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0)
- 2023(6651)
- 2022(4740)
- 2021(4143)
- 2020(3324)
- 2019(7348)
- 2018(7209)
- 2017(14204)
- 2016(7423)
- 2015(8346)
- 2014(8395)
- 2013(7906)
- 2012(6896)
- 2011(6116)
- 2010(6322)
- 2009(6315)
- 2008(5187)
- 2007(4781)
- 2006(4433)
- 2005(4402)
- 学科
- 济(31951)
- 经济(31923)
- 融(25003)
- 金融(25003)
- 银(22000)
- 银行(21995)
- 行(21427)
- 业(21137)
- 管理(19257)
- 中国(18723)
- 企(16812)
- 企业(16812)
- 农(11497)
- 中国金融(10977)
- 方法(10322)
- 制(9801)
- 业经(9492)
- 地方(9265)
- 数学(9218)
- 数学方法(9172)
- 财(9127)
- 农业(7217)
- 务(6658)
- 财务(6633)
- 体(6629)
- 财务管理(6625)
- 贸(6588)
- 贸易(6577)
- 易(6425)
- 企业财务(6392)
- 机构
- 学院(98383)
- 大学(96456)
- 济(45619)
- 经济(44683)
- 管理(35325)
- 中国(33886)
- 研究(32915)
- 理学(29722)
- 理学院(29478)
- 管理学(28997)
- 管理学院(28842)
- 财(22250)
- 京(19640)
- 中心(18143)
- 财经(17666)
- 科学(17091)
- 银(16852)
- 融(16687)
- 金融(16362)
- 银行(16303)
- 经(16066)
- 经济学(15677)
- 所(15646)
- 农(15593)
- 江(15344)
- 行(15321)
- 经济学院(14271)
- 研究所(13959)
- 人民(13493)
- 财经大学(13352)
- 基金
- 项目(62446)
- 科学(49568)
- 研究(48093)
- 基金(45666)
- 家(38639)
- 国家(38305)
- 科学基金(33339)
- 社会(32188)
- 社会科(30754)
- 社会科学(30747)
- 省(24808)
- 基金项目(23605)
- 教育(21063)
- 编号(20056)
- 划(19765)
- 自然(19276)
- 自然科(18880)
- 自然科学(18877)
- 自然科学基金(18551)
- 资助(18339)
- 成果(16072)
- 发(14763)
- 重点(14230)
- 国家社会(13907)
- 课题(13556)
- 创(13482)
- 部(13435)
- 性(13035)
- 创新(12681)
- 发展(12564)
共检索到160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剑 陈烨 李崇光
本文构建了商品期货市场"泡沫综合指标"和归因分析模型,测度了2006~2015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泡沫整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商品金融化对商品价格泡沫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近10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泡沫程度总体可控,剧烈泡沫现象主要发生于2008~2011年金融危机期间;(2)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金融化特征,股票指数与商品价格泡沫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我国股票市场与商品市场表现出"此消彼长"的资本轮动关系;(3)金融因素对商品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复杂特征,金融因素对商品价格泡沫形成机制的影响程度弱于宏观经济因素。本文认为,准确评估和科学防范商品金融化现象及其对商品定价机制的潜在影响,对于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和商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殷剑峰
在过去几年中,商品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衍生品交易量大幅度超过了实物的产量,而在衍生品市场中,金融机构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买家和卖家,成为了市场的主动性力量。商品市场这种"金融化"现象改变了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以油价为例,实证分析表明,自2003年以来油价的暴涨,其系统性的推动因素就在于石油衍生品市场金融机构过于活跃、甚至是投机性质的交易行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基于单位根右侧ADF泡沫检验方法(BSADF)方法对国内外20类大宗商品价格泡沫进行动态测度,然后采用高维动态R-Vine Copula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探析大宗商品价格泡沫之间的相依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动态传染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外大宗商品普遍存在多个周期性泡沫,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程度要大于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程度,其中农产品现货、钢铁现货和能源现货泡沫程度较高。整个相依结构凸显出“物以类聚”的特征。国内能源现货、工业品期货、农产品期货和国外商品期货在整个相依结构中处于中心枢纽地位。国内外能源期现货价格泡沫之间的相依性较高,存在较强的传染效应。大宗商品价格泡沫之间存在非对称的传染机制。国外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内农产品期货处于价格泡沫传递的源头,而国内能源现货、工业品期货则发挥着承接和扩散价格泡沫的中介作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相依结构并不稳定,存在突变性,其稳定性受到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极端波动的影响。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相依结构稳定性越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鲍银胜
2008年11月份之后,受宽松性货币政策影响,以房地产和股票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2009年在我国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CPI指数却是持续走低。2009年资产价格与CPI指数之间出现的背离走势,一方面引发了目前经济学界对CPI指数能否准确反映通胀程度的深层次思考;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宏观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校明 吴星南
泡沫经济、泡沫金融与泡沫政绩冯校明,吴星南自80年代以来,控制信贷规模和调整信贷结构,几乎成了每年金融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成了各行社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原因在于投资规模膨胀、资金需求猛增,拉动剧烈的通货膨胀这种恶性循环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念林
过度金融化市场引致的资产泡沫拉升型通胀,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在美国等国家出现持续通胀的重要原因。美国在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过度金融化引致的资产泡沫拉升型通胀,对传统经济学经典理论和货币政策调控效能已产生明显冲击。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治理源于虚拟经济层面的通胀,宜与有效金融监管相结合。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沛然 李奇霖 宋佳馨
本文选取1991年1月至2017年6月能源、金属与农产品三个板块的23种大宗商品月度价格数据,采用DCC-MGARCH模型,计算两两商品对价格间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以度量大宗商品间的价格协同性。研究发现:(1)经济不确定性可通过影响商品市场投机交易者的投资决策,从金融渠道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冲击,从而促进大宗商品价格的协同运动;(2)经济不确定性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协同性的作用效果受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的影响,伴随商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上升,经济不确定性对于大宗商品间的价格协同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仲晏晏
2016年,在"去库存"的背景下一二线热点城市迎来了又一波楼市热潮,而对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效果却不甚明显,城市间分化日趋加剧。2017年以来,各地调控力度不断升级,出台了一系列限购、限贷、限售政策,控制房地产投机行为。现有的研究常常割裂地看待人口因素或金融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而本文将多个金融因素融入经济金融化指标体系,探讨房价中的泡沫部分,整体反映了人口结构因素和金融因素对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金融化 房地产泡沫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强 陈虎
选取2008年3月—2020年6月月度数据,运用TVP-SVAR-SV模型和MS-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立场与大宗商品价格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对大宗商品价格具有显著的时变影响,短期效应明显大于长期效应;当金融化程度高时,货币政策立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强、持续时间更久;相比于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冲击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显著,表明货币政策立场的重要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法文宗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世界各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环境,为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提供了温床。过大的资产价格泡沫一旦破灭则会导致经济危机,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阐述资产价格的定义,分析资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危害,并讨论了资产价格与金融危机的联系,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晓兰
金融市场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过剩的流动性和正向的经济预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设置四组不同流动性条件、分红条件的实验室资本市场,利用实验数据检验了流动性过剩和高分红预期对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流动性过剩和高分红预期是推动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两大要素,但流动性因素对价格泡沫的影响更具有独立性和主导性:无论分红预期高还是低,流动性过剩都会带来显著的价格泡沫。此外,在流动性不足和低分红预期的条件下市场会出现负泡沫。结合行为金融理论,我们认为价格泡沫的膨胀来源于交易者固有的认知偏差,流动性过剩为认知偏差转化为市场定价偏差提供了条件,而高分红预期...
关键词:
资产价格泡沫 实验经济学 认知偏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国进 颜诚
本文从实验金融学的视角介绍了资产泡沫最新的定义和分类,阐述了投机性泡沫、理性泡沫与非理性泡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着重从信息对称、信息不对称、有限套利泡沫、异质信念和实验金融五个方面系统评述了资产价格泡沫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指出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中国开展资产价格泡沫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随着现代金融学的高速发展,学界对资产泡沫的研究日益深入。特别是非理性和实验金融学视角的引入,突破了传统金融框架的束缚,为这一课题研究带来了新的认知和理解。即便如此,目前仍无法根除资产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很多相关问题,如资产泡沫产生的时间和根本原因,仍然等待着学者们去探索和研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范小云 袁梦怡 肖立晟
本文在系统测算中日金融周期与金融波动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两国金融周期波动性的区别。同时结合两国非金融企业的资金供求状况与银行部门的放款结构变化,从货币政策、融资可得性与市场预期三个环节,逐一梳理了两国金融系统稳定性差异的本质成因。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性在各个时期均明显弱于日本。两国差异成因的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政府对企业融资渠道和市场预期的审慎监管调控,避免了中国出现日本企业的财务投机现象与金融过度自由化的演变趋势,抑制了资产价格泡沫对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冲击与危害。
关键词:
金融周期 金融波动 融资可得性 市场预期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范小云 袁梦怡 肖立晟
本文在系统测算中日金融周期与金融波动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两国金融周期波动性的区别。同时结合两国非金融企业的资金供求状况与银行部门的放款结构变化,从货币政策、融资可得性与市场预期三个环节,逐一梳理了两国金融系统稳定性差异的本质成因。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性在各个时期均明显弱于日本。两国差异成因的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政府对企业融资渠道和市场预期的审慎监管调控,避免了中国出现日本企业的财务投机现象与金融过度自由化的演变趋势,抑制了资产价格泡沫对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冲击与危害。
关键词:
金融周期 金融波动 融资可得性 市场预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庆丰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等金融中介间接参与金融市场投资。投资者和金融中介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转嫁倾向使得金融中介的投资决策并不总是以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通过模型分析,证明了金融中介的风险转移倾向容易导致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引起资产泡沫的产生。
关键词:
金融中介 代理投资 资产泡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