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1)
- 2023(17021)
- 2022(14028)
- 2021(12717)
- 2020(10689)
- 2019(23849)
- 2018(23278)
- 2017(45248)
- 2016(23923)
- 2015(26248)
- 2014(25934)
- 2013(25596)
- 2012(23497)
- 2011(21073)
- 2010(21937)
- 2009(21329)
- 2008(20878)
- 2007(19183)
- 2006(17394)
- 2005(16325)
- 学科
- 济(122820)
- 经济(122718)
- 业(97461)
- 企(88507)
- 企业(88507)
- 管理(87551)
- 方法(44815)
- 财(36278)
- 数学(35541)
- 数学方法(35228)
- 业经(35072)
- 中国(32474)
- 农(31907)
- 融(29895)
- 金融(29893)
- 银(27914)
- 银行(27907)
- 行(26963)
- 务(26371)
- 制(26359)
- 地方(26349)
- 财务(26330)
- 财务管理(26303)
- 企业财务(25065)
- 农业(22816)
- 技术(21241)
- 策(20744)
- 理论(20727)
- 贸(19595)
- 贸易(19575)
- 机构
- 学院(347679)
- 大学(340188)
- 济(162521)
- 经济(159544)
- 管理(136689)
- 理学(115169)
- 理学院(114171)
- 管理学(112788)
- 管理学院(112145)
- 研究(111415)
- 中国(96182)
- 财(79889)
- 京(68761)
- 财经(61932)
- 科学(57887)
- 经(55938)
- 江(54366)
- 所(54290)
- 中心(52318)
- 经济学(51103)
- 研究所(47574)
- 农(46028)
- 经济学院(45722)
- 财经大学(45509)
- 州(43792)
- 北京(43592)
- 范(40557)
- 师范(40293)
- 业大(40139)
- 商学(40116)
- 基金
- 项目(207876)
- 科学(167185)
- 研究(160847)
- 基金(152693)
- 家(127823)
- 国家(126594)
- 科学基金(112311)
- 社会(107531)
- 社会科(102226)
- 社会科学(102203)
- 省(81981)
- 基金项目(78868)
- 教育(73235)
- 自然(67462)
- 自然科(65984)
- 自然科学(65971)
- 划(65762)
- 编号(64959)
- 自然科学基金(64866)
- 资助(62773)
- 成果(53348)
- 创(47734)
- 部(46738)
- 发(46079)
- 重点(46071)
- 课题(44865)
- 国家社会(44601)
- 创新(43912)
- 性(42619)
- 制(42282)
- 期刊
- 济(195627)
- 经济(195627)
- 研究(114802)
- 中国(68733)
- 财(67220)
- 管理(59894)
- 融(53364)
- 金融(53364)
- 农(44326)
- 科学(40107)
- 学报(38712)
- 财经(33560)
- 技术(32854)
- 经济研究(32435)
- 大学(32034)
- 教育(32010)
- 业经(30754)
- 学学(30510)
- 农业(29324)
- 经(29137)
- 问题(24109)
- 技术经济(21368)
- 贸(21124)
- 国际(19754)
- 世界(18615)
- 现代(18012)
- 财会(17387)
- 商业(17285)
- 业(17048)
- 统计(16602)
共检索到556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军 马宇
回顾总结金融危机期间的货币调控经验,有助于政府部门提升经济治理水平,从而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文章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实证探究央行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调控"由紧转松"对国有企业资本投资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强;而货币调控"由松转紧"对民营企业资本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始终表现出较高的投资效率;央行货币调控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资本投资产生非对称影响。金融危机期间,货币调控对经济总量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对经济优化转型的引导作用却非常有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依然受制于企业产权差异。在吸取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货币调控经验得失的基础上,文章进而拓展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新常态 货币政策 资本投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玉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金融危机之前准备金短缺下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转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准备金充裕下的利率走廊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美联储 金融危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长峰 刘海龙
资本的虚拟性,使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高度依赖于由信息形成的预期。预期的变化容易引起资产价格大幅度的波动。由于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单一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全面震荡,爆发金融危机。基于此,本文强调了预期在金融危机爆发和扩散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利用货币政策引导预期的重要性。
关键词:
预期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资本虚拟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黄飞鸣
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在自我实现机制和金融加速器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这种繁荣萧条周期与不当的货币政策有紧密关系。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目标为最终目标、以利率为操作规则为最大特征的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对此表现的是宽容和无奈。与多数学者试图把资产价格纳入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目标体系中的主张不同,本文提出一个兼具总量与结构的复合调控特征的贷款准备金政策主张,构建模型来说明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和对货币区内成员货币政策独立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贷款准备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SVAR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继五 李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贸易、生产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由各自为政走向国际协调。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了新发展,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G20峰会等形式,实现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形势下多国货币政策的密切合作。在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以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应进一步发挥作用,而经济联系紧密和经济总量较大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更为重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林卫斌 叶淏尹
本文认为,中美两国面对的都是总需求下降的局面,但总需求下降的原因却完全不同。美国总需求的下降是由于次贷危机导致银行紧缩贷款而引发的货币紧缩;而中国总需求下降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下降而引发的实体经济衰退,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户消费需求均下降,结果导致交易性货币需求下降。因此,美国是金融体系出了问题蔓延到实体经济,货币供给不足、货币需求较大;而中国则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蔓延到金融体系,货币需求不足、货币供给较大,因此就出现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背离的局面。如果中国像美国一样采取大幅度扩张性货币政策,就会导致资产泡沫加剧,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美国经济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宋雪楠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货币管理当局纷纷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本文选择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这四个主要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金融危机下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美国偏重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日本货币政策更加基于银企密切的关系,而欧洲则偏重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于带动经济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货币政策效果在各经济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M2 金融危机 GDP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验证据显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我国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显著有效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有效性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邢莹莹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根据本国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在《联邦储备法令》的授权下,创设了包括定期标售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在内的7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旨在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及恢复金融市场功能。该文详细介绍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规则及市场功能。
关键词:
美联储 定期标售工具 定期证券借贷工具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谊浩 伦晓波
文章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为依据,结合中美欧货币政策三方博弈模型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应对过程中大国有效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寻求理论和政策上的支持。通过模型论证发现,要治理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美欧三方之间货币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的,美欧领导、中国追随(斯塔克尔伯格协调方式)会使得博弈方的损失提高,美欧合作、中国不参与时的博弈均衡结果是各方得到帕累托改善,中美欧三方合作时的博弈均衡结果则是各方损失进一步减少。因此,中美欧三方货币政策的通力协作是共赢的,有利于三方及世界经济整体的恢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际协调 博弈 金融危机 均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浩
本文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入分析,认为经济结构失衡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导致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具有结构调整的功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优于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成思
2007-2008年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面临新的巨大挑战,随之涌现出一批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本文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归纳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两大类新渠道,即流动性直接投放渠道与广义金融市场渠道。文章对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进行了针对性地述评,并探讨了这些新兴理论对进一步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金融危机 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怀清 刘明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国际和国内、政府和市场主体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及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金融监管不到位是每次金融危机不可缺少的要素,国际货币金融的架构及美国不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突出因素。
关键词:
国际货币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