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7)
- 2023(15007)
- 2022(11921)
- 2021(10783)
- 2020(9030)
- 2019(19834)
- 2018(19464)
- 2017(37786)
- 2016(20375)
- 2015(22098)
- 2014(21793)
- 2013(21390)
- 2012(19169)
- 2011(16867)
- 2010(16973)
- 2009(16155)
- 2008(15504)
- 2007(13999)
- 2006(12242)
- 2005(11453)
- 学科
- 业(87754)
- 济(87075)
- 经济(86971)
- 企(79838)
- 企业(79838)
- 管理(70791)
- 方法(37644)
- 业经(31239)
- 财(29701)
- 数学(29363)
- 数学方法(29168)
- 农(28470)
- 中国(27903)
- 融(27340)
- 金融(27340)
- 银(25269)
- 银行(25228)
- 行(24402)
- 务(22748)
- 财务(22717)
- 财务管理(22694)
- 企业财务(21661)
- 制(21264)
- 农业(21230)
- 技术(18419)
- 地方(16487)
- 体(15873)
- 理论(15739)
- 策(15715)
- 贸(15561)
- 机构
- 学院(289428)
- 大学(282537)
- 济(124089)
- 经济(121920)
- 管理(113009)
- 理学(97392)
- 理学院(96452)
- 管理学(95058)
- 管理学院(94555)
- 研究(94031)
- 中国(79460)
- 财(58909)
- 京(58058)
- 农(57869)
- 科学(57353)
- 所(48112)
- 财经(47279)
- 业大(46037)
- 农业(45848)
- 中心(44491)
- 研究所(43727)
- 江(43697)
- 经(43127)
- 经济学(38836)
- 北京(35654)
- 经济学院(35405)
- 财经大学(35179)
- 州(34992)
- 商学(33321)
- 院(33265)
- 基金
- 项目(193091)
- 科学(153118)
- 基金(143022)
- 研究(135996)
- 家(126438)
- 国家(125293)
- 科学基金(108177)
- 社会(90180)
- 社会科(85796)
- 社会科学(85774)
- 省(76693)
- 基金项目(75864)
- 自然(70816)
- 自然科(69300)
- 自然科学(69276)
- 自然科学基金(68156)
- 划(63203)
- 教育(60726)
- 资助(57475)
- 编号(51885)
- 业(43843)
- 创(43816)
- 重点(43680)
- 发(42044)
- 部(41959)
- 创新(40218)
- 成果(39940)
- 国家社会(38311)
- 科研(37284)
- 教育部(35893)
- 期刊
- 济(135685)
- 经济(135685)
- 研究(81226)
- 农(54429)
- 中国(54153)
- 财(48939)
- 学报(48404)
- 管理(46117)
- 科学(44248)
- 融(41366)
- 金融(41366)
- 大学(36469)
- 农业(36134)
- 学学(35459)
- 业经(24370)
- 财经(24350)
- 技术(24135)
- 经济研究(22330)
- 业(21648)
- 经(20974)
- 教育(19934)
- 问题(18014)
- 技术经济(16073)
- 版(14541)
- 商业(14386)
- 现代(14343)
- 财会(14281)
- 贸(13844)
- 世界(13615)
- 科技(13329)
共检索到429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立力
以2007-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适度性角度考察了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杠杆率调整的影响,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效应以及企业异质性的非对称特征。研究发现,金融化适度性与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显著负相关;区分适度性状态后发现,企业过度金融化对杠杆率调整速度产生抑制作用,而企业未过度金融化则表现为促进作用。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偏向性产业政策,会削弱金融化适度性对企业杠杆率调整的负向影响,政策效应在过度金融化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上述影响在非国有和过度负债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过度金融化是导致高杠杆率及"去杠杆"进程缓慢的重要诱因,宏观层面保持政策松紧适度有利于抑制"脱实向虚"和推进结构性去杠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一丁 郭启明 马浩轩
日益凸显的企业金融化问题,已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影响实体经营的重要因素。文章以2015—2019年沪深A股知识产权密集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金融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并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杠杆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效率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金融化适度水平为0.133以内,研究样本中有27.06%的企业处于过度金融化状态;杠杆率在金融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杠杆率低于0.498时,金融化促进研发效率,高于0.498时,金融化阻碍研发效率;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杠杆率更高时金融化对研发效率才会出现门槛效应,而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国有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窦炜 张书敏
本文将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天然的"准自然实验,以我国2012~2019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对企业金融资产及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会显著降低过度负债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比重,同时提升其科技创新投入水平,且这一关系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在政府补助金额较低和银企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的企业中,对其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细分债务期限后,发现"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降低长期债务的方式实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窦炜 张书敏
将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以2012—2019年国有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去杠杆政策会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并显著作用于非科创型行业的企业,同时减弱了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2)引入政府补助和银行贷款两大重要融资渠道的调节机制,可以证实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在去杠杆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程度影响中的弱化作用;(3)长期负债强化了去杠杆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同时有助于去杠杆政策弱化企业金融化对创新的"挤出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成思 贾翔夫 廖闻亭
本文研究我国经济金融化对杠杆率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测度杠杆率水平,基于8个经济部门的24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利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构建杠杆率、金融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间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研究杠杆率和金融化的溢出效应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2004—2019年季度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的提升对宏观杠杆率产生正向冲击,对微观杠杆率产生负向冲击,且冲击在2008年后快速减小;宏观杠杆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负向冲击,而在2008年后转为正向且冲击逐渐增大,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与宏观杠杆率相反。这些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差异化影响,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本文对20072015年2 232家上市公司和发债非上市公司的平衡样本研究后发现: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来看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适度且风险可控,对非金融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增加收益、调结构、降杠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杠杆具有正面作用,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盈余效应"或"盈余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存;而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低杠杆率存在负面影响,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替代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庆婕
非金融企业负债是影响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问题,文章基于不同强度的创新能力,利用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离及动态调整度的差异性分析,发现低强度创新和中强度创新企业过度负债,高强度创新企业负债不足,并且以上企业均处于正向部分调整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强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杠杆率治理,高强度创新企业调整速度更快,低强度创新企业调整程度更优。研究结论弥补了企业杠杆率在创新能力条件下的异质性,有助于企业进行杠杆率治理。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 创新能力 差异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 去杠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澎涵 范瑞
采用中国2011—2018年地市级数字金融指数与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金融错配,进而降低企业杠杆率。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有降低企业杠杆的作用,还会促进结构性去杠杆。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更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所属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盈利能力较差企业的杠杆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数字金融的监督机制与功能、加快部署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促进信息资源整合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金融错配 企业杠杆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贞 李向阳 刘伟燕 王森
金融结构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9年非金融企业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金融结构指数增加对于降低企业杠杆率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干预程度以及制度环境水平之间的异质性。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以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的一些经验事实,提出四个假设,实证分析得出金融结构指数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高储蓄率、高政府干预程度会抑制这种负相关关系,高制度环境水平会强化这种负相关关系。鉴于此,建议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及增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降低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鹏娟
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无法有效解释转轨制和发展中国家的杠杆结构特点。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独特的社会制度及长期的改革转轨,中国的杠杆结构显示了其独有的特点。杠杆结构的异质性反映了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中国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完善。文章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梳理了金融摩擦对杠杆率的影响机制,并梳理了金融摩擦对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徐慧伦 董兵兵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全面把握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后高杠杆企业的主要特征为规模较大,位于房地产,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且多为国有企业。此外,近些年去杠杆使信贷配置效率有所优化,但高杠杆企业偿债能力依然较弱,且2017年以来企业偿债能力有所恶化,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杠杆率被动上升。中国企业杠杆率所表现的结构性特征和潜在风险与企业特征差异、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演变有关。未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强化国企预算约束,构建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因城施策原则进行房地产调控,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小芬 尹碧娇 杨燚
笔者以200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金融危机前,国企和非国企杠杆率均呈上升态势;而危机后二者出现分化,国企继续加杠杆,非国企的杠杆率则在经历了骤降后重新上升。(2)微观企业层面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均存在一定的解释能力,且微观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受宏观环境影响。(3)金融危机后政策不确定的增加导致了非国企的杠杆率降低,国企杠杆率增加。(4)实证结果表明,当前国企杠杆率高于拟合水平,非国企则低于其拟合水平。因此,中国非金融企业去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 金融危机 所有权性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苟琴 耿亚莹 谭小芬
本文基于2000-2015年47个经济体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跨境资本涌入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体发生跨境资本涌入将显著推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涨,跨境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涌入均产生加杠杆效应;跨境股权资本涌入通过资产价格渠道推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而跨境债务资本涌入同时通过资产价格和信贷渠道推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加强资本流动管理能缓解跨境资本涌入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冲击。本文为揭示跨境资本涌入的金融风险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中国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防范外部冲击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