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2)
2023(16536)
2022(14035)
2021(12736)
2020(10773)
2019(24119)
2018(23475)
2017(45193)
2016(24530)
2015(27127)
2014(26581)
2013(26103)
2012(24056)
2011(21693)
2010(21802)
2009(20789)
2008(19903)
2007(17902)
2006(15699)
2005(13960)
作者
(72088)
(60104)
(59751)
(57064)
(37695)
(28999)
(27454)
(23520)
(22488)
(21092)
(20335)
(20031)
(18853)
(18786)
(18630)
(18560)
(18508)
(17727)
(17449)
(17271)
(15096)
(14630)
(14502)
(13758)
(13555)
(13317)
(13281)
(13207)
(12068)
(12027)
学科
(97806)
经济(97702)
管理(67326)
(65537)
(52013)
企业(52013)
方法(43070)
数学(38286)
数学方法(37961)
中国(32435)
(28411)
金融(28409)
(28053)
(27546)
银行(27482)
(27281)
(26516)
地方(22831)
(21908)
业经(21818)
(21025)
贸易(21011)
(20449)
(20191)
农业(18858)
(17306)
财务(17274)
财务管理(17232)
企业财务(16367)
环境(15549)
机构
学院(349954)
大学(348213)
(143628)
经济(140654)
管理(129704)
研究(118113)
理学(112412)
理学院(111068)
管理学(109170)
管理学院(108538)
中国(94041)
科学(74292)
(72027)
(67562)
(64825)
(60612)
中心(56047)
研究所(55393)
业大(55028)
财经(54495)
农业(51846)
(51464)
(49378)
经济学(45438)
(44923)
北京(44538)
师范(44356)
(42328)
(41775)
经济学院(41583)
基金
项目(236013)
科学(184905)
基金(171250)
研究(167685)
(151484)
国家(150245)
科学基金(127271)
社会(107801)
社会科(102358)
社会科学(102327)
(93422)
基金项目(91404)
自然(82629)
自然科(80742)
自然科学(80714)
自然科学基金(79256)
(79154)
教育(76669)
资助(68650)
编号(67415)
重点(54063)
成果(53898)
(52194)
(51419)
(49998)
创新(46821)
课题(46468)
科研(46075)
国家社会(44997)
计划(44396)
期刊
(152077)
经济(152077)
研究(98696)
中国(62446)
学报(59924)
(58237)
科学(52577)
(51082)
(44280)
金融(44280)
管理(43966)
大学(43748)
学学(41770)
农业(38668)
教育(31486)
财经(26688)
技术(26620)
业经(26227)
经济研究(25633)
(22907)
问题(20921)
(19899)
(17813)
商业(17212)
(17168)
理论(16804)
技术经济(16610)
科技(15947)
统计(15930)
实践(15146)
共检索到506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邓薇  颜洁  
本文在对金融排斥测度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金融服务的可得度、使用度和使用效用三个维度构建金融排斥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份2005—2012年的金融排斥状况进行测度,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金融排斥的空间特征,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的金融排斥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考察期内,经济增长与金融排斥正相关,产业结构与金融排斥负相关,人口结构对金融排斥具有显著影响,而交通便利程度却并未如预期般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等政策建议,以缓解区域金融排斥现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德勇  田园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服务业也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但是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金融排斥的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排斥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排斥程度最小,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排斥程度与文盲率和女性人数呈正比,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以及金融机构数量呈反比,与政府支持、人口规模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在治理金融排斥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政策引导性作用,转变居民观念,结合各地区表现调整政策侧重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晓林  徐虹  
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汇兑等最基本的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本文以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作为农村金融排斥状况的代理变量,从金融供给方视角分析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因素。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金融基础设施状况差的县域更易受到金融排斥。分机构考察表明,商业银行在进行网点布局时更多地关注城镇人口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而农村信用社在进行网点布局时主要关注人口规模变量(尤其是乡村人口规模),收入变量不显著。考虑到我国县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OLS的均值回归并不能反映所考察问题的全貌,本文运用具有更高稳健性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各因素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德锋  卢亚娟  方金兵  
利用2009年江苏52个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从金融排斥的形成机制角度分析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破解金融排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就业等经济因素、人口年龄结构、金融基础设施及政策因素是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重要影响因素;村镇银行发展受就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开放度的正向影响,同时受税收政策的负向影响,而且村镇银行发展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基础设施的限制,倾向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高的人群,在破解金融排斥问题上已经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沛星  王修华  
本文基于省际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指数从0.91跨度到0.39,区域差异明显;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因素、金融效率因素、就业因素和农业化水平;缓释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及其区域差异应从成因及影响因素切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鲁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内在机理,提出农村金融排斥六维度假设,并构建农村金融排斥模型(EXCLUDED)和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的测算指标。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多维复杂的体系,影响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最主要因素为价格排斥和营销排斥,且政府财政支农、调控利率等干预手段在省域范围内存在失灵,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在省域范围以及地域范围内差异较大,同时农村金融六个维度排斥程度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排斥问题需打"金融组合拳",促进中国各省市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万基  
农村金融排斥是指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有限的这样一种阶段性农村金融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法对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地区贷款贡献率、就业人员数以及农业化水平是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差异性区分,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化程度,排斥指数从0.94跨度到0.41,区域化的差异极其明显。最后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排斥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并结合国内地区性农村的实际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芳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从金融排斥的角度展开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户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农户金融排斥现象多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惠普理念的指导下,加大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芳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从金融排斥的角度展开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户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农户金融排斥现象多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在惠普理念的指导下,加大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金融排斥问题。为研究农户受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陕西省47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户是否受到贷款排斥即受到家庭中是否有成员担任村干部或是否有亲戚朋友在当地金融机构工作、农户家庭的年纯收入、农户家庭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户主的文化水平等四个因素的影响;农户是否受到储蓄排斥即受到农户家庭的年纯收入、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数量、农户对金融机构是否信任、农户家庭是否拥有电脑、农户家庭距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等五个因素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都表明我国各省区金融排斥程度状况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为研究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Tobit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计量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的省际差异受地区工商业化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住房拥有状况、信息技术水平、地理特征、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显著。根据计量结果,文章提出了要破解金融排斥难题需要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要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满霖  王艳红  夏洁  
在当前中国新常态大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金融的新常态。通过对国内外金融包容的文献梳理,对金融包容从金融排斥、金融生态角度进行辨析,详述了金融排斥到金融包容的发展过程及两者异同点,分析了金融生态各层面对金融包容水平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改善金融生态各层面提高金融包容水平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未来的金融包容性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  何婧  臧日宏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法,基于吉林省39个县的数据,对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吉林省县域金融排斥严重,金融排斥指数FEI(Financial exclusion index)>0.5的县占44%;2)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FEI>0.5的县,50%以上分布在东部地区;3)东部地区半数以上的县FEI≥0.5;4)第一产业比重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则农村金融排斥越严重;5)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村金融贡献度越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金融排斥程度越低。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应该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霖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内涵与扩展、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金融的协调发展,同时指出深化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的前景和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文美  曹强  
文章通过建立两个博弈: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贫困户与合作社之间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扶贫的困境,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政府对不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进行惩罚(θF)大于政府对该过程进行监督的成本(E)时,即θF>E时,政府与贫困户的演化博弈有两个均衡解。第二,在θ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