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6)
2023(11588)
2022(9654)
2021(8976)
2020(7486)
2019(16561)
2018(16241)
2017(30325)
2016(16113)
2015(17851)
2014(17493)
2013(16688)
2012(15189)
2011(13688)
2010(14296)
2009(13847)
2008(12888)
2007(12005)
2006(10676)
2005(9860)
作者
(42879)
(35578)
(35319)
(33613)
(22496)
(16901)
(16019)
(13703)
(13444)
(12818)
(12122)
(11963)
(11556)
(11305)
(11056)
(11020)
(10340)
(10337)
(10237)
(10224)
(9162)
(8483)
(8309)
(8305)
(8102)
(7987)
(7981)
(7897)
(7121)
(7044)
学科
管理(56664)
(55027)
经济(54934)
(54130)
(48874)
企业(48874)
(26931)
金融(26928)
(25177)
银行(25156)
(24341)
中国(23813)
(21605)
(20240)
方法(18830)
技术(17087)
业经(16269)
数学(14902)
(14745)
数学方法(14684)
(14507)
财务(14470)
财务管理(14433)
企业财务(13771)
(13699)
(13037)
理论(13014)
技术管理(12344)
地方(12245)
体制(11132)
机构
学院(217895)
大学(216543)
(89007)
经济(86940)
管理(82561)
研究(69145)
理学(69122)
理学院(68405)
管理学(67399)
管理学院(66960)
中国(61044)
(47911)
(44580)
科学(38236)
财经(36384)
(35819)
中心(34480)
(33151)
(32726)
研究所(29066)
(29013)
经济学(28609)
北京(28166)
(27953)
(27572)
师范(27287)
财经大学(26913)
业大(26087)
经济学院(25454)
(25288)
基金
项目(136156)
科学(108389)
研究(106547)
基金(97373)
(82398)
国家(81618)
科学基金(71603)
社会(68586)
社会科(64999)
社会科学(64986)
(55407)
基金项目(50771)
教育(49765)
(44583)
编号(43863)
自然(42851)
自然科(41885)
自然科学(41877)
自然科学基金(41193)
资助(38133)
成果(37483)
(34884)
(31957)
创新(31620)
课题(31376)
重点(30927)
(29722)
(29386)
国家社会(28426)
(28205)
期刊
(104769)
经济(104769)
研究(70988)
中国(52635)
(40827)
(37239)
金融(37239)
管理(35179)
教育(30709)
学报(28683)
科学(26939)
(26236)
大学(22887)
学学(20901)
技术(20428)
财经(18880)
业经(16719)
经济研究(16338)
(16259)
农业(16154)
问题(12291)
图书(12153)
科技(11548)
财会(11468)
理论(11161)
(10776)
论坛(10776)
技术经济(10743)
会计(10243)
现代(10067)
共检索到353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江春  许立成  
本文认为,金融创新是不断创造新的金融合约的行为,其实质是市场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对各自的财产权利和财产责任进行重新组合和重新配置,以达到有效管理风险、减少金融交易成本和提高金融交易效率的目的。因此,金融创新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目前中国金融创新所面临的困难关键就在于中国的产权制度还存在着缺陷,因此,在中国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建立有效的法律及信用制度,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的金融创新,从而实现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春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Institution)对经济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基本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已成为国内外经济理论界最活跃、也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春  刘春华  
虽然我国已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坚实步伐 ,但是 ,离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还很远。由于利率的决定问题实质上是产权的确定及交易的问题 ,因此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利率双方的产权问题 ,不将应由利率双方承担但已由国家承担的交易成本约束交还给利率双方 ,也就是说 ,不从制度根本上来探求利率的真正决定问题 ,这样的利率市场化也只是无水之源 ,无本之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春  
作者认为,目前我国远期外汇市场难以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因此,要创造真正的远期外汇市场,就必须首先进行产权改革,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造成真正拥有独立财产的产权主体,并创造众多的所有者及市场主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春  
人民币汇率政策目前之所以处于两难境地,其症结完全在于中国的产权制度存在着缺陷,人民币升值之争的实质是制度变革之争。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进行产权改革以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从而创造真正有效的市场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春  
中国目前的外汇市场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外汇市场上的主体还不是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因而不是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这意味着,中国要形成真正的外汇市场,最根本的是要先进行产权改革以重新构造我国外汇市场的制度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汤吉军  
本文从新制度金融学角度阐述沉没成本相关性的理性逻辑,从而表明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本身就是在新制度金融环境下一种理性行为,从而打破新古典金融学中沉没成本无关性命题。因此,一方面,需要承认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的普遍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恰当的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克服沉没成本相关性,加强沉没成本和风险管理,从而创造一个没有沉没成本的可竞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皮天雷  段宇信  
在金融生态建设中,完善法律制度是改进金融生态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释了中国金融生态环境法制缺陷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真正实现从“人治”、“权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以及非正式约束与市场经济还存在诸多的矛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法律制度建设。当前我国金融生态建设的首要问题应以完善金融产权为核心,以强化信用秩序为重点,改善金融主体法律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智斌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与经典金融学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行为金融学在对经典金融理论缺陷的修正中,在行为认知偏差、前景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组合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研究向更现实的方向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晓东  
从全球范围看,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构建与监管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金融立法的核心领域之一。金融市场自身难以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保护,因而需要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加以干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旨在促进金融服务的可获性与公平性,在规制方式上通常采用信息披露与实质监管,在保护内容上涵盖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展望未来,金融市场变革期待金融监管创新,加快建立完善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体系,有助于重塑金融监管的现代品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保庆  李忠民  王保忠  
该文以现有金融中心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需求诱致,二是政府主导。文章进一步剖析了我国金融中心在演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并预测我国金融中心未来的演进趋势将朝着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形成模式发展;同时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显;金融中心的形成将更多地体现为政府参与的多重博弈格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方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2 0余年来体现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均衡性。本文从变迁方式、变迁构架和变迁内容三个方面论述这一特点。认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之间、技术性生产边界和结构性生产边界之间、体制内存量变迁和体制外增量变迁之间存在非均衡性。三个方面的症结都和政府有关 ,因此政府改革将成为今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皮天雷  
在建设金融生态中,完善法律制度是改进金融生态的重中之重。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法律制度建设,对我国的金融生态状况从微观、宏观经济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在我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左正龙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文章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以产权理论为主导,围绕降低交易成本的主线,剖析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产权明晰的资源配置效应、智能合约降低交易成本、金融组织体系的金融抑制效应及金融立法的行为规范效应。基于目前绿色金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关键在进一步明晰农地经营权,它是农地能否用作抵押融资的前提,也为后续的绿色产权立法指明了方向,随后的颁证确认为智能合约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则应重在化解“供给型”金融抑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瑞怀  张强  
农村金融生态问题是金融支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话题。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是金融生态研究中的盲点。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