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0)
- 2023(16969)
- 2022(13947)
- 2021(12992)
- 2020(11072)
- 2019(25644)
- 2018(25088)
- 2017(48359)
- 2016(25835)
- 2015(29633)
- 2014(29560)
- 2013(29223)
- 2012(26718)
- 2011(23757)
- 2010(23797)
- 2009(22352)
- 2008(21024)
- 2007(18424)
- 2006(15926)
- 2005(14491)
- 学科
- 济(109821)
- 经济(109717)
- 业(70741)
- 管理(70174)
- 企(55556)
- 企业(55556)
- 方法(50321)
- 数学(45273)
- 数学方法(44786)
- 中国(36457)
- 农(32757)
- 财(29751)
- 融(29017)
- 金融(29014)
- 银(27562)
- 银行(27524)
- 行(26537)
- 贸(25104)
- 贸易(25087)
- 易(24582)
- 业经(23246)
- 制(22600)
- 地方(22164)
- 农业(21024)
- 学(20170)
- 务(18377)
- 财务(18316)
- 财务管理(18273)
- 企业财务(17351)
- 理论(16705)
- 机构
- 学院(362007)
- 大学(360943)
- 济(159181)
- 经济(156259)
- 管理(138063)
- 研究(122902)
- 理学(118839)
- 理学院(117584)
- 管理学(115526)
- 管理学院(114849)
- 中国(100566)
- 京(75442)
- 财(72273)
- 科学(71672)
- 所(60751)
- 农(59942)
- 中心(59018)
- 财经(57924)
- 研究所(55235)
- 江(52879)
- 经(52844)
- 业大(51592)
- 经济学(51277)
- 北京(47454)
- 农业(47040)
- 经济学院(46478)
- 范(45367)
- 师范(44890)
- 院(44021)
- 财经大学(43180)
- 基金
- 项目(241483)
- 科学(190656)
- 基金(177363)
- 研究(176794)
- 家(154189)
- 国家(152976)
- 科学基金(131690)
- 社会(113970)
- 社会科(108291)
- 社会科学(108262)
- 省(93007)
- 基金项目(92780)
- 自然(83820)
- 教育(82110)
- 自然科(81988)
- 自然科学(81966)
- 自然科学基金(80533)
- 划(78110)
- 资助(73800)
- 编号(70911)
- 成果(57119)
- 重点(54826)
- 部(54670)
- 发(52536)
- 创(50436)
- 课题(48790)
- 国家社会(48501)
- 创新(47326)
- 教育部(47324)
- 科研(46778)
- 期刊
- 济(166486)
- 经济(166486)
- 研究(107080)
- 中国(70192)
- 财(56763)
- 农(55105)
- 学报(54541)
- 科学(50302)
- 管理(49915)
- 融(45987)
- 金融(45987)
- 大学(42280)
- 学学(39808)
- 农业(37092)
- 教育(35991)
- 技术(33120)
- 财经(28890)
- 经济研究(28703)
- 业经(26386)
- 经(24912)
- 问题(22706)
- 贸(21430)
- 业(20626)
- 国际(18948)
- 统计(18521)
- 世界(18139)
- 技术经济(17918)
- 理论(17013)
- 版(16648)
- 策(16422)
共检索到541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王翠竹 张小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全球贸易量的大幅下滑,中国表现极为明显。本文利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09年HS-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客观描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出口二元边际变动的事实。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约边际的变化,而扩展边际变化较小。同时,中间产品的出口更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这进一步验证了垂直专业化是金融危机影响贸易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中国出口增长方式需要从集约边际转向扩展边际,以缓解外部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二元边际 垂直专业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勇兵 李伟 蒋灵多
中国出口爆炸式的增长及其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已经由一个区域性问题演变成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利用欧盟进口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中国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较高进口渗透度的原因。通过描述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事实,我们发现1995—2004年间中国相对其他国家进口渗透度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集约边际的增长。相对数量边际的增长幅度,价格边际的下降幅度却并不显著。我们采用估算相对质量增长率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结果表明,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为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内分工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升...
关键词:
进口渗透 产品内垂直差异 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季克佳 张明志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垂直专业化视角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产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民币汇率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退出的概率、降低了出口产品进入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种类;(2)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产品进入与退出以及出口产品种类的影响;(3)在控制垂直专业化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种类的影响,会因企业生产率、企业所有制性质以及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在控制垂直专业化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的影响,也会因是否为核心产品、产品质量以及产品竞争模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本文采用Hummels和Klenow(2005)的分解方法分析发现:2002~2010年中国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扩展边际贡献非常小,即使在金融危机前后,这一增长模式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且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数量边际,转变增长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利用22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市场规模、多边阻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贸易成本是影响扩展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结论为当前制定稳定出口增长政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显戈 孙林
基于Kancs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分析框架,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分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表明2006-2009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主要来自扩展边际,即更多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不是集中在少数规模大、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中国目前对东盟国家出口的战略是有利我国出口增长和贸易条件的维持。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出口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运苏 曾金莲
本文首先利用Hummels和Klenow(2005)分解方法测度了1996-2010年中国出口主要市场的二元边际结构,然后在异质企业理论框架下,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约边际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扩展边际有待提高;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三个指标提高均能够促进中国出口二元边际增长,且对扩展边际促进作用更大;随着分位点的提高,三个指标对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处于下降,而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论为当前中国通过金融发展稳定出口增长提供了一些重要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机电产品HS-6位出口数据及Hummels和Klenow(2005)的二元分解方法客观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认为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集约边际的贡献。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发现,出口增长实质来源于数量扩张,价格的贡献微弱,说明机电产品"以量取胜"的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另外,以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方向基本一致,但对两种边际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不同的,这表明政策的制定也应当有不同的倾向性。
关键词:
机电产品 二元边际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雅 肖海峰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8—2017年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使用二元边际分解的方法,从农产品整体层面、分类别层面对中国-新西兰不同阶段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二元边际变化及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多数时期大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集约边际;对比两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分解及贡献率发现,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大于新西兰对中国同期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大于中国对新西兰同期出口增长集约边际,中国加入WTO及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的建立使两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贡献率均有提升,但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依旧为集约边际。由此提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扩大中新两国农产品出口。
关键词:
中国 新西兰 农产品贸易 二元边际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曲国明 符磊
本文根据新新贸易理论,应用Hummels和Klenow(2005)的二元边际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情况,得出近年来文化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而扩展边际的贡献率低。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研究结果显示,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对文化产品出口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映了我国文化产品已从传统产品的"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在各类文化产品中,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劳动力优势相结合的视觉艺术和手工艺品对文化产品出口的贡献最大,而具备我国文化特色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对出口的贡献率最低,最能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书籍和报刊虽然对出口贡献有一定提升,但总体数量过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关键词:
文化产品出口 价格边际 数量边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晶荣 刘莉 王瑞 叶婷婷
本文采用1996—2010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化趋势,并应用二元边际分析方法,对中越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进行了测算,同时对中越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影响因素进行估测。研究表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对中越农产品出口增长均有拉动作用,相比之下,扩展边际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中越两国农业附加值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有正向作用,所以提升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在于增进双边合作,不断提高两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增长 二元边际 中国与越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先海 韦畅
本文采用Hummels等人的垂直专业化测度模型和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9个大类和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显示,1992~2003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从1992年的16.8%上升至2003年的29.4%。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测度模型 制造业出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建新 高运胜 常影
调整汇率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多大?现有文献认为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系数非常小,因而调整汇率水平对中国对外贸易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在政策层面,汇率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理论上的研究与现实相悖,原因何在?本文从垂直专业化视角作了解释:中国各省份的垂直专业化比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的正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各省份制造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系数随着垂直专业化比例的提高而上升。与现有文献对中国的研究相比,在加入垂直专业化比例的影响后,中国各省份出口产品价格汇率弹性的系数要远远大于文献中的估计结果。对差异化产品样本、不同运输方式样本以及使用中国出口欧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松林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融资约束影响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理论模型,然后使用历年中国出口到123个国家(地区)的HS-6位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融资约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集约边际、负向影响扩展边际的作用,这说明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沿集约边际实现的现状确实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融资约束有关。为改善这一现状,政府应加快市场化改革,尤其是要提高金融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这不仅能缓解潜在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能扩大出口企业的"广度",进而实现对外贸易结构向扩展边际为主的方向调整。
关键词:
融资约束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结构调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项松林 刘昌龙
数字化投入如何影响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现有研究还持开放态度。文章首先以1995-2018年TiVA数据库与CEPII BACI数据库为基础,分别测算了中国数字化投入水平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然后使用PPML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投入水平越高,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越小、扩展边际越高;接着以2000-2014年WIOD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数字化投入有利于扩展边际增长、不利于集约边际提高的经济效果确实存在,且这一结论在分贸易伙伴收入等级差异的所有子样本中都成立。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出口增长 二元边际 PPML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熊平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1995—2005年HS-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客观描述了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结构的特征性事实。文章发现,无论在多边层次还是在双边层次,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扩展的边际占据的比重很小。利用Tobit模型的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经济规模、多边阻力、固定成本、生产率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间产品属性等对二元边际并不具备相同的影响机制。特别地,外部冲击对集约的边际构成显著的负面冲击,但对扩展的边际却并不存在负面影响。这些结论不仅为上述解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经验支持,也将为贸易结构改革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