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7)
2023(7899)
2022(6433)
2021(5957)
2020(5010)
2019(10992)
2018(10609)
2017(19953)
2016(10212)
2015(11237)
2014(10299)
2013(9935)
2012(9288)
2011(8329)
2010(8789)
2009(8632)
2008(7681)
2007(7006)
2006(6290)
2005(5671)
作者
(27622)
(22971)
(22617)
(21442)
(14683)
(10746)
(10043)
(8849)
(8504)
(8173)
(7948)
(7849)
(7431)
(7320)
(7227)
(7088)
(6759)
(6627)
(6588)
(6281)
(5803)
(5494)
(5445)
(5342)
(5188)
(5147)
(5138)
(5004)
(4689)
(4496)
学科
(36928)
(35160)
经济(35125)
管理(33827)
(33163)
企业(33163)
(25583)
金融(25582)
(22750)
银行(22730)
(22145)
中国(18360)
技术(15118)
方法(12861)
(12169)
技术管理(11687)
(11377)
中国金融(11023)
业经(10876)
数学(10402)
数学方法(10250)
(9812)
地方(9578)
(8486)
财务(8471)
财务管理(8457)
理论(8272)
企业财务(8161)
(7547)
农业(7276)
机构
学院(138316)
大学(137594)
(57874)
经济(56705)
管理(53502)
研究(46170)
理学(45887)
理学院(45378)
管理学(44662)
管理学院(44396)
中国(42375)
(28705)
(28099)
科学(26608)
中心(23330)
财经(22554)
(22288)
(21602)
(20451)
(20379)
研究所(20243)
经济学(18568)
业大(18015)
(17941)
(17888)
(17788)
北京(17569)
金融(17541)
(17397)
师范(17204)
基金
项目(92130)
科学(74437)
研究(69409)
基金(67350)
(58272)
国家(57748)
科学基金(50637)
社会(45445)
社会科(43291)
社会科学(43279)
(37583)
基金项目(35647)
教育(31532)
自然(31460)
(30918)
自然科(30865)
自然科学(30856)
自然科学基金(30379)
编号(26804)
(26695)
资助(25877)
创新(23872)
成果(22311)
重点(21201)
(20683)
(19775)
课题(19472)
国家社会(19126)
(18461)
(18348)
期刊
(62252)
经济(62252)
研究(43538)
中国(30948)
(30504)
金融(30504)
管理(22544)
(22087)
科学(19546)
学报(19275)
(19072)
教育(16658)
大学(15216)
学学(14259)
农业(12041)
技术(11954)
财经(11265)
经济研究(10091)
业经(9731)
(9682)
科技(9128)
技术经济(7559)
问题(7179)
(6924)
论坛(6924)
(6757)
理论(6756)
现代(6472)
国际(6200)
(6121)
共检索到21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海成  崔士贤  吴冲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文彬  
花旗集团的金融创新是从单一传统商业银行向业务混合和交叉经营的全能银行的跨跃。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通过产品的交叉经营和业务的相互渗透向全能经营模式不断迈进,花旗银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刚  林源园  
金融创新导向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出现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更加深切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关键的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日前,如何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引发了各方关注。十九大报告对"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应该说,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基石,而资金瓶颈是绿色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借鉴国际经验,应发挥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和技术研发,通过政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开放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爱军  
从美国货币基金的历史发展路径看,货币基金做为一种现金管理工具,与银行活期存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货币市场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利率差决定着货币基金的发展规模和产品创新程度。随着货币基金持续的金融创新,导致银行存款不断流向货币基金,加速银行存款脱媒。本文通过分析货币基金金融创新对银行存款脱媒的作用模式及动因,在研究美国货币基金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银行存款脱媒的借鉴及应对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钟红  边卫红  陆晓明  
美国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首开在货币发行国境内设立离岸金融市场经营本币之先河,改变了离岸金融市场在货币发行国境外使用非本币的传统模式。IBF采取账户分离制度创新了"岸"的内涵,离岸中的"岸"已不再与国境等同,而是指一国国内金融的循环系统。IBF将欧洲美元市场延伸至美国境内,并且在美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中具有过渡、缓冲意义。中国目前状况与美国IBF产生之际相似但又有差异,IBF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特别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功能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而上海自贸区又根据中国国情对IBF做了进一步创新发展。本文尝试分析美国IBF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飞  向宇  
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从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型的转型,近三年来我国孕育并逐渐发展了消费金融公司这一新的金融机构。本文首先简要阐述目前国内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存在背景及其发展情况,然后从设立主体、目标客户、产品供应、营销模式、信用体系、行业监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系统地比较目前国内外消费金融公司,并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显举  
本文通过对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和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剖析和解读,指出这几种公司治理模式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中国在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时,既要借鉴其长处,又要力避其短处,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应当指出,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不是现成存在的,而是一个有待于构建的公司治理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微微  
本文介绍了美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体系的构成,总结了美国农村金融的创新性特征,提出了可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的借鉴意义。中国应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解决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建立与中国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蒋硕亮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要靠制度创新,其中财税体制改革无疑是推动上海自贸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且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相衔接的重要一环。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目前上海自贸区获得的税收政策支持可以概括为"7+2",即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蕾  寇家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文章首先分析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借鉴学习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提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设想:明确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定位;找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具备国际标准的绿色金融体系;二是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发展绿色保险、发展绿色债券等促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三是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构建绿色金融防范化解机制等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四是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发行地方政府债、鼓励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等拓宽融资渠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建勋  
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是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之一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的新趋势统一的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始于1968年的《诚实借贷法》和《消费者信用保护法案》等20多部法律。概言之,美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以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个人权益为主,规定了金融消费者的多项权利及其权利保护措施,是世界上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对比较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