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3)
- 2023(8594)
- 2022(7069)
- 2021(6576)
- 2020(5336)
- 2019(12085)
- 2018(11353)
- 2017(20708)
- 2016(10264)
- 2015(11055)
- 2014(10403)
- 2013(10115)
- 2012(9131)
- 2011(8150)
- 2010(8389)
- 2009(8013)
- 2008(6767)
- 2007(5805)
- 2006(5328)
- 2005(4881)
- 学科
- 济(38489)
- 经济(38445)
- 业(27744)
- 管理(27138)
- 融(25230)
- 金融(25226)
- 企(23692)
- 企业(23692)
- 银(22402)
- 银行(22387)
- 行(21816)
- 中国(19699)
- 财(12940)
- 方法(12544)
- 制(11559)
- 地方(11067)
- 中国金融(11002)
- 农(10760)
- 业经(10498)
- 数学(10328)
- 数学方法(10138)
- 务(8784)
- 财务(8753)
- 财务管理(8730)
- 企业财务(8344)
- 学(8256)
- 理论(7985)
- 农业(7677)
- 贸(7591)
- 贸易(7579)
- 机构
- 大学(133999)
- 学院(133587)
- 济(57424)
- 经济(56284)
- 管理(47368)
- 研究(46334)
- 中国(42396)
- 理学(40204)
- 理学院(39765)
- 管理学(39087)
- 管理学院(38836)
- 财(29362)
- 京(27274)
- 科学(25665)
- 中心(23502)
- 财经(22934)
- 所(21957)
- 经(20910)
- 江(20299)
- 农(20119)
- 研究所(19760)
- 经济学(19608)
- 范(17773)
- 银(17656)
- 经济学院(17602)
- 师范(17597)
- 融(17550)
- 财经大学(17375)
- 金融(17213)
- 银行(17052)
- 基金
- 项目(89182)
- 科学(70765)
- 研究(68422)
- 基金(65294)
- 家(56219)
- 国家(55712)
- 科学基金(48122)
- 社会(45320)
- 社会科(42950)
- 社会科学(42940)
- 省(34522)
- 基金项目(33725)
- 教育(31135)
- 划(28816)
- 自然(28697)
- 自然科(28112)
- 自然科学(28105)
- 自然科学基金(27587)
- 编号(27208)
- 资助(24994)
- 成果(22990)
- 重点(20686)
- 创(20033)
- 发(20028)
- 部(19552)
- 国家社会(19411)
- 课题(19180)
- 创新(18652)
- 性(18311)
- 制(17828)
共检索到216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峰 陈诚
本文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剥削"视角出发,探讨了金融化时代的金融利润来源问题,将其来源归因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对全球无产阶级开展"超时间""超空间"和"超界限"的剥削。三个剥削维度是相互联系、互有重叠的有机结合关系。我们以美国数据为基础的经验研究表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在金融化时代中对工人阶级开展得愈演愈烈的"超时间"维度的剥削、"超空间"维度的剥削和"超界限"维度的剥削,是这一时期金融利润不断增长的本质原因。但是,当前以"三维剥削"为显著特征的剥削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金融泡沫破裂和更大危机爆发。
关键词:
金融化时代 金融利润 三维剥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东波 任力
金融化是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已有研究对金融化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存在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及其本质有待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对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为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循环运动的视角,在分析金融与金融化基础上,论述了金融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构建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1)"适度金融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化"则导致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的约束,并挤压实体
关键词:
金融化 资本循环 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近来,理论界在讨论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中。涉及到“剥削”问题。见解很不一致,有人说:剥削“指的是一种应当否定的负面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确认某人存在剥削,几乎等于宣判了该人政治上的死刑”。有人说:过去认为“一切非劳动的报酬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剥削,因而是不道德的,应当受到谴责。可是按照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就不能说存在剥削”。有的虽承认剥削,只是指在劳动力价值以下给付工资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收入。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讨论中事实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看待“剥削”问题和怎样认识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实际情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郭建辉
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当前大举进军金融领域,深入拓展金融业务,其经营活动金融化日益显著。作为私有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资本的逐利性使其对开展金融业务实现金融化改造有着狂热的渴求和不竭的动力,这也构成了其金融化的动因和本质。通过金融化活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困难。因此,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化行为,预防和隔断技术风险、垄断风险和监管风险,对保障金融平稳安全运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 金融化 政治经济学 外部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闵乐 时家贤
剥削学说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现代金融学为理解剥削理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供了的一个新的视角。利用现代金融学的投资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入手研究剥削,利用资本预算决策和凯恩斯经济学来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文章的重要尝试。通过分析专业化分工对投资风险的影响,能够从资本所有者要求回报率的角度来理解私有制资本的剥削本质;利用公司财务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结合,能够从私有资本投资决策的角度来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应该从分析不同资本的性质
关键词:
剥削 剩余价值 国有资本 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按照从逻辑抽象上升到历史演绎的路径,考察了金融的不稳定性。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范畴对货币信用关系进行了逻辑抽象分析,揭示了货币信用关系内含不稳定基因,使危机由可能性上升为现实性;揭示了构筑于不确定性之上的现代资本主义金融系统在信用衍生机制加持下,使金融不稳定上升为一种系统性风险,危机由现实性转变为必然性;因此,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无政府性。作为资本积累的调节性制度,信用与资本积累之间的互动从时间、空间和竞争等维度逐渐深化,金融不稳定趋于加剧;新自由主义及金融化将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柏茹
随着金融对人类生存世界各个领域的渗透,金融化逐渐锁定了政治,主导着经济,定义着社会生活,成为影响社会历史进步的关键性力量。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资本得以通过金融化这一途径加速流动、实现价值增殖并进一步扩张,其在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使国家安全陷入危机,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虚拟经济的依赖性。除此之外,金融化还带来了人们对工具理性和数字符号的深陷导致人文精神失却以及金融意志主义被强化和历史理性被弱化、历史特殊性被强化和历史普遍性被弱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角对金融化生存世界进行反思和批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金融本质问题的研究发人深省,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衣钵。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更注重从金融的本质出发研究金融现象。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文章从共生与分利的视角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试图把握金融的本质、研判金融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融资本 金融化 共生 分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若痴 卫兴华
对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从技术层面或运行层面或监管层面去解释,有的从体制层面或制度层面去解释,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从深层次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其根源依然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和消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其次要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再次要减少我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最后要防止金融与经济危机危害的继续扩大,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有效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孟茹
在经济金融化的今天,金融活动的影响已经深入经济发展各领域,小到个人理财、企业投资,大到国民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甚至国际政治关系,都有金融学的影子。因此,系统梳理、科学分析金融学理论,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代金融学理论研究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对西方主流金融学理论的盲目追捧,另一方面则是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曲解或忽视。基于这一现状,由李济广著写的《当代金融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评析》(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一书将梳理、构建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纠正、完善当代金融学理论有机融合起来,在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澄清各界对马克思金融理论误解的同时,合理运用马克思金融理论,揭示当代西方主流金融理论的非科学性,并尝试从马克思金融理论的角度,赋予当代金融理论应有的科学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裴小革
马克思主义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创建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化解危机和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垠
剥削作为一种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社会现象,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认真地区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两项学术工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范畴,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含义;推导剥削范畴的现代形式,需要高度重视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不能将剥削的现代形式用于简单置换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客观总结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变化的剥削范畴,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剥削范畴 丰富和发展 现代形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磊 赵晓磊
随着自然力逐渐取代人力,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失业压力,这是AI(人工智能)普及化必然带来的结果。通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与就业机会消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失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近现代以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并不存在失业;新需求和新产业能够减缓失业,但无法对冲失业;生产力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而不是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仅需要以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自由时间为前提,还需要以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为条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高大伟 周剑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模型,通过这一模型,能够系统地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诸多重要问题,并提供一个对房地产价格的整体性认识。本文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模型化,并以马克思的原始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一些重要问题。分析表明,中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最重要的措施在于金融政策和社会发展权利与住房的分割。
关键词:
地租理论 社会发展权利 房地产价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磊 赵晓磊
随着自然力逐渐取代人力,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失业压力,这是AI(人工智能)普及化必然带来的结果。通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与就业机会消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失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近现代以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并不存在失业;新需求和新产业能够减缓失业,但无法对冲失业;生产力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而不是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仅需要以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自由时间为前提,还需要以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为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