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3)
2023(13433)
2022(11730)
2021(11129)
2020(9230)
2019(21366)
2018(21489)
2017(41018)
2016(22103)
2015(24620)
2014(24257)
2013(23620)
2012(21163)
2011(18981)
2010(19033)
2009(17893)
2008(16428)
2007(13892)
2006(12436)
2005(10990)
作者
(59519)
(48842)
(48621)
(46511)
(31078)
(23300)
(22293)
(18974)
(18728)
(17383)
(16812)
(16335)
(15346)
(15243)
(15160)
(14986)
(14424)
(14421)
(13970)
(13950)
(12190)
(11918)
(11660)
(11102)
(11076)
(10901)
(10876)
(10798)
(9802)
(9523)
学科
(80253)
经济(80153)
管理(60721)
(57283)
(49554)
企业(49554)
方法(36524)
数学(31674)
数学方法(31326)
(27815)
金融(27813)
中国(27697)
(26105)
银行(26072)
(25172)
(23325)
(21197)
(20466)
业经(19744)
地方(17873)
(16225)
理论(16011)
(15070)
财务(15004)
财务管理(14978)
(14664)
贸易(14650)
(14259)
企业财务(14236)
农业(14141)
机构
大学(292365)
学院(292040)
管理(115872)
(115653)
经济(112976)
理学(99857)
理学院(98824)
管理学(97133)
管理学院(96620)
研究(96300)
中国(79382)
(61522)
科学(57788)
(55968)
(47220)
中心(45902)
财经(44245)
研究所(42972)
(42478)
(41616)
业大(40863)
(40214)
北京(39145)
(38758)
师范(38425)
(35097)
经济学(35019)
(34737)
财经大学(33172)
农业(32878)
基金
项目(199085)
科学(156072)
研究(150010)
基金(143115)
(123009)
国家(121938)
科学基金(105276)
社会(93027)
社会科(88165)
社会科学(88142)
(77969)
基金项目(76112)
教育(69209)
自然(67384)
自然科(65788)
自然科学(65775)
(65230)
自然科学基金(64564)
编号(62989)
资助(59074)
成果(51407)
重点(44331)
(43688)
课题(42931)
(42346)
(41955)
项目编号(39428)
创新(39031)
教育部(38104)
大学(37972)
期刊
(125719)
经济(125719)
研究(91558)
中国(57181)
(43288)
金融(43288)
学报(42481)
(42057)
管理(41969)
科学(39469)
(38692)
教育(36969)
大学(32566)
学学(30377)
农业(26170)
技术(24688)
财经(21252)
业经(20768)
经济研究(20723)
(18061)
理论(16151)
图书(15491)
问题(15455)
实践(14956)
(14956)
科技(13346)
现代(13220)
技术经济(12842)
商业(12829)
(12717)
共检索到436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维刚  陈继祥  
始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贸易体的中国,应该通过加强国际协调,促进人民币由区域货币走向国际货币,这样既可以减少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带来的汇率变动冲击,又可以打通内部经济均衡调节外部均衡的传递路径,提升我国调节内外经济均衡政策的主导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祥云  朱钧钧  郭朋  
本文使用DCC-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程度(VIX指数、TED利差)与人民币NDF汇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前,VIX指数与NDF之间没有明显关系,金融危机后相关系数迅速增加,并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直到2012年8月中旬,之后出现了明显下降。我们认为,这种相关关系的时变性源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主要因素的时变性。TED利差则在总体上与NDF相关性不显著,只在危机"紧急"阶段才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与TED利差的自身特点有关。我们还在理论上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NDF的传导渠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笔者认为,到2010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可能升值到6.5~6.6的区间。至于更长维度的人民币汇率走向,则取决于未来的经济基本面与外部压力的演变,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管涛  
自1997年7月2日,泰国放弃实施13年之久的盯住汇率政策,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其国内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逐渐蔓延,演变成波及整个东南亚乃至全球的金融动荡。 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一直面临强大的压力,尤其在外汇市场上抛盘如涌,令实力较为雄厚的本地货币当局也显得捉襟见肘(如泰国1996年底外汇储备达到396亿美元,相当于本国6.9个月的进口额,远高于3个月的国际适度储备规模标准,而新加坡的外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智  秦毅  
定性地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面临的潜在恶性循环,并指出导致该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国际、国内经济的失衡。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失衡,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正效应将被抵消,中国经济将面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两难选择,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易诚  
改革汇率制度是泰国货币当局针对金融动荡而采取的第一个政策步骤。由于泰国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动,钉住汇率制度的不适应性愈显突出,并成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浮动汇率制度的采用,短期内必然会引发许多新问题和一时的混乱;但长期来看,它将带给泰铢一个符合其实际价值的汇率,刺激泰国出口增长,并引导金融市场逐步趋于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比较,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何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方案,继而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岳占崴  Urban Jermann  魏斌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模型估计两方面入手,探讨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价格。尽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仍然是一个不易琢磨的课题。自201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取更透明、更市场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控政策。该政策旨在市场供求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爱俭  王岩  林楠  
本文从纳入金融安全的均衡汇率研究探讨出发,选取 ERER 模型的基本架构作为创新的工作母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模型,尝试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趋势及再次调整的时机把握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指出在近期内人民币名义汇率动态将更多表现为渐进升值与阶段性调整,并且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调控方式沿革是推进中国经济由开放走向更加开放并逐渐实现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权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相互提供流动性支持。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各层级的流动性救援设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由于东亚地区尚未进入汇率协调阶段,建立在丰富流动性资源基础上的东亚各层级流动性救援设施的有效性不足。若将这些流动性资源用于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则有助于区域金融稳定,同时可为区域货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在参与东亚金融合作进程中,应积极主张区域金融市场发展路径,并籍此助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魏琪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大国经济体,中国受限于当前外汇市场规模、深度和参与者风险意识,逐步选择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资本项目有序开放背景下的合理选择,有利于人民币相对于贸易国家货币的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的扩大和双向波动预期的形成对于提高外汇市场的深度、效率和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  
自2006年底至今,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的现象引人关注。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定量宽松与输入性通胀等角度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在"外升内贬"与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应如何选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呢?本文在剖析各种机制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个评估框架,对各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从当前的汇率机制逐渐过渡至BBC制度,将是中国政府的最优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杰  李蕾  
文章通过Frankel&Wei模型及汇率波动走势图直观对比,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汇率影响程度,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超调";人民币波动幅度竟要远远高于同时期内欧元、日元波动幅度,汇率形成机制灵活性与自主性没有具体体现。汇改之初2%升值幅度并不到位,导致了人民币汇率持续单向运动以及央行被迫频繁入市干预。要建立真正参考一篮子货币弹性汇率制,就必须将矫正币值失衡与完善汇率机制两个问题综合考虑,才能做到不顾此而失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帆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逻辑和历史过程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实行市场基础上的单一浮动汇率,结束了牌价汇率、调剂汇率、个人调剂汇率、黑市汇率4种汇率并存的复杂局面。新的汇率将对国民经济和企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并且有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前途。为此,有必要从历史、现状到未来,进行一番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敏  柳欣  
本文论证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博弈结构中,我国相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来说依然处于从属的弱势状态,未来人民币的汇率政策应超越贬值或升值的思维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