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2)
2023(7559)
2022(5567)
2021(4973)
2020(4090)
2019(8825)
2018(8614)
2017(16748)
2016(8886)
2015(10244)
2014(10260)
2013(9729)
2012(8873)
2011(7779)
2010(8133)
2009(8155)
2008(7322)
2007(6820)
2006(6315)
2005(6055)
作者
(25404)
(20902)
(20885)
(20037)
(13217)
(10072)
(9572)
(8177)
(8010)
(7543)
(7188)
(7127)
(6700)
(6639)
(6619)
(6576)
(6207)
(6138)
(6007)
(5956)
(5390)
(5171)
(4948)
(4836)
(4777)
(4743)
(4702)
(4619)
(4332)
(4208)
学科
(35831)
经济(35784)
(26291)
(25325)
金融(25325)
管理(24890)
(22671)
银行(22661)
(22018)
(21709)
企业(21709)
中国(20440)
(12705)
(11678)
(11660)
方法(11585)
中国金融(11008)
业经(10845)
地方(10213)
数学(9633)
数学方法(9458)
农业(8265)
(8101)
财务(8067)
财务管理(8051)
(7938)
企业财务(7740)
理论(7194)
(6974)
产业(6632)
机构
学院(124342)
大学(123576)
(51545)
经济(50316)
管理(42575)
研究(42559)
中国(40587)
理学(35392)
理学院(35031)
管理学(34223)
管理学院(34032)
(26405)
(26228)
科学(24610)
中心(22246)
(21381)
(20670)
财经(20449)
(19878)
研究所(19101)
(18460)
(18186)
银行(17552)
经济学(17300)
(17001)
(16783)
北京(16690)
金融(16673)
(16518)
业大(16491)
基金
项目(77148)
科学(60166)
研究(58024)
基金(55255)
(47488)
国家(47046)
科学基金(40210)
社会(37580)
社会科(35655)
社会科学(35647)
(30580)
基金项目(28239)
教育(26058)
(24829)
编号(23940)
自然(23861)
自然科(23382)
自然科学(23377)
自然科学基金(22951)
资助(22645)
成果(20614)
重点(17663)
(17527)
课题(16815)
(16259)
(16061)
国家社会(15960)
(15597)
创新(15083)
项目编号(15014)
期刊
(60310)
经济(60310)
研究(40433)
(30299)
金融(30299)
中国(28567)
(21182)
(21069)
学报(19719)
科学(17407)
管理(17193)
大学(15554)
学学(14615)
教育(14536)
农业(13164)
财经(10910)
技术(10523)
经济研究(9759)
业经(9422)
(9391)
问题(7870)
理论(6716)
(6529)
国际(6414)
(6348)
(6253)
实践(5969)
(5969)
现代(5962)
图书(5795)
共检索到204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瑞敏  胡林梅  
分配正义是经济正义的核心部分,其意义是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机制,从而构建公平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形式上来看,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在经济活动之初,每个人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机会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都公平地分享收益和承担相关责任。然而,被金融所统摄的现代经济,模糊了分配领域中的"责、权、利"关系。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财富幻象对分配问题的遮蔽,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困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泽清  
经济的金融化同全球化、自由化一起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拉大了收入差距。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在加重,金融化是否会扩大我国的收入差距,通过什么途径扩大我国的收入差距以及如何减轻和消除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等问题都是亟待我们去探究的。本文在分析金融化典型事实的基础上总结了金融化的五大特征,理清了金融化的发展逻辑,并给出了金融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三种机制,即工人内部分裂机制,食利者金融投机机制以及工人消费信贷机制。最后在分析我国金融化现象的基础上探究了金融化扩大我国收入差距的三种方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泽清  
经济的金融化同全球化、自由化一起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拉大了收入差距。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在加重,金融化是否会扩大我国的收入差距,通过什么途径扩大我国的收入差距以及如何减轻和消除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等问题都是亟待我们去探究的。本文在分析金融化典型事实的基础上总结了金融化的五大特征,理清了金融化的发展逻辑,并给出了金融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三种机制,即工人内部分裂机制,食利者金融投机机制以及工人消费信贷机制。最后在分析我国金融化现象的基础上探究了金融化扩大我国收入差距的三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安磊  沈悦  徐妍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企业金融化对劳资要素收入分配、高管-普通员工收入分配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企业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显著提高了资本要素相对收入份额和高管收入份额;企业产权性质对金融化与资本要素、高管收入相对份额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明显负向调节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企业金融化对资本要素和高管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要明显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劳资要素收入分配方面,企业金融化在提高资本要素收入的同时,"挤出"了实业劳动力就业,最终导致资本要素相对收入份额上升;而在高管-普通员工收入分配方面,企业金融化对高管、普通员工平均薪酬水平无显著影响,普通员工就业被挤出而导致其收入总额减少,是企业金融化增加了高管相对收入份额的主要原因。
[期刊] 征信  [作者] 鲁春义  
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金融化对功能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上,根据中国国情,修正了非主流经济学金融化理论,实现了从微观主体行为到宏观收入分配的逻辑一致性,分析了中国金融化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实证上,结合资金流量表,构建了中国金融化指标,有效地反映了金融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当前状况下金融化能够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舒凯彤  韩雨霏  
适度的金融化因其有利于资本形成而具有引致增长的效应。过度金融化,不仅会改变职能资本在剩余价值分割中的地位,使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等将其利润的更大比例让渡给金融资本,还会导致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等职能资本因利润率不断趋于下降而将资本转向金融领域而加剧金融化。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等因利润率不断趋于下降会不断压低劳动者工资而减少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加剧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加剧剩余剩余价值实现的困难。金融化通过消费信贷等将劳动者收入纳入金融体系,直接剥夺了劳动者的收入,加剧了收入差距。全球金融化体系加剧了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形成了系统的引致贫困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鲁春义  
通过引入金融化构造一个新的利润分享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分析垄断、金融化对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同时结合资金流量表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都表明,金融化与垄断程度的提高都将加剧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因此,我国要从破除垄断、降低部分行业金融化水平入手缓解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严伟  盘艳芳  
首先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物流企业所面对的资金回笼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金融中的物流金融化运作模式,探讨了其实施的具体步骤与运作过程。最后,分析了物流金融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即可以降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和货品的流动速度;增强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供应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首先祝贺《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1984年,犹记得我上学时在《财经科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金融改革、银行如何企业化。今天,我重点讲一下过度金融化问题。2016年下半年开始,过度金融过度化问题被提出来,现在仍处于争论之中。目前学界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首先祝贺《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1984年,犹记得我上学时在《财经科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金融改革、银行如何企业化。今天,我重点讲一下过度金融化问题。2016年下半年开始,过度金融过度化问题被提出来,现在仍处于争论之中。目前学界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晨昱  
自期货市场诞生后,相应的商品市场便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也就逐渐脱离商品属性的桎梏,而散发浓重的金融气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鲁春义  
笔者通过机制分析与指标设计,从金融化视角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总体来看我国金融化对收入分配不平衡现象具有缓解作用,而不是加剧作用,垄断对我国收入分配不平衡现象具有加剧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宾  陈波  
海内外左翼学者均认为经济金融化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卡尔多模型,通过数理分析论证了金融化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必然性,然后分别运用HP滤波分析、门限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和定量分析了经济金融化对美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HP滤波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美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与日益攀升的金融化率有着密切联系;门限回归结果显示,当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低于或等于19.64%时,经济金融化水平每提高1%,基尼系数就提高0.3877%;当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于19.64%时,经济金融化水平每提高1%,基尼系数就提高0.56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定量刻画了金融化及其他控制变量对美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经济金融化形成了金融资本偏倚型的收入分配模式,会造成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状况持续加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广谦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化趋势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现代社会在经济方面的特征之一是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过程一般称之为“经济的货币化”。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项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界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对中国经济学者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桂燕  吕江林  汪洋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金融错配理论上会通过企业投资组合选择促进企业增加金融投资。基于我国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金融错配主要促进了长期金融资产和类金融资产投资,前者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突出,后者仅在盈利能力弱和国有企业中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通过提高融资约束和扩大金融与实体收益差促进企业金融化,并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影响表现出动机异质性。如受金融错配的影响,企业增加长期金融资产投资,是出于缓解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获取高额金融回报的主动逐利动机,而增加类金融资产配置仅是迫于主业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被动逐利动机。进一步检验揭示,利率管制放松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弱化金融错配作用下的企业金融化,但主要是弱化类金融资产配置。未来,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层次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多层次全链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服务精准落地,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