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73)
2023(20471)
2022(17071)
2021(15909)
2020(13439)
2019(30883)
2018(30258)
2017(58237)
2016(31168)
2015(35076)
2014(34609)
2013(34252)
2012(31102)
2011(27691)
2010(27651)
2009(26018)
2008(25036)
2007(21933)
2006(19195)
2005(17307)
作者
(87064)
(72312)
(71617)
(68470)
(46102)
(34410)
(32656)
(28217)
(27653)
(25746)
(24531)
(24509)
(23013)
(22664)
(22403)
(22169)
(21571)
(20996)
(20795)
(20772)
(17855)
(17565)
(17524)
(16532)
(16129)
(16119)
(15996)
(15781)
(14345)
(14299)
学科
(133119)
经济(132976)
(107791)
管理(99978)
(95025)
企业(95025)
方法(61241)
数学(51062)
数学方法(50492)
中国(39522)
(38717)
(38493)
业经(37411)
(29796)
金融(29794)
(28679)
银行(28642)
(28096)
(27543)
农业(26956)
(26934)
财务(26850)
财务管理(26807)
企业财务(25471)
地方(25265)
(24620)
贸易(24600)
(23939)
理论(23140)
技术(22743)
机构
学院(440189)
大学(438397)
(186690)
经济(183086)
管理(178695)
理学(154175)
理学院(152663)
管理学(150237)
管理学院(149446)
研究(143011)
中国(116694)
(92790)
(86510)
科学(84307)
(69853)
财经(69579)
(69014)
中心(66532)
(63637)
(63489)
研究所(63311)
业大(62145)
北京(58541)
经济学(57275)
(53967)
农业(53757)
师范(53492)
(51912)
经济学院(51826)
财经大学(51825)
基金
项目(295712)
科学(235178)
研究(218608)
基金(217848)
(188060)
国家(186460)
科学基金(162634)
社会(141230)
社会科(134068)
社会科学(134033)
基金项目(114613)
(113477)
自然(104196)
自然科(101885)
自然科学(101864)
自然科学基金(100076)
教育(99947)
(94796)
资助(89944)
编号(88373)
成果(70551)
(66139)
重点(65461)
(62861)
(62720)
课题(59888)
国家社会(59063)
创新(58272)
教育部(57554)
人文(56354)
期刊
(202528)
经济(202528)
研究(130837)
中国(82190)
管理(69325)
(68611)
(63575)
学报(62919)
科学(60925)
(50294)
金融(50294)
大学(49540)
学学(46829)
农业(43417)
教育(42672)
技术(39749)
财经(34712)
业经(34049)
经济研究(32824)
(29864)
问题(26445)
(24878)
技术经济(23068)
(21312)
现代(20646)
统计(20439)
理论(20427)
世界(20127)
商业(19981)
科技(19572)
共检索到652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丽丽  徐珊  
本文利用2011—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尝试从实体投资这一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化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实体投资在这一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金融化通过"挤出"实体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发现,高融资约束下,由于资金受到限制,企业倾向于将实体投资转向金融投资,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被放大,而低融资约束下,企业融资渠道被拓宽且金融收益可以"反哺"实体经济,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正面效应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均负向调节金融化与实体投资、实体投资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恒  刘柯  杜然  张妍  
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物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测度融资约束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我国物流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物流企业融资约束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且空间差距不大,国有企业存在较为明显的融资约束两极化现象。进一步分析融资约束对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上,随着物流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融资约束对经营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强。(2)物流民营企业在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时,可以通过出售企业金融资产的途径缓解,因此企业金融化水平减弱了融资约束对经营绩效的抑制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芳云  扈文秀  刘莉  
近年来,国内实体企业“脱实向虚”趋势日益明显,导致企业过度依赖金融资产获利。本文利用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并购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与并购行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企业金融化处于较低范围时,企业金融化的增加会促进并购行为。相反,过高的企业金融化会抑制并购行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通过融资约束影响并购行为。而且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与并购行为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在考虑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改变模型和更改主要变量衡量方法后,本文结果仍然是稳健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亚军  杨旭晗  
本文探讨了OFDI通过拓展内源融资、拓展外源融资、实现制度规避和寻求优惠政策三条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路径。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7年2978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控制时间、个体固定效应的OLS方法和修正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以及这种效应是否存在产权异质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丽婷  
基于我国"脱实向虚"的经济现状,本文利用中国制造型企业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创新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资;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时,金融化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之,金融化对创新投资产生"蓄水池效应"。本文为制造业企业进行金融化、提高创新投资水平及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通过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制度对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发现与没有进入试点的上市公司相比,融资融券试点公司的金融化水平显著上升,且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在非国有和区域市场化进程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被收购的威胁等因素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反思融资融券制度的缺陷,保障股票卖空机制发挥治理效应,激励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同时,合理规范我国金融体系,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出台反恶意收购的监管政策,有效化解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喜和  杨汉枫  
厘清《资管新规》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将《资管新规》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利用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资管新规》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并抑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借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国有企业、金融套利企业、影子银行发展活跃地区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有效的理财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一丁  郭启明  罗翔  曾凯霖  
近年来,实体企业"弃实投虚"现象愈演愈烈,资产金融化趋势逐渐涌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企业效率分为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分别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二者的影响,并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是否受到金融资产流动性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均具有抑制作用;相比短期金融资产而言,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企业效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考虑到金融投资决策受融资约束的影响,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融资约束下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综合效率间不存在融资约束门槛,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主业效率间会因融资约束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区间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监管层规范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及企业制定金融投资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顾雷雷  郭建鸾  王鸿宇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交换获得战略资源,但是战略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方向。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重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存在"金融化效应";(2)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剧了企业金融化;(3)企业社会责任的"金融化效应"仅在外部监管力度较弱的非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存在,行政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能够在"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发挥治理作用;(4)识别机制检验证实了中国企业金融化主要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惠蓉  赵小克  
创新是推动产业模式变化和升级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2015—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适度金融化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陶云清  张金林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解读企业金融化加速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背景,采用2012~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剧了企业金融化,这一结论在进行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位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企业,金融化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政府应扩大信用城市试点政策覆盖范围,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要因地施策考虑企业所有制、行业、地区等差异,以更好地对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企业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对实体经济投资和金融资产配置进行合理分配,兼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实现企业利润的双重目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嘉扬  
实体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动机通常表现为资金储备和市场套利。本文构建不同持有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14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法,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高低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与研发创新之间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资金储备动机的"促进效应"并不存在;实质上,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是市场套利行为,是对于金融行业高回报率的逐利结果。从各类分项资产看,与交易类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弱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较大的套利动机,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最为不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海元  王世杰  
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上市A股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以我国制定的"五年规划"为产业政策分析,探究产业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支持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即相比于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金融化程度更低。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和不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下,产业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发现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低的时候,产业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素荣  刘梦雨  霍江林  
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产权异质角度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行为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及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化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会强化这种抑制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融资约束所呈现的正向调节作用却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梦凯  谢香兵  
本文基于"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路径,分析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可持续增长水平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融资约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发挥"资金蓄水池"效应,显著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水平;机制检验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有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其可持续增长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对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对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利润均衡化,引导非金融企业加大实业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引导非金融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金融资产"资金蓄水池"效应的同时,注意配置金融资产的适度性,防范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