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7)
2023(10192)
2022(8178)
2021(7792)
2020(6085)
2019(13831)
2018(13344)
2017(25440)
2016(12824)
2015(14024)
2014(13469)
2013(13021)
2012(11881)
2011(10352)
2010(10439)
2009(10046)
2008(8790)
2007(7955)
2006(7129)
2005(6392)
作者
(32348)
(26805)
(26215)
(25147)
(16895)
(12724)
(12083)
(10458)
(9866)
(9499)
(9196)
(8950)
(8341)
(8274)
(8235)
(7946)
(7720)
(7698)
(7684)
(7298)
(6462)
(6396)
(6135)
(6128)
(6092)
(6037)
(5903)
(5874)
(5205)
(5203)
学科
(42193)
经济(42153)
(41973)
管理(40678)
(36723)
企业(36723)
(34153)
银行(34008)
(32423)
(29917)
金融(29914)
中国(21086)
(20783)
技术(15722)
方法(14738)
(14373)
地方(13731)
业经(13467)
(13149)
数学(12427)
业务(12425)
数学方法(12327)
(12302)
制度(12300)
技术管理(11833)
中国金融(11799)
银行制(10751)
(10003)
(10001)
财务(9984)
机构
学院(160383)
大学(156899)
(65562)
经济(63933)
管理(63815)
理学(53649)
中国(53537)
理学院(53099)
管理学(52520)
管理学院(52180)
研究(48721)
(34845)
(32158)
(31475)
银行(30231)
(28202)
中心(27687)
财经(26847)
(26159)
科学(26157)
(24261)
(22832)
金融(22365)
(22341)
(21599)
(21281)
经济学(20581)
人民(20291)
财经大学(20205)
北京(19972)
基金
项目(106553)
科学(85625)
研究(84477)
基金(76334)
(64051)
国家(63402)
科学基金(56609)
社会(54387)
社会科(51693)
社会科学(51684)
(44176)
基金项目(41314)
教育(38184)
(35619)
编号(34773)
自然(34148)
自然科(33406)
自然科学(33404)
自然科学基金(32850)
(29388)
资助(28498)
成果(27780)
创新(26340)
课题(24381)
(24271)
重点(23648)
(22709)
(22284)
国家社会(22231)
项目编号(21952)
期刊
(72481)
经济(72481)
研究(54297)
(47951)
金融(47951)
中国(37809)
(28083)
管理(25200)
(19990)
教育(19264)
科学(18401)
学报(16893)
技术(14440)
大学(14198)
学学(13223)
财经(13170)
业经(12366)
(11204)
农业(11121)
经济研究(10916)
科技(9377)
理论(9184)
问题(8663)
实践(8437)
(8437)
(8379)
论坛(8379)
财会(8072)
现代(7985)
技术经济(7745)
共检索到263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自云  
规避监管要求的表面原因,掩盖了前阶段同业业务蓬勃发展的金融创新性质。同业业务所体现的分工合作,是金融创新的基本路径,这一路径既体现在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上,也体现在银行间的业务合作之中。金融监管的非对称性,强化了不同机构的比较优势,是促进金融创新的基本因素之一,而这种非对称性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中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以风险内化和公开透明为核心内容的监管要求,将有可能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秀媛   刘亚澜  
<正>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普惠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承担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使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和核心,应该不断以创新理念探寻普惠金融的实践路径,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发展,金融监管的难度逐渐加大,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日益凸现。在此形势下,对现行以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改革,逐步过渡到功能监管视角下的统一监管成为必然选择。文章从以论述功能监管的基本涵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功能监管的本质属性,深入探讨了基于功能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效能优势。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监管政策,从而确保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运营的科学化实践,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杨  
文章从群体博弈和适应角度,运用演化博弈方法,以相关金融主体和监管者只具有有限理性为前提,分别建立创新路径和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进化机理分别分析创新与监管模型中的群体博弈局势的变化形态进而揭示出现有金融管理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与监管策略之间的博弈互动机制,进而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有效的监管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莉  武俊松  
碳金融作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解决方案广泛被各个国家所接受。随着碳金融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金融监管也将随之变革。大量指标数据被广泛应用,金融监管越来越依靠数据和监管技术,导致金融监管出现唯技术化倾向。文章结合当前发生的实践问题对金融监管发展进行一定反思,对碳金融监管提出金融监管发展借鉴,从金融的本源来探讨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监管的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学波  吴保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蓬勃发展,金融自由化方兴未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原有的银行监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变化,导致银行监管严重失灵,金融危机此起彼伏,由银行监管失灵和安全网措施进而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并造成巨额监管成本。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是辨证统一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银行监管能保证金融创新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使得金融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纯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晓灵  
次贷危机过后,诸多满足8%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银行纷纷倒闭,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有效性的质疑,也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监管体系对资本监管的决心。新近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被认为是数十年来针对银行监管领域的最大规模改革,从多方面对资本充足率指标及资本监管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加强资本定义,提高资本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加强资本框架的风险覆盖能力等,《巴塞尔协议Ⅲ》将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2010交银博士后金融论坛"上所作的主旨演讲,经主讲人同意,本刊予以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温春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军  
应将同业业务监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适时修订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口径,客观准确反映同业业务等对货币供应量乃至广义流动性的影响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推陈出新,资产管理链条不断拉长,跨市场、跨行业特征愈发明显,借助各种通道推动信贷业务表外化,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难度,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演变,反映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动态博弈的过程,暴露出现有金融监管政策的诸多不足。同业业务类型及功能演变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的各项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密  葛敏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行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在传统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金融创新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从培育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要从研究金融创新着手,通过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分析当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的因素,商业银行应适应竞争环境,加强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岑  殷晓晴  陈选娟  
商业银行进行专利研发或寻求外部合作的初衷都是为了助力其数字化转型,提升在获客、风控和盈利等方面的效率。而商业银行应自主研发还是与外部合作来实现创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银行专利文本的分析及相关新闻的检索,提出了“引领式”创新、“跟随式”创新和“合作式”创新三种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并考察了不同创新路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对大型银行来说,“引领式”创新和“跟随式”创新均能显著促进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绩效,其中“引领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对中小银行来说,“引领式”创新和“跟随式”创新对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合作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则比较显著。文章的研究不仅在切入角度上有所创新,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还为银行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史燕平  胡永强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对支持实体经济和优化银行利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该领域近年来监管政策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监管政策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现阶段同业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的策略,指出商业银行应通过优化管理、自行规范、合规创新和渠道建设发展贸易融资同业业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