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8)
2023(11757)
2022(9915)
2021(9311)
2020(7484)
2019(16672)
2018(16248)
2017(31236)
2016(16220)
2015(17467)
2014(16937)
2013(16350)
2012(14845)
2011(13277)
2010(13559)
2009(12795)
2008(11927)
2007(10724)
2006(9607)
2005(8603)
作者
(41545)
(34272)
(33865)
(32433)
(21800)
(16237)
(15465)
(13023)
(12891)
(12353)
(11586)
(11397)
(10768)
(10723)
(10710)
(10589)
(10081)
(10046)
(9892)
(9770)
(8473)
(8214)
(8112)
(7949)
(7922)
(7653)
(7630)
(7550)
(6699)
(6671)
学科
(56860)
经济(56812)
管理(55218)
(55162)
(48602)
企业(48602)
(26841)
金融(26840)
(25145)
银行(25142)
(24325)
中国(23388)
(21730)
方法(21044)
数学(18055)
数学方法(17807)
(17557)
(17023)
技术(16828)
业经(15699)
(15093)
财务(15060)
财务管理(15038)
企业财务(14345)
地方(13818)
(13367)
贸易(13350)
(13077)
技术管理(12310)
(12174)
机构
学院(213251)
大学(206651)
(91582)
经济(89564)
管理(83808)
理学(71028)
理学院(70372)
管理学(69351)
管理学院(68959)
研究(67570)
中国(61718)
(47282)
(41307)
科学(36178)
财经(36011)
中心(34542)
(33133)
(32556)
(31926)
经济学(28183)
研究所(28131)
(27433)
(27321)
财经大学(26760)
(25977)
北京(25891)
(25737)
(25620)
师范(25525)
经济学院(25338)
基金
项目(135908)
科学(109499)
研究(106264)
基金(98317)
(82972)
国家(82203)
科学基金(72825)
社会(68592)
社会科(65343)
社会科学(65334)
(55352)
基金项目(51297)
教育(49142)
(45161)
自然(44736)
编号(43944)
自然科(43814)
自然科学(43807)
自然科学基金(43058)
资助(39265)
成果(36253)
(34854)
创新(31557)
课题(31050)
重点(30603)
(30285)
(29755)
(28012)
(27872)
国家社会(27864)
期刊
(104177)
经济(104177)
研究(68818)
中国(46033)
(42103)
金融(42103)
(37898)
管理(34926)
(25942)
教育(25164)
科学(24167)
学报(22740)
技术(19404)
大学(18593)
业经(17911)
财经(17722)
经济研究(17649)
学学(17526)
农业(16754)
(15259)
问题(12092)
(11660)
国际(11009)
科技(10826)
理论(10759)
技术经济(10741)
现代(10361)
商业(10068)
(10034)
论坛(10034)
共检索到337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琼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浪潮极大地改变了货币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基础及操作工具效能形成深刻挑战。在对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担忧的背景下,审视梳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对于有效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玉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金融危机之前准备金短缺下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转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准备金充裕下的利率走廊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正威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是中央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之一。金融部门必须执行和顺应这一政策取向,继续执行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抓住邮政储蓄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即将挂牌的契机,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融资功能;政策性银行要进一步引导、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回流农村;深入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银信合作,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进一步开发融资租赁市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撬动金融资源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郝冬冬  王晓芳  郑斌  
外汇占款萎缩和银行同业业务扩张改变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和货币派生机制,增强了价格型调控的有效性。而双轨制经济环境与融资结构单一的市场环境扭曲了价格机制和利率传导路径,制约了价格调控方式的有效实施。使用FAVAR模型对两种调控方式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量调控方式的有效性要优于价格方式。因此,在面对不同约束主体和政策目标时,中央银行需兼顾两种调控方式,只有持续推进直接融资市场扩容,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价格调控方式才能有效实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琪  
本文通过引入加权合成利率,采用非限制性向量自回归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信贷渠道为主。因此,应对当前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效应,差别化金融调控应从调整信贷结构入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瑞安  潘龙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斌  
本文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性失效的三大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炜  景维民  姜旭男  
2018年以来为了加快经济逆周期调节,央行6次定向降准并实施一系列MLF、TMLF、SLF、CBS等定向货币工具,大量资金涌入银行间。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真的将资金传导进入实体经济内部了吗?定向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如何?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构建含有金融摩擦的BGG-DSGE模型,引入借贷成本与借贷收益两种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一数量型货币规则调控很难达到有效经济目标。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构建货币政策混合规则模型,通过校准与贝叶斯方法估计利率规则、数量规则与混合规则三个模型参数,通过模拟发现,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不可一蹴而就,混合规则更加适合中国当前经济环境。因此,在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较低的情况下,不妨加大价格型货币政策调节力度,在未来货币政策选择上通过结构性混合规则,加快经济逆周期调节步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在对货币政策两分法和操作目标、中间目标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和清晰界定基础上,本文指出,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发展,主要中央银行普遍放弃了中间目标的政策模式,有关货币调控方式的讨论主要是指操作目标。操作目标则是货币政策的逻辑起点,对于反映货币政策当局政策立场,有效传递中央银行决策信息并引导市场预期,顺利实现产出、物价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至关重要,是划分货币调控方式的最主要标准。利率政策一直是现代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调控方式,但各国之所以开始采用数量型货币调控方式,很大程度上与储备头寸说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特殊的成立背景以及体系架构密切相关,这对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宏海  
本文在普尔基本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创新因素,并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依据1999—2014年月度数据,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更趋明显。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将利率作为今后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从而更好地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同时,为防止今后中国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减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柳钦  
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尹继志  
本文在我国转轨时期金融创新的现实背景下,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能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赤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云生  
近年来,针对日益显现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实施了一系列基于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本文认为区域差异性和经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这一状况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实施差别性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是改善宏观调控效果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