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8)
2023(18133)
2022(15494)
2021(14586)
2020(12391)
2019(28945)
2018(28311)
2017(54611)
2016(29490)
2015(33329)
2014(33069)
2013(33002)
2012(30671)
2011(27596)
2010(27640)
2009(25985)
2008(24959)
2007(21971)
2006(18970)
2005(17117)
作者
(84713)
(70699)
(70229)
(67247)
(44904)
(33929)
(32221)
(27724)
(26746)
(25114)
(24005)
(23852)
(22361)
(22120)
(21988)
(21903)
(21261)
(20830)
(20309)
(20209)
(17468)
(17392)
(16962)
(15955)
(15918)
(15703)
(15606)
(15552)
(14189)
(14055)
学科
(120715)
经济(120581)
管理(82151)
(81120)
(65031)
企业(65031)
方法(56419)
数学(49661)
数学方法(49194)
中国(37378)
(33852)
(32465)
(29579)
金融(29576)
(28370)
银行(28315)
(27233)
业经(26160)
(25961)
地方(24437)
(24436)
(24099)
贸易(24082)
(23464)
农业(23361)
(20795)
财务(20720)
财务管理(20675)
企业财务(19681)
理论(18589)
机构
大学(420905)
学院(417267)
(174498)
经济(170888)
管理(162964)
研究(144089)
理学(141182)
理学院(139627)
管理学(137291)
管理学院(136557)
中国(113768)
(89431)
科学(88119)
(79392)
(72833)
(69964)
中心(67085)
研究所(66694)
财经(64092)
业大(62307)
(59095)
(58406)
北京(57144)
农业(55042)
经济学(54303)
(54103)
师范(53591)
(51778)
经济学院(49285)
(48357)
基金
项目(284368)
科学(223001)
基金(207673)
研究(207051)
(181222)
国家(179736)
科学基金(153399)
社会(131183)
社会科(124390)
社会科学(124356)
基金项目(109931)
(108674)
自然(99108)
自然科(96802)
自然科学(96773)
自然科学基金(95034)
教育(94148)
(92094)
资助(86157)
编号(84193)
成果(68506)
重点(63799)
(63641)
(60784)
(58778)
课题(57205)
创新(54977)
科研(54711)
国家社会(54538)
教育部(54491)
期刊
(183625)
经济(183625)
研究(124062)
中国(77480)
学报(67441)
(63447)
科学(61364)
(59907)
管理(56300)
大学(50580)
学学(47590)
(47563)
金融(47563)
农业(43457)
教育(41870)
技术(33853)
财经(31219)
经济研究(30648)
业经(28730)
(26697)
问题(24144)
(23180)
图书(21394)
理论(20694)
技术经济(20341)
(20271)
(19439)
科技(19002)
实践(18679)
(18679)
共检索到611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雄  张庆红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数据,从贫困状态、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角度测度农户贫困状况,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金融包容对农户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包容能够显著减缓农户贫困;分区域来看,金融包容减缓西部地区农户贫困的效应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包容可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创业和教育人力资本提升来减缓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申祥  刘生龙  李强  
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本文从贫困率、贫困强度和贫困深度三个角度测度了农村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贫困发生与否、贫困强度和贫困深度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从农户和社区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对农村减贫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对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农村自来水设施的可获得性对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多种情形的回归分析中均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农村如何进一步实施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张全红  
资产扶贫具有重要的主体培育和增能作用。本文在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多维资产贫困指数,运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特征事实和非正规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资产缺乏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的资产积累都不理想;农村土地与住房的资产效应太弱导致高收入家庭将财富转化为住房资产时遭受了更严重的"隐性剥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与资产积累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分配作用,其更多地有利于中高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的减缓,由此扩大了农村中高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不平等程度。据此,应着手构建资产扶贫的政策体系,这对于乡村振兴及资产扶贫赋予脱贫人口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期刊] 预测  [作者] 武丽娟  徐璋勇  
本文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1省(市、区)497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匹配得分法(PSM),对支农贷款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支农贷款对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具有负向作用,对非贫困农户的收入增加影响具有正向作用。另外,农户教育背景、政治关系资本、家庭规模和贷款需求构成了农户能否获得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本文从实施瞄准性的金融扶贫政策和提升农户获得贷款能力两方面提出金融帮助贫困农户脱贫及脱贫农户致富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晓倩  李青  
[目的]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对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18年4 445份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收入和贫困脆弱性2个维度入手,构建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分析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结果](1)在收入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水平相比于未流转户高12.07%,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工资水平的差异是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2)在贫困脆弱性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贫困脆弱性比未流转户低5.13%,西部地区贫困脆弱性水平为0.419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从土地流转方式来看,土地转出户的贫困脆弱性比土地转入户显著低0.018,通过PSM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特征出台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利佳  张国俊  周春山  
以821份问卷数据为基础,采用Probit模型对广州市边缘区居民金融包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市边缘区储蓄包容水平较高,贷款包容水平较低。(2)居民个体特征对金融包容的影响较大,如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年龄等。家庭资产与负债等家庭财富因素对贷款包容有一定影响,但对储蓄包容作用不显著。(3)银行网点设置评价与网络使用对储蓄包容有一定影响,但对贷款包容无显著影响。(4)个人发展乐观度对贷款包容影响显著但与储蓄包容关联不大。(5)广州边缘区居民金融包容状况是在金融供求双方特征、网络风险防范能力与制度保障水平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加强新型金融机构建设、发展数字金融、完善信用制度环境等是提升居民金融包容的重要举措。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丽娟  徐璋勇  
文章利用全国27省份517个村庄的4023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和相对贫困水平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不明显;在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的下降,但增加了相对贫困并抑制了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其发展战略实施的区域差别化,以实现普惠金融积极效应的最大发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卫星  徐芊  王宫  
投资者主观能力感受对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有显著影响。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根据家庭户主对市场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以及能力水平感受构建指标,发现居民家庭主观能力感受对居民家庭市场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研究也发现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健康状况等均会显著影响居民家庭的主观能力感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春红  解垩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本文采用财政流动剖面和财政流动矩阵两种方法测度了中国农村的财政流动,并计算了中国农村各类公共转移支付的反贫困效率。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和税费系统减少了农村不平等和贫困;虽然税费表现出了累退特性,但转移支付和税费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是累进的;从政府转移支付的各种类看,五保户补助、无保障老人补助、低保、特困户补助及退耕还林补助这些种类的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的瞄准较好,其减贫效率相对较高,溢出效应也相对较小;把养老金作为公共转移支付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发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顺奇  刘晨  罗伟  
减少贫困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优先任务;外商投资可以直接增加国内的劳动力需求,同时通过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提升国内人力资本和工资水平等方式,促进劳动者收入增加、减缓国内贫困。因此,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全面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减贫进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提升了我国居民包括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结果显示,外资进入程度提升1%,则流动人口贫困率可下降约0.3%-0.5%。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来自非避税地、内销型的外商投资有较强的减贫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成奎   任飞容   白积洋  
利用中国家庭调查微观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平等的直接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直接降低了城市和农村地区贫困的持续性,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和增长效应,但对收入不平等具有马太效应,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库兹涅茨效应和门槛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在银行贷款可获得性和贷款额度、居民创业成功概率以及人力资本提升等方面的差异性,解释了马太效应存在的原因。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减轻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马太效应。因此,应当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和传播,同时实施合适的财政政策,这是减轻数字普惠金融收入分配马太效应的有效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城市聚集经济是指产业活动在城市聚集所产生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外部规模经济收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构建企业生产率决定模型,对中国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劳动力市场共享、技术外溢为企业提供了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构成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影响最强,技术外溢次之,劳动力市场共享较弱。基于分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微观基础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强化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的关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鹏  张鹏  
利用1999-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全国层面上,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减贫作用在跨越门槛值之后显著增强。(2)区域层面上,在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收敛门槛,金融的减贫作用在跨域门槛值之后呈收敛趋势;在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加速门槛,金融的减贫作用在跨越门槛值之后显著增大;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分化门槛,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在门槛值前后呈现不同的减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农村金融减缓贫困的最佳区域为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应更多地通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关元  雷敏  刘勇  
本文分析了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CHFS)的微观调查数据,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区域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巨大差异。通过Probit模型作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东部区域还是中西部区域,是否参加社保和医保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概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因素。中西部家庭收入对风险资产投资概率的贡献率远大于东部。东部教育对风险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远大于中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