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3)
- 2023(15719)
- 2022(13500)
- 2021(12924)
- 2020(10682)
- 2019(24748)
- 2018(24229)
- 2017(46603)
- 2016(24795)
- 2015(27846)
- 2014(27168)
- 2013(26862)
- 2012(24611)
- 2011(22073)
- 2010(21849)
- 2009(20529)
- 2008(19248)
- 2007(16519)
- 2006(14708)
- 2005(13230)
- 学科
- 济(93684)
- 经济(93573)
- 管理(68290)
- 业(64845)
- 企(54348)
- 企业(54348)
- 方法(43032)
- 数学(37546)
- 数学方法(37184)
- 银(34827)
- 银行(34680)
- 中国(33519)
- 行(33089)
- 融(31579)
- 金融(31577)
- 制(26449)
- 财(25884)
- 农(24375)
- 业经(21489)
- 贸(19959)
- 贸易(19937)
- 易(19495)
- 地方(19109)
- 学(18811)
- 务(16900)
- 财务(16832)
- 财务管理(16799)
- 农业(16355)
- 理论(16318)
- 企业财务(16005)
- 机构
- 大学(336422)
- 学院(333810)
- 济(139008)
- 经济(136051)
- 管理(131903)
- 研究(113848)
- 理学(113392)
- 理学院(112189)
- 管理学(110400)
- 管理学院(109825)
- 中国(98564)
- 京(71762)
- 科学(67051)
- 财(65146)
- 所(55822)
- 中心(54206)
- 财经(52406)
- 研究所(50975)
- 农(50427)
- 经(47857)
- 江(47071)
- 北京(45991)
- 业大(45852)
- 经济学(43364)
- 范(42948)
- 师范(42590)
- 院(41092)
- 农业(39613)
- 州(39491)
- 财经大学(39422)
- 基金
- 项目(227281)
- 科学(179131)
- 研究(169438)
- 基金(166389)
- 家(143877)
- 国家(142701)
- 科学基金(122833)
- 社会(107615)
- 社会科(102110)
- 社会科学(102086)
- 基金项目(87790)
- 省(85714)
- 自然(78290)
- 教育(77312)
- 自然科(76502)
- 自然科学(76486)
- 自然科学基金(75116)
- 划(72873)
- 编号(69183)
- 资助(68965)
- 成果(56272)
- 部(51160)
- 重点(50590)
- 发(48357)
- 创(47584)
- 课题(46999)
- 国家社会(44698)
- 教育部(44543)
- 创新(44394)
- 大学(43464)
- 期刊
- 济(146770)
- 经济(146770)
- 研究(105869)
- 中国(64906)
- 融(54568)
- 金融(54568)
- 学报(49174)
- 财(48623)
- 管理(47380)
- 科学(46451)
- 农(45753)
- 大学(37681)
- 教育(36253)
- 学学(35304)
- 农业(30374)
- 技术(26690)
- 财经(25659)
- 经济研究(24937)
- 业经(22652)
- 经(21856)
- 问题(18502)
- 理论(18155)
- 图书(17100)
- 实践(16526)
- 践(16526)
- 贸(16343)
- 业(16078)
- 国际(15388)
- 技术经济(15061)
- 世界(14829)
共检索到504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王晓婷 沈沛龙
金融包容作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新理念,是平衡金融体系安全、效率和公平的标准。以金融包容理念下当前中国银行监管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模型,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末至2014年末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监管标准的变化反而降低了全体样本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安全,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当前急需树立包容性监管理念,以金融包容理念来构建金融监管体系,将提高金融包容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加贫困低收入人群多种金融包容服务为目标,大力发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等机构,并实行监管差异化,加强监管有效性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冬梅
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体制与流程再造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问题较多。处理好银行业的监管问题可以起到助推银行顺利转型、确保改革成功的重要作用。具体对策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采取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方针;实施先分业、后集中的监管方式。
关键词:
银行转型 银行监管 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金融包容性发展是包括中国在内各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课题。许多国家正有效利用手机银行渠道为众多无法享有正规金融服务的低收入群体获取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主导和非银行主导两种典型模式,而后者对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贡献更大。与传统网点银行相比,手机银行产生了新风险,一些成功运营的国家在电子货币发行、货币支付系统、代理商、反洗钱及恐怖融资、消费者保护等方面都积累了控制新型风险的监管经验。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走出当前手机银行发展模式及相应监管政策的误区和盲点,将重心转向促进农村金融的包容性发展。
关键词:
手机银行 金融包容 发展模式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有效银行资本监管涉及降低银行倒闭风险所得到的社会收益与抑制金融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理想的银行资本监管应随着这些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而调整,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成为对银行资本监管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标准化模式还是内部模型法都是对银行具体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法的约束,整体监管模式建立在预先承诺制的基础之上,注重激励相容、发挥市场约束和银行自身管理的作用,在适用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比内部模型法具有优势。
关键词:
银行资本监管 激励相容 整体监管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高倩倩 范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银行系统实行审慎监管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相关监管机构的共识。但目前银行系统的监管研究多为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缺乏,尤其是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并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定量研究未见。本文首先利用中国2008至2015年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数据构建动态的中国银行网络系统模型,然后使用Component VaR、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ΔCoVaR四种风险分配机制研究中国银行网络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方法。研究表明: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宏观审慎监管能够有效提升其稳定性,并且四种机制相比之下,ΔCoVaR的监管效果最为显著,而Incremental VaR则相对较差。此外,通过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Component VaR机制下的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的总资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时宏观审慎资本可以根据银行的总资产来设置;而ΔCoVaR机制下则不相关,因此宏观审慎资本可以依据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大小来设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菲 姜旭朝
本文提出了以既定银行监管目标实现程度为银行监管效率的定义,构建了我国银行监管效率评价模型,通过选取1998~2007年的银行业数据,分析检验了银行监管效率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3年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处于改进提升的状态,然后以2003~2005年为拐点呈略微下降,2005~2007年略成上升态势。从政策背景上看,在2004年前后我国先后出台了较为审慎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指标水平值下降,这成为影响银行监管效率趋势变化的制度性原因。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监管效率 监管目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奚宾
新常态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几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折射出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和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提出了包括整合监管架构、提高监管能力、加强执法力度和整合其他信息在内的多项监管建议,以期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关键词:
新常态 非银行金融机构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海二
全球手机渗透率超过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加之ICT、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引致了无网点银行服务的出现,使得手机银行拓展了交易边界。通过引入代理商,非洲国家已经成功运用手机银行来弥补金融空白,很好地解决了金融包容的问题。而手机银行在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时关键在于定价,考虑到金融包容和手机银行网络规模经济效应,其定价不宜太高,考虑到风险补偿,其定价也不宜太低。此外,手机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蕴含一定风险,需要监管部门进行合理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芙蓉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作为一位资深的银行监管者,首先请您谈谈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形成的背景。蔡鄂生:的确,我的工作生涯几乎都在做金融管理与金融监管。1975年,我从部队复员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海淀区办事处工作,1978年恢复高考,我又进入山西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学习。1982年2月毕业后我又回到了人民银行。1984年,金融行政管理司在人民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石晓军 郭金龙 郑海涛
基于中国银行保险的特殊性和中国银行保险目前的发展状况,实施监管干预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监管干预的实质是利用监管的力量形成保险公司的策略联盟,以集体的力量改善保险公司在银行保险博弈中的劣势地位,促进中国银行保险市场的公平与效率。监管干预可以改善保险公司的地位,促进公平秩序形成;促进银行保险的合作创新,提高效率;促进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提高竞争力。监管干预的主要风险有:监管机构自身松懈干预策略的力度;银保市场会出现暂时性回落的风险;小型的、特别是新的保险公司的经营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监管者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干预策略的力度;对具体的干预措施不断评估和优化,以适应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银行保险 监管干预 行业自律公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鉴于全球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两面性,国际主要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监管改革,改善传统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以期在发挥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通系统重要性作用的同时,克服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稳定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和政策设计,为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实现金融体系稳定提出有益启示。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影子银行 国际监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好文 陈璐
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约束条件下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监管绩效,是金融监管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结构对于监管的重要性,认为声誉机制的建立可以降低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运用KMFW模型,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银行声誉机制减少违规动机的过程,指出应该注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将外部监管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促使银行自发选择接受监管且减少进行高风险投资的动机,这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策略。结合我国实情,本文提出可通过银行风险评级、建立可置信的惩罚机制、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构、改进监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和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措施,建立健全银行声誉机制,以进一...
关键词:
信息约束 金融监管 声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