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7)
2023(7730)
2022(6360)
2021(5721)
2020(4804)
2019(10681)
2018(10157)
2017(19678)
2016(10337)
2015(11564)
2014(11393)
2013(11019)
2012(10030)
2011(8951)
2010(9301)
2009(9414)
2008(8375)
2007(7586)
2006(6806)
2005(6470)
作者
(27733)
(23318)
(22890)
(21918)
(14555)
(10987)
(10487)
(8949)
(8713)
(8175)
(7926)
(7747)
(7434)
(7432)
(7365)
(7253)
(6817)
(6677)
(6613)
(6521)
(5907)
(5551)
(5485)
(5272)
(5232)
(5202)
(5172)
(5070)
(4618)
(4589)
学科
(37521)
经济(37443)
管理(36572)
(34375)
(30275)
企业(30275)
(26149)
金融(26147)
(23581)
银行(23574)
(22868)
中国(18597)
(17242)
(16821)
方法(13811)
数学(11987)
数学方法(11853)
(11752)
财务(11723)
财务管理(11700)
企业财务(11237)
中国金融(11024)
(10772)
业经(10710)
(10470)
体制(9483)
地方(8889)
(7658)
制度(7627)
(7435)
机构
学院(141780)
大学(141665)
(63248)
经济(61899)
管理(53156)
研究(46946)
理学(45002)
理学院(44553)
中国(44389)
管理学(43922)
管理学院(43661)
(35270)
(28628)
财经(26787)
科学(24303)
(24196)
中心(24141)
(22347)
(21869)
经济学(21127)
财经大学(20061)
研究所(19643)
(19519)
(19394)
(19055)
经济学院(19033)
银行(18734)
金融(18713)
北京(17911)
(17716)
基金
项目(91371)
科学(73077)
研究(69367)
基金(68225)
(58023)
国家(57530)
科学基金(50285)
社会(46782)
社会科(44570)
社会科学(44562)
基金项目(35574)
(35180)
教育(31441)
自然(30256)
自然科(29575)
自然科学(29566)
自然科学基金(29055)
(28948)
资助(27468)
编号(27280)
(24127)
成果(23183)
(20941)
重点(20878)
国家社会(20138)
(19927)
(19556)
课题(19263)
(19205)
创新(18804)
期刊
(70049)
经济(70049)
研究(46800)
(32724)
金融(32724)
中国(31702)
(29687)
管理(21480)
(18717)
学报(18711)
科学(17926)
大学(15554)
学学(14862)
财经(14316)
教育(12345)
(12182)
经济研究(11243)
农业(11000)
技术(10944)
业经(10235)
问题(8837)
理论(8024)
财会(7701)
(7405)
国际(7207)
实践(7124)
(7124)
会计(6862)
现代(6413)
(6239)
共检索到228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军新  
针对当前国内外央行再贷款和最后贷款人制度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作用日渐显现、但也备受议论的现实。本文在对我国央行再贷款制度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央行再贷款制度及其功能的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和拓展再贷款制度及其功能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好最后贷款人职能的金融稳定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穆西安  
本文理论性地提出了汇率作用于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探讨了汇率变动给地方经济金融运行造成的影响,以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广东经济金融运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汇率失调对金融稳定的冲击。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需要稳步推进外汇体制改革,合理把握汇率升值的步伐和节奏,强化经济主体的汇率风险意识,确保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沛  
金融稳定对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核心的重要性。金融部门的崩溃会对经济活动乃至政治结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维护金融稳定成为目前许多国家金融当局的重要目标。大多数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成果往往是从金融不稳定的原因和后果角度来探讨的,而较少从制度因素分析。本文试图从制度的角度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清算和支付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与司法制度、监管制度来探讨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性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刚  李赫  
本文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下,提出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健全金融安全网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和所需注意的问题,并在分析我国金融安全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的基本原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妍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放松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导致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过分追求效率,忽视风险控制,最终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本文探讨了不同监管要求下金融机构杠杆率的选择,以分析金融监管制度对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并揭示出宏观审慎监管不但要关注效率,更主要的是从金融稳定角度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琤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卫勇  
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存款保险制度卫勇存款保险制度,即是为存款人提供保险的机制、它是由各金融机构提供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交给存款保险机构,万一有人保的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时,存款人可向存款保险机构索赔,从而避免或减少损失。它是旨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军  赵春娜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着重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降低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其在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的积极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继权  汤斌  
金融稳定政策工具分为独立性工具、辅助性工具、协调性工具和补充性工具,金融稳定制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纳德·科恩  方晓  
如果中国政府希望借鉴外国经验来指导相关制度的建设,我个人认为英国的框架在许多方面比美国更具前景金融稳定已经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我看来,对其的关注正当其时。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后遗症仍然在拖累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许多经济体还没有恢复充分就业,全球大部分地方的通胀水平都未达到中央银行和政府的设定目标。虽然各方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全球金融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寅浩  田甜  陈伟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金融稳定领域的前沿课题,从国际经验来看,部分欧美发达经济体已经建立了用于维护金融稳定的保障基金,如美国有序清算基金、欧盟单一处置基金、欧洲稳定机制、德国金融市场稳定基金等。实践中,在我国尚处在经济转轨阶段、投资者保护制度尚不完善、财政实力相对薄弱的特殊历史背景下,
关键词: 保障基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辛树人  
差额准备金制度是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逻辑起点与现实需要,但由于现行差额准备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实际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为进一步地发挥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应有的效应,本文有针对地提出了建立富有弹性的差别准备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瑞安  
本文以中国银行湖北咸宁市某县支行最近发生的一起金融案件为例,通过剖析金融个案透视基层人行在履行职责中的问题,提出维护金融稳定重在制度设计和安排的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 ,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 ,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 ,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 ,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 (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 )不同 ,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 ,即正向交替 ,还是逆向交替 ,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 ,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 (第二次交替 )。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