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7)
2023(12689)
2022(10321)
2021(9289)
2020(7692)
2019(17145)
2018(16742)
2017(32534)
2016(16840)
2015(18802)
2014(18138)
2013(17819)
2012(16397)
2011(14831)
2010(15331)
2009(14978)
2008(14052)
2007(12710)
2006(11184)
2005(10198)
作者
(44860)
(37435)
(37140)
(35404)
(23954)
(17890)
(16911)
(14303)
(14106)
(13377)
(12819)
(12656)
(11957)
(11844)
(11700)
(11649)
(10951)
(10893)
(10878)
(10435)
(9460)
(8946)
(8802)
(8567)
(8444)
(8417)
(8332)
(8252)
(7442)
(7274)
学科
(72029)
经济(71915)
管理(61129)
(60261)
(53711)
企业(53711)
方法(33622)
数学(28946)
数学方法(28752)
(28124)
金融(28119)
(25711)
银行(25701)
(25245)
中国(24980)
(24817)
(21328)
业经(18361)
技术(17404)
(17112)
(16382)
财务(16353)
财务管理(16318)
企业财务(15708)
(14029)
地方(13880)
理论(13309)
技术管理(12778)
(12407)
贸易(12394)
机构
大学(241019)
学院(239536)
(107651)
经济(105633)
管理(96713)
理学(83387)
理学院(82654)
管理学(81655)
管理学院(81183)
研究(73276)
中国(64100)
(56122)
(47676)
财经(43994)
(39990)
科学(37312)
中心(36407)
(36276)
经济学(35817)
(33302)
财经大学(33120)
经济学院(32337)
北京(29712)
研究所(29356)
(28905)
(28899)
商学(28504)
商学院(28245)
业大(28098)
(27485)
基金
项目(155564)
科学(126321)
研究(119439)
基金(116397)
(97867)
国家(97023)
科学基金(86581)
社会(81527)
社会科(77646)
社会科学(77633)
基金项目(60726)
(60483)
教育(55840)
自然(51805)
自然科(50704)
自然科学(50694)
自然科学基金(49891)
(49345)
资助(46678)
编号(46591)
成果(38906)
(38699)
(36379)
(36092)
创新(35216)
国家社会(34910)
重点(34515)
教育部(32855)
(32704)
课题(32642)
期刊
(116059)
经济(116059)
研究(76463)
中国(49861)
(45653)
(40281)
金融(40281)
管理(39517)
学报(29434)
科学(28714)
(26381)
教育(25628)
大学(24736)
财经(23620)
学学(23183)
技术(20433)
(20222)
经济研究(19473)
业经(17534)
农业(16379)
问题(14533)
技术经济(12533)
(12309)
理论(12260)
科技(11550)
商业(11106)
(11098)
财会(11002)
实践(10784)
(10784)
共检索到367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离东   刘儒  
在梳理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直接赋能效应;金融创新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营商环境优化的传导效应,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其次为经济增长,最后为营商环境优化;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赋能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应夯实金融创新发展基座,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借此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鹏   张勤  
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创新要素流动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路径。由门限效应检验可知,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中等水平时,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当公共服务均等化跨过门限值后,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要素流动对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珂凡   何文彬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减贫增收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文章选取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发展性、共享性、持续性三个维度测度共同富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丁   陈博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碳减排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区域及高要素市场化程度区域更加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丁   陈博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碳减排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区域及高要素市场化程度区域更加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鹏   朱小玲   姚清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探究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要素配置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受到城乡融合的单一门槛影响;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璐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数字创新,数字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东北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通过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应激发乡村数字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提升乡村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乡村居民收入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缩小城乡群体数字鸿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英杰  
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是推动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共同富裕,其中,数字化程度增加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地区创业水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域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对于共同富裕的边际影响逐步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星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激发创业活力,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结构中的互联网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即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效果更加突出;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增强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璐璐  
数字政府的全面布局与纵深发展为城乡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数字政府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可有效驱动城乡共同富裕,且对共享子维度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共建和共富,这一结果在经历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要素市场化、产业数字化在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相比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及高级城市而言,数字政府建设对东部地区、一般城市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效应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