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5)
2023(19559)
2022(16585)
2021(15177)
2020(12936)
2019(29657)
2018(29185)
2017(56743)
2016(30244)
2015(33894)
2014(33322)
2013(32976)
2012(30025)
2011(26862)
2010(26957)
2009(25486)
2008(24497)
2007(21779)
2006(19177)
2005(17101)
作者
(85233)
(70883)
(70341)
(67107)
(45157)
(33947)
(32009)
(27637)
(27005)
(25268)
(24168)
(24033)
(22505)
(22349)
(21874)
(21836)
(21167)
(20757)
(20417)
(20278)
(17451)
(17259)
(17253)
(16266)
(15896)
(15773)
(15759)
(15579)
(14229)
(13888)
学科
(126356)
经济(126185)
(107154)
管理(101480)
(94449)
企业(94449)
方法(60114)
数学(50094)
数学方法(49516)
(40193)
(37289)
业经(35568)
中国(34659)
(29806)
(29780)
金融(29776)
(28328)
银行(28288)
(27719)
财务(27640)
财务管理(27590)
(27135)
企业财务(26230)
农业(25993)
地方(24161)
理论(22746)
技术(22311)
(21751)
贸易(21735)
(21686)
机构
学院(430501)
大学(429023)
(178325)
管理(175395)
经济(174715)
理学(151688)
理学院(150186)
管理学(147746)
管理学院(146953)
研究(135245)
中国(109456)
(89504)
(86988)
科学(80132)
财经(69408)
(67888)
(65684)
中心(63759)
(63331)
(63164)
业大(61875)
研究所(59232)
北京(55937)
经济学(54997)
农业(52982)
财经大学(51763)
(51703)
师范(51217)
(50915)
经济学院(49928)
基金
项目(290114)
科学(230480)
研究(213648)
基金(213574)
(183927)
国家(182377)
科学基金(159660)
社会(137524)
社会科(130599)
社会科学(130568)
基金项目(112808)
(112632)
自然(103105)
自然科(100775)
自然科学(100750)
自然科学基金(98987)
教育(98038)
(93480)
资助(88301)
编号(86198)
成果(68871)
(64754)
重点(64091)
(61884)
(60745)
课题(58537)
创新(57338)
国家社会(57174)
教育部(56452)
(56297)
期刊
(193385)
经济(193385)
研究(127021)
中国(79499)
(70003)
管理(67852)
(62443)
学报(62294)
科学(58838)
(49948)
金融(49948)
大学(49235)
学学(46799)
农业(42364)
教育(40574)
技术(38618)
财经(34874)
业经(32854)
经济研究(30401)
(29830)
问题(25125)
(23093)
技术经济(22257)
理论(20794)
现代(20238)
财会(19879)
统计(19790)
商业(19557)
(19382)
科技(19377)
共检索到632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韧  李志伟  
制造业部门的杠杆率调控受制于金融加速器效应和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文章从金融加速器的理论框架出发,围绕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与企业杠杆响应机制两个基本问题,以煤炭、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五个典型制造业部门的微观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实际债务负担和资产负债率两个微观企业杠杆率指标的宏微观响应机制进行了综合探讨。研究发现:(1)微观制造企业的杠杆率演变对于宏观货币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远高于微观因素;(2)宏观景气和货币调控对微观企业杠杆都呈现显著负向冲击,说明其产值(收入)弹性显著高于利息弹性,资产端弹性远高于负债端弹性,金融加速器效应现实存在,这是"杠杆率悖论"的基础;(3)制造业部门内部存在明显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并在经济上行期或货币宽松阶段驱动低效率企业的投资潮涌,而在经济下行期或货币紧缩阶段放大金融加速器效应。因此,对制造业部门而言,经济转型期的结构性去杠杆应当在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下进行,同时应强化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并立足于打造"优胜劣汰"的产业政策体系,重点推进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韧  李志伟  
金融资源错配和高金融摩擦效应制约着传统制造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也诱发了总量调控的“杠杆率悖论”问题。借鉴“金融加速器”理论,选取五个典型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微观企业数据,对制造企业的杠杆响应机制和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诊断。发现:(1)制造企业的杠杆水平对宏观景气和货币环境变化均呈现明显负向反馈,这不仅验证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构成“杠杆率悖论”现象的微观基础;(2)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僵尸企业贷款”现象和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不仅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在政策实践中引发了去杠杆和保增长的两难。由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既需要依据宏观货币环境变化进行循序渐进的产业调整,避免自由放任和“一刀切”紧缩;也需同步推进金融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整治“僵尸企业贷款”,规范政府行为并优化政策扶持体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同山  王曼怡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政府对其宏观调控颇为必要。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微小的外部冲击会造成大幅度的实体经济波动,且对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大。本文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金融加速器效应在我国房地产业显著,且越小型的房地产企业该效应却越明显。政府在调控房地产行业时,要考虑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房地产企业的不同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玉龙  万建军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企业杠杆率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与减税政策的相互作用,分析了“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货币金融政策对减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首先,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存在会放大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减税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企业利润和净值,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及对外部债务的依赖,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得企业杠杆率、债务违约风险和金融风险下降。其次,中央政府通过实施“金融业让利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会进一步放大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提振作用。最后,企业杠杆率水平的高低反过来也会影响减税的实施效果,企业初始杠杆率水平越高,减税政策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和提振宏观经济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刚  侯坤  
本文运用中国1994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的相关数据对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的非对称传导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负面冲击一旦产生,市场上的"反身性"作用会被压缩在一个狭窄的时段,这会使信贷量的紧缩和企业抵押资产的缩水紧密联系在一起,加速经济的衰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骆祚炎  陈炳鑫  
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的视角,从信贷路径和非信贷途径分析金融减速器机制和效应。目前国内关于金融减速器的文献十分少见,应该加强研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并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国有银行隐形担保、利率管制和价格效应等因素所导致的金融减速器机制。本文通过TVAR模型的比较检验发现,在包含金融减速器因素的情况下,投资、信贷、消费和贸易收支等对产出的冲击效应要小于不包含金融减速器因素条件下的冲击效应。这说明金融减速器效应存在,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取得一致。该结论的政策涵义是,应该重视金融减速器因素及其效应,抑制经济波动。这些抑制经济波动的措施包括,发展直接融资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票据业务减轻信贷对经济的顺周期冲击,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发挥国有银行对信贷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壮大其他商业银行和融资机构的融资作用,在经济下行阶段对利率进行适度调控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骆祚炎  陈博杰  
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视角,通过外部融资的风险补偿(EFP)机制和现金流机制,从理论上证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在高杠杆率的状态下比在低杠杆率的状态下要大。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居民、厂商、零售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等部门在内的DSGE模型,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政策在高杠杆率下对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要大于在低杠杆率下的冲击效应,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也大于其他因素对相同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实证分析结论和理论分析取得一致。这说明,在当前去杠杆的过程中,保持货币政策的平稳对于抑制经济的波动和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非常关键。货币政策要通过促进有效率的投资,从而实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达成去杠杆的目的。货币政策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规范监管,促进和引导其平稳运行,防止其对经济活动产生大的冲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胜刚  侯坤  
金融市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已被经验所证实,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和一些传统的经济分析理论都不能很好地对这种现象的内在机理进行透彻的解释。本文在对金融加速器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运用VEC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波动中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证实了我国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蔡祥锋  
2007年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表明,金融因素对实体经济的波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对既有关于金融加速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货币政策传导上的应用。我们发现金融加速器效应很好地解释了经济波动的成因,并为最近的危机发生及政府救助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我们提出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翔宇  
传统理论基于有效市场理论,主要从公司财务视角研究资本收益率及杠杆率问题,忽略了生产环节的决定机制。本文从决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资本收益率及杠杆率的决定机制进行重新认识,得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收益率定价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第一,全要素生产率、投资者情绪波动、货币供给变化及要素的投资规模都是企业杠杆率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不协调性对杠杆率具有抑制作用;第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决定资本收益率水平的核心定价因子,泡沫因子作用逐渐降低,合理的资本收益率市场机制正逐渐形成;第三,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足值杠杆率处于50%~60%,大部分行业的实际收益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潜在资本收益率基本吻合或背离不大,而部分上游能源类、基础性行业的收益率背离严重,且杠杆率居高不下,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也是"去杠杆"的重点领域。本文研究成果为当下"去杠杆"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曼怡  刘同山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对其宏观调控颇为必要。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微小的外部冲击会造成大幅度的实体经济波动,且对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大。本文通过对沪深上市房地产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金融加速器效应在我国房地产业显著,且存在不对称性。政府在调控房地产行业时,要考虑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房地产企业的不同影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骆祚炎  
以信息非对称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经济主体的净财富等影响因素,金融加速器效应理论得以产生,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种机制和模型。在传统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近年来的研究在银行体系的特殊属性造成金融加速器的变异、货币政策嵌入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机制、杠杆率对金融加速器的冲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是,金融加速器效应实证分析面临的困惑、金融加速器中的"减速器"、经济主体内部的信息非对称等问题,对金融加速器理论形成新的冲击,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林晶  吕梦菲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房地产价格、金融摩擦以及货币政策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了非基础面的预期冲击对"流动性陷阱"驱动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当宏观经济陷入悲观预期驱动的流动性陷阱后,抵押品效应收缩所引起的信贷约束将成为预期冲击影响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杠杆率越高,冲击所引起的经济衰退越严重,流动性陷阱的持续期也更为持久。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并积极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避免杠杆率水平过高引发"流动性陷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竹泉  王舒慧  王苑琢  
现行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校正传统的微观资本杠杆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演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总体水平较低,债权人风险低于股权所有者;制造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不同产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资本杠杆存在不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应具体到非金融企业的各个行业乃至制造业等行业的细分行业,而不应"一刀切";现行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缺乏基础支撑,微观杠杆率亦存在扭曲,而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测度方法更能够准确测度非金融企业部类的宏观杠杆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田树喜  白钦先  
金融加速器理论认为,由于存在着摩擦成本,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是非对称的,体现为相对于"扩张"金融市场状态,"紧缩"金融市场状态下冲击的波动更加剧烈,由此产生加速效应。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系列对次贷危机期间S&P500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状态进行了计量检验,验证了其非对称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揭示了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衍生机制,旨在为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的风险防范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