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5)
2023(5712)
2022(4624)
2021(4021)
2020(3368)
2019(7571)
2018(6984)
2017(13931)
2016(6797)
2015(7604)
2014(7374)
2013(7357)
2012(6696)
2011(5917)
2010(6296)
2009(6158)
2008(5018)
2007(4404)
2006(3927)
2005(3643)
作者
(17980)
(14784)
(14351)
(13959)
(8949)
(6819)
(6816)
(5721)
(5639)
(5272)
(4885)
(4814)
(4720)
(4478)
(4463)
(4399)
(4364)
(4168)
(4107)
(4032)
(3653)
(3560)
(3443)
(3358)
(3348)
(3251)
(3163)
(3024)
(2908)
(2906)
学科
(34017)
经济(33997)
(24461)
金融(24461)
(21310)
银行(21309)
(21246)
(20815)
管理(18082)
(17585)
企业(17585)
中国(16336)
地方(13523)
中国金融(10883)
方法(10704)
产业(10222)
业经(9711)
数学(9468)
数学方法(9436)
(9176)
(8274)
(8155)
地方经济(6690)
(6099)
贸易(6091)
(6052)
农业(5990)
技术(5941)
(5863)
(5861)
机构
学院(92404)
大学(89411)
(46359)
经济(45612)
管理(36133)
理学(30745)
中国(30691)
研究(30522)
理学院(30453)
管理学(30141)
管理学院(29979)
(21263)
(20291)
中心(16355)
财经(16155)
经济学(15578)
科学(15191)
(15041)
(14920)
金融(14617)
(14575)
银行(14538)
经济学院(14255)
北京(14105)
(13871)
(13633)
(12876)
研究所(12409)
人民(12305)
财经大学(12170)
基金
项目(62072)
科学(49827)
研究(48530)
基金(44955)
(37134)
国家(36835)
社会(33148)
科学基金(32954)
社会科(31905)
社会科学(31902)
(24982)
基金项目(23848)
(20331)
教育(19832)
编号(18911)
自然(18491)
自然科(18072)
自然科学(18072)
资助(17830)
自然科学基金(17774)
(16497)
(14665)
发展(14487)
成果(14384)
(14268)
重点(13975)
国家社会(13959)
创新(13747)
课题(13403)
(12988)
期刊
(49407)
经济(49407)
研究(30236)
(25852)
金融(25852)
中国(19013)
(14747)
管理(13710)
(11031)
科学(9992)
学报(9435)
业经(8918)
经济研究(8728)
财经(8146)
大学(8115)
技术(7825)
学学(7707)
(7178)
农业(6727)
问题(6681)
教育(5496)
商业(5397)
国际(5212)
(5160)
理论(5041)
现代(4965)
技术经济(4957)
中国金融(4686)
实践(4461)
(4461)
共检索到146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达成共识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也是金融协同发展得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协同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概念甫一提出,就在国内政、学两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趋势。同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凤娇  
京津冀协同发展内涵丰富,包括产业升级转移、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通一体化等诸多方面,作为协同发展的最核心领域——产业升级转移的研究和战略部署尤为重要。产业升级转移需要配套的金融服务、依赖适当的金融引导,同时产业的创新要求金融创新与之配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晗  舒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尽管产业协同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相似度依然较高,特别是津冀的优势产业仍高度趋同,存在明显的竞争倾向,未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河北作为主要的产业承接地,其承接能力关系到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布局以及协同的发展成效。本文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就影响产业承接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承接地各城市间产业承接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其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资源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状况等是影响产业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区域内产业承接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丽华  
产业协同是区域协同的重要载体和实体支撑,区域协同的本质是产业协同,区域竞争实力的增强有赖于产业协同水平的提高,产业协同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协同的进程。产业协同是一个由多元要素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而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产业协同的程度和水平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协同空间、协同成本、协同能力、协同制度、协同创新五个方面。围绕上述五个方面选择相关指标构建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和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进程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中,北京具有最广阔的协同空间、最强大的协同能力、最优良的制度环境、最先进的协同创新水平,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直接决定着三地的协同进程;天津具有良好的协同空间、协同能力、协同制度和协同创新,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河北具有最狭小的协同空间、薄弱的协同能力、欠佳的协同制度、最低的协同创新水平,但同时也具有最低的协同成本、增幅最大的协同能力和协同创新水平,尽管目前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比较落后,但仍有进一步赶超和发展的基础和机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道玲  任可  秦强  
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对比,研究发现,政府意愿、市场需求、民众意愿、基础保障4个因素均深度影响城市群的产业协同效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而言,政府意愿尤其是中央政府意愿强,民众意愿高,但市场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基础保障存在差异,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中地方政府意愿较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到位;珠三角城市群的政府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完善。基于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因素比较,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有3种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推动、以市场为主导的主体互动、多重力量下的网络协同。建议京津冀持续发挥政府优势,发挥关键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强化民生保障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明媛  
本文首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区域经济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角度对三省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目前"互联网+金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视角下进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融合、渗透、交叉和重构,作为产业升级创新的路径,最后给出"互联网+金融"产业升级创新路径发展的建议,即需要推进技术进步革新和政策扶持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作用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元  
京津冀三地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并不非常显著,三地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出震荡上扬趋势。京津冀三地的金融能力协同度明显显著于金融规模协同度。对京津冀三地金融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中看出,金融机构规模指标中河北省的金融机构数、从业人员数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差距较大;金融能力指标中贷款对GDP的贡献度较小,河北省较低的居民收入影响了存款转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元  
京津冀三地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并不非常显著,三地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出震荡上扬趋势。京津冀三地的金融能力协同度明显显著于金融规模协同度。对京津冀三地金融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中看出,金融机构规模指标中河北省的金融机构数、从业人员数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差距较大;金融能力指标中贷款对GDP的贡献度较小,河北省较低的居民收入影响了存款转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的先导作用,努力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并以此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的先导作用,努力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并以此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裴媛  
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国家战略提出的协同发展规划区域,承载了国家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众望,若能充分发挥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必然能最大限度通过科技金融支撑三地的协同发展,并最终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定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事关河北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机遇,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贯彻落实。金融部门积极推动,大力支持,促进对接,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快创新改革的步伐显得日益迫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琰  张鑫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既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又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以金融服务推动产业布局重整和结构转型升级、要素资源和市场融合,促进资本有序流动,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京津冀金融发展与合作现状京津冀区域总体金融资源丰富,2013年三地金融资产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3.95,远高于3.2的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优势明显,尤其是京津两地金融业较为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陈福中  卢景新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借力于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调整。本文构建了金融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调整的理论模型,揭示了金融规模对产业升级可能存在"促进"和"抑制"效应,进而采用京津冀1985—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规模对产业升级调整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对京津冀产业升级调整的总体效应为正;金融相关比和金融融资规模提高,会显著提升服务业生产率水平;金融集聚会促进工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金融效率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变化作用不明显,但对产业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