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9)
2023(11519)
2022(9267)
2021(8315)
2020(7069)
2019(15731)
2018(15305)
2017(30073)
2016(15703)
2015(17221)
2014(17154)
2013(17118)
2012(15462)
2011(13680)
2010(14360)
2009(14464)
2008(13798)
2007(12828)
2006(11527)
2005(11063)
作者
(43177)
(36087)
(35803)
(34058)
(23005)
(16941)
(16317)
(13672)
(13565)
(12947)
(12390)
(12042)
(11854)
(11438)
(11298)
(10967)
(10578)
(10554)
(10193)
(10114)
(8917)
(8707)
(8644)
(8246)
(8140)
(8088)
(7999)
(7993)
(7028)
(6981)
学科
(81674)
(75609)
企业(75609)
(71815)
经济(71697)
管理(67837)
(30187)
方法(29199)
业经(27916)
(27647)
金融(27645)
(24860)
银行(24843)
(24286)
(24070)
(22973)
(22634)
财务(22607)
财务管理(22582)
中国(22572)
企业财务(21511)
数学(21475)
数学方法(21352)
农业(18169)
(16539)
技术(16415)
体制(14805)
(14210)
理论(13816)
(13813)
机构
学院(230429)
大学(225088)
(105212)
经济(103309)
管理(94738)
理学(80407)
理学院(79727)
管理学(78952)
管理学院(78518)
研究(69474)
中国(64152)
(56220)
(45368)
财经(43213)
(39039)
(36353)
科学(35270)
(34044)
中心(33997)
(33165)
经济学(32732)
财经大学(31918)
经济学院(29627)
研究所(28838)
商学(28775)
(28742)
商学院(28529)
北京(28438)
业大(28158)
农业(26192)
基金
项目(140290)
科学(113705)
研究(107828)
基金(104925)
(87755)
国家(86909)
科学基金(78060)
社会(72690)
社会科(69173)
社会科学(69157)
基金项目(55141)
(55018)
教育(48109)
自然(47877)
自然科(46840)
自然科学(46829)
自然科学基金(46092)
(43805)
编号(42688)
资助(42355)
成果(34438)
(34083)
(33377)
(33258)
(32103)
重点(30700)
国家社会(30436)
创新(30116)
(30042)
(29241)
期刊
(124031)
经济(124031)
研究(73219)
(49216)
中国(46444)
管理(42223)
(40199)
金融(40199)
(33865)
科学(27011)
学报(25400)
财经(22978)
农业(22122)
大学(21624)
业经(21266)
技术(20938)
学学(20839)
(19696)
经济研究(19001)
教育(16731)
问题(15757)
财会(14338)
技术经济(13900)
(13451)
(12931)
现代(12649)
国际(12424)
世界(12163)
会计(12092)
商业(11246)
共检索到365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旻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未来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的宏伟蓝图,其中,围绕制造业提出的“制造强国”目标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金融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东智  李康乐  董华香  
金融业要坚持初心和使命,服务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助力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稳定并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而金融则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好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初心和使命。
关键词: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立彬  陆晔翎  张箫箫  
本文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论述在全球化产品内分工背景下,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最终消费品进口壁垒的下降对中国品牌与中国制造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认为,由于中国制造业同时具备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劳动力成本、全球最完备产业链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市场规模三大优势,而且中国制造业规模巨大很难找到转移的承接方,机器替代人的可能性提升,使积极扩大进口不但不会对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中国"人均中等,总量第二"的基本国情使中国可以同时兼得在品牌培育和制造两个领域的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历捷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制造业集聚与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也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持续扩大的主要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抑制了整体消费规模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首先总结了制造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及其对消费扩大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制造业空间分散促进消费全面扩大的影响机制及实现路径。结论认为: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抑制经济增长率和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制造业空间扩散能够从提高弱势区域居民收入水平和乐观预期、促进弱势区域社会财富积累、降低强势区域竞争压力和生活成本及促进供给侧升级四个方面促进消费扩大。制造业空间扩散促进消费全面扩大的实现路径重点在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关键领域和技术的突破、加快中西部产业配套建设、加快构建中西部城市群及做强中西部对外贸易流通能力四个方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星翰  戴翔  何启志  
从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从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角度看,扩大服务业开放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国外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直接进入制造业;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等反向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本土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上述两种途径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究竟会产生何种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经验分析。本文在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并形成待检验假说基础上,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总体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但上述两种作用机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具体而言,依托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不利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而依托本土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如何依托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而实现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优化,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澄荣  
目前福建制造业配套能力还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等问题。福建要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的有利机遇,强化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推进开发区整合转型,加强闽台产业合作,促进内外资企业的有机对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萍  
<正>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从构建长效机制、增强业务动能、提升服务质效、实现精准直达等方面全力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东莞是制造业大市,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城市特色,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18家。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从构建长效机制、增强业务动能、提升服务质效、实现精准直达等方面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剑辉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2021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冬妮  
当前,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对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都是牵动全局、把握主动的关键所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性性凸显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为扩大内需提供动力,对应对外部需求冲击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的重要动力,是产业结构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泉红   王云平   徐建伟   任继球   张成鹏   盛如旭  
扩大制造业投资,对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济宁、柳州、深圳等地实地调研发现,多地扩大制造业投资呈现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促进民间投资加快恢复、传统新兴产业共同发力、链群化招商和大项目带动、央地共谋发展等经验。但各地扩大制造业投资还面临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有待巩固、企业投资动力尚需持续加强、优质项目招引竞争激烈、相关投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等挑战。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巩固重点投资领域工作,优化要素综合保障,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支持力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闫新宇  
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这一视角,从多个层面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不断深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也趋于升级;同时,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主动融合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但扩大开放对制造业高端需求的带动作用还不显著。因此,应深入推进北京全域服务业扩大开放,发挥北京科创、金融优势,构建产业融合链条,推进高端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彰  
<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下简称“三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目前,我国对制造业“三化”的范畴没有作出明确定义。为了讨论上的方便,笔者将“高端化”定义为发展可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目标的中间品和高端耐用消费品,如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电子设备等;将“智能化”定义为创新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通信电子设备、信息和软件服务等;将“绿色化”定义为提升制造业节能减排水平,如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储能电池等。
关键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平   谭喻萦  
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模型,将制造业企业资产配置决策引入企业价值产生及波动机制,剖析了资本积累中产业资本与金融投资的动态配置决策及其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并基于2003—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论证了在资本配置中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与其价值增长整体呈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积累初始分配时适度增加金融投资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强度呈现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采用动态指标刻画企业扩大金融活动的行为并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企业价值与动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双门限效应,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存在适度区间,其动态调整与期初资本配置及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性有关。在缓慢增长阶段金融投资增长率较低时企业扩大金融投资可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在再分配时可反哺产业资本;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拐点时,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将对企业价值产生负效应;而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金融投资将对企业价值增长再次产生促进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平   谭喻萦  
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模型,将制造业企业资产配置决策引入企业价值产生及波动机制,剖析了资本积累中产业资本与金融投资的动态配置决策及其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并基于2003—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论证了在资本配置中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与其价值增长整体呈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积累初始分配时适度增加金融投资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强度呈现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采用动态指标刻画企业扩大金融活动的行为并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企业价值与动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双门限效应,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存在适度区间,其动态调整与期初资本配置及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性有关。在缓慢增长阶段金融投资增长率较低时企业扩大金融投资可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在再分配时可反哺产业资本;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拐点时,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将对企业价值产生负效应;而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金融投资将对企业价值增长再次产生促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