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75)
2023(19415)
2022(16503)
2021(15398)
2020(12777)
2019(29422)
2018(29000)
2017(55336)
2016(29906)
2015(33596)
2014(33489)
2013(33153)
2012(30918)
2011(28016)
2010(28383)
2009(26433)
2008(25507)
2007(22564)
2006(20146)
2005(18638)
作者
(85743)
(71165)
(70847)
(67070)
(45549)
(34066)
(32098)
(27803)
(27302)
(25507)
(24297)
(24233)
(22786)
(22662)
(22217)
(21957)
(21014)
(20614)
(20429)
(20390)
(18048)
(17489)
(17073)
(16194)
(16013)
(15886)
(15874)
(15608)
(14429)
(14059)
学科
(123892)
经济(123730)
管理(86739)
(83201)
(67916)
企业(67916)
方法(49237)
数学(42452)
数学方法(41990)
中国(41963)
(34424)
(33994)
地方(30458)
(30334)
金融(30330)
(29945)
银行(29899)
(29636)
(28847)
业经(28831)
(24741)
(24110)
贸易(24082)
(23406)
农业(23165)
(20707)
财务(20626)
财务管理(20584)
环境(19698)
企业财务(19646)
机构
大学(422843)
学院(419570)
(176508)
经济(172750)
管理(161013)
研究(151093)
理学(137415)
理学院(135791)
管理学(133641)
管理学院(132866)
中国(120773)
(92349)
科学(89488)
(84425)
(76273)
中心(69040)
研究所(68898)
(67406)
财经(65678)
(62613)
(59741)
北京(59680)
业大(59199)
(56186)
师范(55676)
(54717)
经济学(54313)
农业(52232)
(50871)
财经大学(48856)
基金
项目(278762)
科学(219660)
研究(206909)
基金(202798)
(176697)
国家(175215)
科学基金(149632)
社会(131791)
社会科(124949)
社会科学(124919)
基金项目(106697)
(106143)
自然(94900)
教育(94090)
自然科(92639)
自然科学(92616)
自然科学基金(90975)
(90302)
编号(83667)
资助(83640)
成果(69637)
重点(62965)
(62592)
(62462)
课题(58426)
(57758)
国家社会(54928)
创新(54041)
教育部(53973)
(53155)
期刊
(200387)
经济(200387)
研究(134339)
中国(91219)
学报(64478)
(64316)
(62762)
管理(61775)
科学(60765)
(52595)
金融(52595)
大学(49770)
教育(49003)
学学(46504)
农业(42694)
技术(35299)
财经(32947)
经济研究(32201)
业经(31303)
(28275)
问题(25822)
(22586)
(21564)
图书(21333)
理论(20546)
世界(20160)
技术经济(19728)
国际(19566)
科技(19323)
现代(18936)
共检索到654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雪军  朱建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国进  陈睿  杨翱  赵向琴  
基于Aoki (2012)的理论核算框架对中国省级层面与行业层面的资本和劳动错配系数进行测算,以及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别检验中国省级层面与行业层面金融发展与资本错配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两步差分GMM和系统GMM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金融发展与资本错配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当金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资本积累速度加快会导致资本错配程度加剧,但当金融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这种效应会发生逆转;外部融资依赖度高或投资密集度高的行业从金融发展中得到的受益最大,研发密集度高的行业虽能潜在地降低资本错配程度,但其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为此,政府应当控制银行信贷规模,统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应当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引导资本配置来鼓励和支持外部融资依赖度和投资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改善行业资本配置状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群超  王庆生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各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指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在这一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还将研究样本分为东中西部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暂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评估了金融深化改革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深化改革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家就越倾向于创业;在运用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发现,金融深化每增加1个标准差,创业活动将增加0.48个标准差;在金融深化改革程度越高的地区,民营企业家和个体企业家就越倾向于创业,但金融深化对民营企业家创业活动更具有预测能力;各种稳健性检验及分地区的估计结果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国有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深化的交互效应对企业家精神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兴   海焱茹   何奇龙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省级绿色金融指数,实证发现:地区金融数字化对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且地区金融数字化在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监管力度弱的地区作用更强,说明目前地区金融数字化能够降低绿色金融发展对政府绿色金融政策的依赖,增强其内生动力;同时,地区金融数字化在市场化程度高和环境规制程度高的地区作用更强,说明更大的政府环境压力和更好的地方市场化环境更有利于金融数字化的作用发挥。使用2011—2021年37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微观层面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其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进一步验证了金融数字化的内生动力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艳博  张万兴  
基于京津冀地区2014—2018年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其减贫目标的实现,但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河北地区的减贫效应更显著;经济增长更有利于京津地区地区减贫目标的实现;经济开放程度更有利于河北地区减贫目标的实现。因此,要进一步统筹京津冀区域及城乡金融发展,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豹  丁国杰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 ,是银企金融交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 ,银企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存在不可避免。目前 ,运用制度创新的手段 ,改善微观经济运行环境 ,加强银企信用的培育是解决银企债务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小菲  岳中刚  周勤  
数字金融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新型金融产品影响城市创新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进一步对数字金融降维发现,相对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而言,覆盖广度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促进资本集聚和高素质劳动力集聚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此外,数字金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发展、城市创新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黎杰生  胡颖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总量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表象下,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金融集聚具有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随集聚程度的高低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金融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则会逆向挤出技术创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黎杰生  胡颖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总量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表象下,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金融集聚具有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随集聚程度的高低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金融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则会逆向挤出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文  樊文静  
本文借鉴最新文献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测度方法,用中国1952—2010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比重变化的长期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认为:宏观国家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的变化确实有悖于世界经济整体服务化的趋势;但在地区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关系基本符合"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的普遍规律,所谓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在地区层面上并不存在;对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一波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地区进入了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第二波。文章最后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成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实证检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洪铎  
本文对G-S模型进行拓展,从理论层面刻画了金融发展通过缓解企业的研发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采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验证了G-S模型的理论预期。同时,本文研究发现:若不考虑金融发展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研发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促进作用;较之于国有、外资企业等,金融发展在缓解私营企业的研发融资约束进而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上扮演着更为重要和显著的角色;分地区估计表明,金融发展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在东部最为显著,在西部则最弱。这表明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消除基于所有制性质的信贷歧视并协调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应成为我国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邵传林  王莹莹  
中国金融业市场化体制改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还有力地降低了经济波动带来的宏观风险。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1985-2011年的数据考察各省区金融市场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区金融市场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平抑效应,地区金融市场化的推进会先抑制经济波动,当越过门槛值后,会加剧地方经济波动;货币冲击、投资冲击以及国有经济增长均会加剧经济波动,但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有效抑制了这三类冲击的不利影响;在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