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9)
2023(10228)
2022(7823)
2021(7044)
2020(5928)
2019(12694)
2018(12364)
2017(24353)
2016(12929)
2015(14142)
2014(14324)
2013(13700)
2012(12196)
2011(10978)
2010(11163)
2009(10926)
2008(9868)
2007(8975)
2006(7948)
2005(7674)
作者
(37235)
(30832)
(30448)
(29283)
(19580)
(14781)
(14143)
(11852)
(11801)
(11030)
(10555)
(10459)
(9854)
(9847)
(9808)
(9754)
(9161)
(9009)
(8803)
(8699)
(7759)
(7599)
(7407)
(7073)
(6957)
(6938)
(6914)
(6622)
(6295)
(6050)
学科
(50134)
经济(50081)
(40805)
管理(35358)
(31430)
企业(31430)
(27466)
金融(27466)
(26106)
银行(26090)
(25173)
中国(24797)
方法(21447)
数学(18967)
数学方法(18791)
(16338)
(15577)
(14403)
业经(13064)
(12051)
财务(12012)
财务管理(11990)
地方(11836)
企业财务(11598)
中国金融(11440)
(10957)
保险(10865)
农业(10194)
(10146)
(9505)
机构
学院(177999)
大学(177918)
(74756)
经济(73115)
管理(65192)
研究(60045)
中国(57084)
理学(54952)
理学院(54394)
管理学(53326)
管理学院(53018)
(39194)
(37222)
科学(35821)
财经(31004)
(30896)
中心(30664)
(30084)
(28264)
研究所(27336)
(26919)
业大(25785)
经济学(25201)
(24415)
农业(24266)
金融(23988)
财经大学(23559)
北京(23526)
(23111)
经济学院(22954)
基金
项目(118724)
科学(93664)
基金(88105)
研究(84220)
(77219)
国家(76597)
科学基金(65983)
社会(55556)
社会科(52843)
社会科学(52830)
(45935)
基金项目(45637)
自然(42631)
自然科(41736)
自然科学(41721)
自然科学基金(41016)
(38490)
教育(37821)
资助(36706)
编号(32426)
重点(27281)
成果(26256)
(25865)
(25531)
(24974)
国家社会(23947)
(23640)
创新(23501)
科研(23011)
课题(22703)
期刊
(77673)
经济(77673)
研究(56295)
(40349)
金融(40349)
中国(36309)
(30473)
学报(29761)
(28971)
科学(26102)
管理(24353)
大学(22871)
学学(21924)
农业(18351)
财经(15759)
技术(14420)
教育(13891)
(13381)
经济研究(13361)
业经(11731)
问题(10104)
理论(9443)
(9420)
(8553)
实践(8502)
(8502)
技术经济(8213)
统计(8154)
现代(8074)
财会(8038)
共检索到275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成思  贾翔夫  廖闻亭  
本文研究我国经济金融化对杠杆率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测度杠杆率水平,基于8个经济部门的24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利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FAVAR)模型构建杠杆率、金融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间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研究杠杆率和金融化的溢出效应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2004—2019年季度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的提升对宏观杠杆率产生正向冲击,对微观杠杆率产生负向冲击,且冲击在2008年后快速减小;宏观杠杆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负向冲击,而在2008年后转为正向且冲击逐渐增大,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与宏观杠杆率相反。这些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差异化影响,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彦斌  随晓芹  刘哲希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体的过度负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它会引发资产泡沫从而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事前地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过度负债,提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杠杆率这一常用的预警指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资产泡沫和融资约束的宏观模型,系统论证了"杠杆率/投资率"是更好的预警指标。随后,本文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1)"杠杆率/投资率"上升会显著放大杠杆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2)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但如果同时出现了"杠杆率/投资率"上升的情况,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大。2012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杠杆率/投资率"持续扩大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未来,中国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要在"结构性去杠杆"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振民间投资需求等手段有效降低"杠杆率/投资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建堂  董小君  时红秀  徐杰  马小芳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名义杠杆率并不高,但潜在风险并不小,一是存在较多隐性债务,二是债务增长偏快。杠杆率的过快上升,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过剩产能占压大量资金以及货币信贷政策过度工具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何在稳增长下有效化解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正杰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说过:理解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尽管本轮金融危机之前,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并不为学界重视,很多金融市场的因素如银行的流动性、雷曼破产和政策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当前大量的学者开始对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现象进行了重新关注与深刻反思。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居民杠杆率过高有可能成为金融脆弱性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智勇  何剑  王小腾  
杠杆不稳定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重要隐患,因而如何进行风险识别在金融动荡时期具有显著意义。为识别杠杆波动对系统性风险的直接影响及可能造成的风险内部溢出效应,首先选择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识别杠杆波动对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效应,并结合中国几次"去杠杆化"政策时点进行补充分析,其次采用时变参数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Tvpdy)对杠杆波动下系统性风险内部溢出关联效应进行动态刻画。研究表明:一方面,杠杆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异质性冲击影响,短期效应最为显著。近年来累积的外部市场与货币流动风险对宏观经济与资产泡沫风险起到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其中,"扩内需"去杠杆举措可有效缓释当前存在的宏观经济与外部市场风险,而"防风险"措施则对整体风险的抑制效应较为稳健。另一方面,杠杆波动下系统性风险内部溢出效应明显。各子风险多为风险的净输入者,在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等杠杆异常波动时期,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外部市场风险后期有显著抬升的趋势,而宏观经济风险溢出方向由输入向输出转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郑智勇  何剑  张梦婷  王心怡  
本文基于SV-TVP-VAR模型,对不同微观部门杠杆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各方面的关系进行时变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部门的杠杆波动在短期会滋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长期则会对风险起到缓释作用;(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变动会导致相应领域杠杆水平发生调整,不同部门间存在显著差异;(3)政府重心不同的“去杠杆”举措,会造成风险即期的异质性变动,但风险水平会逐渐回落。因而,当前需灵活制定不同部门的杠杆调控政策,依托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实现结构性“稳杠杆”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徐律  
人口老龄化和高杠杆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两大共同问题。本轮金融危机表明,处理不好这两大问题可能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本文基于119个国家(地区)1980-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金融杠杆的影响,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此外,实证研究还表明,在越过老龄化"拐点"之后,"去杠杆化"进程将随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而明显上升。据文章实证结论推算,中国极有可能在2019-2028年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人口老龄化、"去杠杆化"和资产价格的下降可能产生共振效应,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猛烈冲击。为此,中国应尽快转向更加积极主动的宏观金融调控,通过动态稳健的杠杆管理和前瞻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桂虎  郭金龙  
当前,宏观杠杆率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债务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当前全球宏观杠杆率以及相应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然后基于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来检验宏观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门槛效应。分别使用借贷利率和金融稳定指数滞后一期作为门槛变量,并采用固定效应、系统GMM模型及稳健性检验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后,本文发现:借贷利率和金融稳定指数滞后一期均呈现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对应的宏观杠杆率的拐点值分别为182%和188%;当小于182%时,宏观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负相关;当介于182%和188%之间时,两者之间的正负关系未必发生变化,但是线段的斜率或截距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大于188%时,宏观杠杆率将会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本文给出了对中国的政策含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丽娟  江红莉  
居民杠杆率过快攀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基于货币、股票、债券、外汇市场数据测度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建立非线性MS-VAR模型探究我国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间是否存在时变动态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两区制"棘轮效应";居民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都对自身具有粘性;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间存在由负转正的时变动态关联,并且风险释放期的关联程度显著大于风险累积期;居民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显著,而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甚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居民部门作为企业、金融部门转移杠杆的对象,需警惕居民杠杆飙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发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郭倩蓉  林进忠  
我国居民近年来高速加杠杆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居民加杠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演进机制;并根据金融市场2013年到2017年的月度数据,利用CDF-信用加权法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测度,发现2015年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与居民加杠杆情况高度契合。因此,需通过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等措施,来防范和化解居民加杠杆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夏越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两阶段最小二乘法(FE2SLS)和空间杜宾模型针对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金融杠杆与系统性风险水平呈现U型关系,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适配会通过资本配置扭曲导致系统性风险水平增加;(2)各类过度金融化指标均显著为正,表明不合理的金融杠杆水平将推升系统性金融风险;(3)在不同空间距离权重下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风险基本呈现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但东部金融杠杆已越过产生风险集聚效应的拐点,且各地区均呈现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维持合理的金融杠杆水平,分地区实施差异性金融政策,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影  
基于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和区域间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依据测算出的2010—2019年我国各省(区、市)四部门金融杠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数据,考量我国四部门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结果显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特征;由于金融杠杆部门结构和所在区域的不同,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溢出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间外溢效应明显,忽视该区域间溢出,将不利于准确评估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擎  刘军  毛锐  
基于"CAMELS"评级体系构建区域银行业风险系数,计算大型、中型、小微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从全国和地区层面系统性地研究杠杆率水平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大型企业杠杆率的提升将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而中小型企业杠杆率提升将降低区域性金融风险;东部地区企业杠杆率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与全国保持一致,中部地区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杠杆率会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西部、东北地区影响则不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会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稳杠杆和防控区域性金融风险政策的制定应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智勇  何剑  张梦婷  
本文动态识别杠杆波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变关系,并选择中国三次“去杠杆化”的关键时期,详细刻画杠杆波动的传导效应。研究表明:一方面,杠杆波动在短期会显著累积系统性风险,该效应受经济形势与政策干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长期则对风险无明显影响。在间接渠道下,杠杆波动短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负交替”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则同步抑制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扩内需”举措能稳健抑制风险,而“防风险”则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桂虎  郭金龙  
宏观杠杆率高和经济出现结构性扭曲是当前一些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二者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使用国际清算银行(BIS)、华尔街日报社与美国传统基金会等统计的全球35个国家1995~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面板logit等模型对宏观杠杆率、结构性扭曲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宏观杠杆率偏低时对经济自由度较为有利,但伴随着宏观杠杆率数值的增加,就会对经济自由度形成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前者数值越大,起到的抑制作用就越大,即引致的结构性扭曲也越大;在"宏观杠杆率拐点后阶段",一国经济的结构性扭曲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上升,甚至会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最后,本文通过对中国的情况进一步分析,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