债务契约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天量信贷致使会计盈余信息在银行债务契约中的有用性出现显著性下降,表明银行债务契约被严重扭曲,且国有企业的银行债务契约被扭曲程度更高。经济后果检验显示:金融危机之后银行债务具有更高的违约风险,且国有企业的违约风险显著更高,进一步检验价值效应还发现金融危机期间的天量信贷刺激政策虽有助于提升企业短期业绩,却降低了企业长期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毅 彭一航 刘瑞姣
随着实体经济投资率的下降,我国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系统性风险不断聚集。文章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信贷供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增加均会正向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扩大信贷供给并没有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差异,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程度对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敏感程度出现异质性。要遏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趋势,应当更加精确地识别信贷的真实需求方,加强资金的后续监管,从而提高信贷的利用效率,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为后续信贷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非金融企业 信贷供需 地区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红建 李青原 邢斐
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上市公司是否为获取更多政府补贴进行盈余操纵及其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负向盈余操纵的公司获得更多政府补贴;(2)金融危机之后,负向盈余操纵与政府补贴关系更强;(3)公司使用负向盈余操纵获取更多补贴,会降低政府补贴的边际价值,且操纵程度越大,政府补贴边际价值越低。进一步检验还发现,盈余操纵至亏损状态的企业获得更多政府补贴,而盈余操纵降低政府补贴边际价值现象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该结果说明,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补贴时,需考虑其可能存在盈余操纵,借助非会计信息以提高补贴的科学性,降低政策性风险,以促进补贴资源更加...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盈余操纵 政府补贴 公司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融资结构 正向效应 金融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融资结构 正向效应 金融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丫苹 丁聪敏
文章以后金融危机为时代背景,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状况以及银行债权对企业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期,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投资不足;而银行债权能够对企业投资不足起到缓解作用。进一步实证结果显示,银行债权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效应主要由长期银行债权来体现,短期银行债权在这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对此研究不仅丰富了负债—投资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为政府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银行债权 投资不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乃康 陈辉
文章使用2000-2008年间沪深两市中仅发行了A股的上市公司的高频交易数据,采用有效价差和报价价差来衡量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考察了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是否满足权益再融资条件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股票流动性(即买卖价差)和资本结构呈显著负相关性(正相关性)。满足再融资条件的公司财务杠杆对流动性的敏感性显著更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财务杠杆对流动性的敏感性更强,但这种关系不是很稳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永善 王其猛 严妍 薛志荣
影子银行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资管新规”外生政策冲击下,对企业融资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法,探究“资管新规”、影子银行和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影子银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但提升了企业短期债务占比。与国有企业相比,随着“资管新规”出台引起影子银行规模下降,非国有企业在融资约束加剧、融资成本上升和短期债务占比下降方面更加明显。同时,在影子银行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及短期债务占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子银行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融资约束和短期债务占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融资成本方面虽有差异但系数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
公司高额现金持有政策能减缓金融危机冲击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公司流动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利率市场化微观效应研究——基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经验证据
后金融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企业融资需求、成长性、金融服务与银行信贷可得性——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授信风险控制策略思考
银行授信、融资能力与企业现金持有——基于流动性“类保险”视角
资产流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危机下公司实力、治理质量与投资研究——来自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