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2)
2023(15730)
2022(13129)
2021(12096)
2020(10037)
2019(22502)
2018(22160)
2017(42535)
2016(22147)
2015(24943)
2014(24304)
2013(23991)
2012(22230)
2011(20081)
2010(20267)
2009(19445)
2008(18363)
2007(16202)
2006(14680)
2005(13700)
作者
(60190)
(50125)
(49810)
(47648)
(31804)
(23910)
(22581)
(19229)
(19077)
(17764)
(17383)
(16839)
(16020)
(16017)
(15680)
(15650)
(14634)
(14406)
(14332)
(14058)
(12654)
(11934)
(11900)
(11487)
(11361)
(11321)
(10920)
(10773)
(9952)
(9829)
学科
(106281)
经济(106159)
管理(64870)
(58471)
(47871)
企业(47871)
方法(36906)
中国(33791)
数学(32896)
数学方法(32682)
(29432)
金融(29428)
(27723)
银行(27709)
(27287)
(26673)
(25365)
地方(25258)
(24736)
业经(22103)
(19593)
贸易(19574)
(19061)
(16933)
(16861)
农业(16749)
(16721)
财务(16675)
财务管理(16642)
企业财务(15818)
机构
学院(310319)
大学(309971)
(145504)
经济(142824)
管理(113912)
研究(109427)
理学(96264)
理学院(95199)
中国(94448)
管理学(93845)
管理学院(93248)
(69855)
(65059)
科学(58965)
财经(54523)
(53249)
中心(52040)
(49441)
经济学(48096)
研究所(47448)
(46735)
(44313)
经济学院(43098)
北京(41457)
财经大学(40444)
(39150)
(38679)
师范(38370)
业大(38221)
(37326)
基金
项目(197008)
科学(156816)
研究(149628)
基金(145717)
(124555)
国家(123552)
科学基金(106772)
社会(100125)
社会科(95197)
社会科学(95179)
基金项目(75705)
(74432)
教育(67685)
自然(64054)
自然科(62516)
自然科学(62500)
(61955)
自然科学基金(61378)
编号(59631)
资助(59569)
成果(49290)
(45047)
重点(44340)
(43810)
国家社会(43041)
(41713)
课题(41551)
(41238)
教育部(39913)
(39283)
期刊
(168747)
经济(168747)
研究(103669)
中国(66830)
(55461)
(50512)
金融(50512)
管理(44740)
(41822)
学报(40000)
科学(39911)
大学(32261)
学学(30420)
经济研究(28657)
教育(28617)
财经(28601)
农业(26935)
技术(25973)
(24718)
业经(24128)
问题(21627)
(19235)
国际(17885)
世界(17415)
技术经济(15623)
理论(15024)
(14091)
现代(14084)
统计(13843)
经济问题(13306)
共检索到496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蔚  马骏驰  
笔者利用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研究了我国资产泡沫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形成了以企业净值、投资规模、资产泡沫为核心变量的系统;其次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计量工具和参考文献三种途径估计了模型的22个参数值;最后基于以上模型,分析了次贷危机前后我国经济的实际波动与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存在泡沫的经济体比不存在泡沫的经济体波动更大;我国经济在次贷危机前后的波动特征符合超跌破裂方式的形态,即泡沫破裂时资产价格小于价值;盯住资产泡沫的货币政策可以防止经济大幅波动,但是其应对危机时期的负向产出波动比应对泡沫时期的正向产出波动的能力要弱;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降低不利冲击的影响幅度,但是过度的投资刺激会加大经济的波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蔚  马骏驰  
笔者利用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研究了我国资产泡沫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形成了以企业净值、投资规模、资产泡沫为核心变量的系统;其次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计量工具和参考文献三种途径估计了模型的22个参数值;最后基于以上模型,分析了次贷危机前后我国经济的实际波动与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存在泡沫的经济体比不存在泡沫的经济体波动更大;我国经济在次贷危机前后的波动特征符合超跌破裂方式的形态,即泡沫破裂时资产价格小于价值;盯住资产泡沫的货币政策可以防止经济大幅波动,但是其应对危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杨  张宗新  
金融加速器理论是关于金融市场通过信贷渠道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放大效应的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有三个重要的假设:资产负债表状况是企业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在经济衰退时期比其它时期对于企业支出更具解释力;金融加速器影响小企业的可能性大于大企业。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波及中国经济,金融加速器"小冲击、大波动"的特点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中国经济自身的特点又对金融加速器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蕊  郭潇蔓  申程程  
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资产价格已到高位,探寻不同金融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如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显得非常必要而紧迫,而"金融加速器"理论和"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理论对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矛盾的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股票、房地产、债券和基金的中国金融资产综合价格指数,以2006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一季度为研究期,基于TVP-SV-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在正常经济环境中,中国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但资产价格达到高位之后,"理性资产价格泡沫效应"显现,即资产价格随着利率的提高而上升;随着时间推移和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程度的提高,"利率下降→宏观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逐渐降低;资产价格上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严重泡沫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建议目前宏观调控方向为"扩信用,稳货币,松财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申国  陈平  刘兰凤  
本文建立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目的之一是探究中国开放经济中金融加速器的存在性;二是针对中国1997—2008年间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差异,以验证相对浮动汇率来说,固定汇率是否会加大经济波动。通过使用中国数据和ML方法估计含和不含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发现,似然率检验接受前者而拒绝后者。模拟结果显示含金融加速器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特征更接近,再次验证了开放经济中金融加速器的存在。固定汇率下金融加速器效应强于浮动汇率,部分解释了1997—2008年间中国经济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变量波动的差异。金融加速器主要传播和放大投资效率和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对货币需求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骆祚炎  陈炳鑫  
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的视角,从信贷路径和非信贷途径分析金融减速器机制和效应。目前国内关于金融减速器的文献十分少见,应该加强研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并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国有银行隐形担保、利率管制和价格效应等因素所导致的金融减速器机制。本文通过TVAR模型的比较检验发现,在包含金融减速器因素的情况下,投资、信贷、消费和贸易收支等对产出的冲击效应要小于不包含金融减速器因素条件下的冲击效应。这说明金融减速器效应存在,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取得一致。该结论的政策涵义是,应该重视金融减速器因素及其效应,抑制经济波动。这些抑制经济波动的措施包括,发展直接融资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票据业务减轻信贷对经济的顺周期冲击,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发挥国有银行对信贷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壮大其他商业银行和融资机构的融资作用,在经济下行阶段对利率进行适度调控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蔡祥锋  
本文在BGG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金融中介、投资者的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将金融中介纳入信贷市场摩擦的分析框架内。分析了金融中介自身受信贷约束时,其资产净值变化对经济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得出在双重委托代理的信用契约下,企业外部融资溢价不但受自身资产净值的影响,还受金融中介资产净值的影响。各种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中金融中介的传导对经济波动造成进一步放大的效应,经济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考虑金融中介资产净值的影响后得到了增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雪飞  
有别于传统信贷需求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路径,构建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从信贷供给的角度分析基于银行资本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以中国2000—2011年季度数据估计及模拟发现,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升级,银行资本约束上升增大了各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复苏期不宜过早地执行巴塞尔协议III,需分阶段渐进实施资本监管,必要时需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银行注入资本,以减缓这种金融加速器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方方  
2007年至今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从实质上讲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与破灭与金融制度的发展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已有的理论对于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的实际过程,分析特定金融和经济结构条件下,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传导过程,得以反思金融创新和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杰  赵成  
过去30年,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三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一是技术创新与全球供应链显著提高了全球生产率和企业盈利能力,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使企业资产价格提高具有了实在的物质基础;二是有关资产收益持续上升的预期,推动了世界范围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三是企业利润、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增长支持了居民消费增长,即美国家庭消费增长基于家庭资产增长但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长。在动态均衡分析框架下这一过程被解释为,生产方式变革引起资本预期收益上升形成了新的边界条件,表现为即期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资本水平上升。这是一种典型的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残差项序列相关过程。一定时间点上的整体资产价格超过当期甚至是预期资产边际收益贴现水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原雪梅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金融摩擦和异质性风险偏好的DSGE模型,研究不确定性冲击以及企业风险感知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摩擦会放大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产生显著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企业风险规避会减弱这一效应,风险规避企业的比例越高,对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弱化效果越强。原因在于,企业不确定性感知会引发管理层风险规避,降低违约率、融资溢价的上升幅度以及投资支出的下降幅度,弱化金融加速器效应。风险厌恶程度越高,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越小,投资支出和杠杆率的下降幅度也越小,从而缓解不确定性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福利分析表明,企业风险规避可以缓解金融摩擦导致的投资和产出波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提升企业风险规避意识、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以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燕辉  段梅  
金融加速器与宏观经济波动已成为近年来宏观经济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分别基于企业部门、家庭部门、银行部门和跨国情形四个方面对金融加速器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指出国内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从来  董书辉  
本文通过对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成因进行分析,引出可以从收入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利用美国的年度数据分析了大萧条期间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美国1929—2008年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与此次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财产性收入会影响经济波动的理由。然后运用AR(3)-GARCH(1,1)模型拟合美国二战以来的真实GDP的波动情况,建立GDP波动、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财产性收入占比能显著单向影响经济稳定性的结论。最后,通过对中国居民收入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在"创造条件让更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忠华  邸俊鹏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异质家户、企业、金融借贷机构、中央银行等多经济主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选取相关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对中国经济进行模拟。我们发现:在我国存在资产的财富效应;房地产需求对推高房价有一定作用,但会产生诸如消费低迷、产出下降等不良后果;通胀冲击对于整体经济破坏性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财政冲击对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家户的影响;在中国影响房地产价格最重要的因素是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从长期看,制度创新、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于稳健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成  刘生福  
国内经济波动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实证检验对两次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次贷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加剧,但不能将其归咎于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波幅增大是解释经济波动加剧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则在于宏观调控政策对本次危机的反应过度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