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00)
2023(19687)
2022(16762)
2021(15678)
2020(13172)
2019(29996)
2018(29913)
2017(56928)
2016(30922)
2015(34481)
2014(34045)
2013(33661)
2012(30863)
2011(27704)
2010(28133)
2009(26424)
2008(25632)
2007(22857)
2006(20499)
2005(18327)
作者
(87260)
(72990)
(72376)
(69152)
(46445)
(35024)
(32862)
(28227)
(27797)
(26158)
(25097)
(24708)
(23306)
(23187)
(22614)
(22416)
(21352)
(21319)
(21021)
(20962)
(18210)
(17939)
(17691)
(16933)
(16469)
(16361)
(16273)
(16144)
(14726)
(14495)
学科
(124565)
经济(124420)
(109680)
管理(95539)
(90809)
企业(90809)
方法(52087)
(50435)
数学(42046)
数学方法(41598)
(37698)
中国(37428)
业经(37290)
农业(33764)
(30325)
(29042)
金融(29039)
地方(28726)
(28326)
银行(28280)
(27252)
(25160)
财务(25096)
财务管理(25058)
(24595)
技术(23925)
企业财务(23793)
理论(23357)
(21935)
(21153)
机构
学院(431624)
大学(427696)
(175808)
管理(172222)
经济(172079)
理学(147813)
理学院(146185)
研究(144222)
管理学(143900)
管理学院(143081)
中国(115387)
(91378)
科学(87977)
(83469)
(80367)
(72265)
(69117)
中心(67129)
业大(66000)
研究所(65371)
财经(65187)
农业(61683)
(59269)
北京(57103)
(56054)
师范(55522)
(53383)
经济学(52127)
(52014)
财经大学(48023)
基金
项目(288260)
科学(227950)
研究(213891)
基金(208913)
(181014)
国家(179359)
科学基金(155402)
社会(136045)
社会科(128639)
社会科学(128605)
(114578)
基金项目(111322)
自然(99792)
自然科(97491)
自然科学(97468)
教育(96744)
自然科学基金(95779)
(94172)
编号(87662)
资助(84453)
成果(70811)
重点(64181)
(63318)
(62811)
(62524)
课题(60010)
创新(58092)
国家社会(55766)
科研(54235)
教育部(54218)
期刊
(202941)
经济(202941)
研究(130328)
中国(90597)
(77963)
(66369)
学报(66016)
管理(65855)
科学(62395)
农业(52195)
(51319)
金融(51319)
大学(50979)
教育(48114)
学学(48088)
技术(38035)
业经(37529)
财经(32285)
经济研究(30244)
(27810)
(27736)
问题(26557)
技术经济(22291)
科技(21181)
(20986)
现代(20805)
理论(20166)
图书(19982)
商业(19373)
世界(18801)
共检索到658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万森  
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其中,金融支持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难以获得金融资源,一是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不足以吸引金融机构与之合作;二是由于金融机构必须注重自身的风险管理,不青睐农业企业这类客户。因此,可以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如采用联想佳沃的模式,在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二者之间引入产业资本作为中间桥梁,让金融资源与农业发展有效对接。如此,金融资源则可以通过产业资本作用于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万森  
我国农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其中,金融支持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难以获得金融资源,一是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不足以吸引金融机构与之合作;二是由于金融机构必须注重自身的风险管理,不青睐农业企业这类客户。因此,可以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如采用联想佳沃的模式,在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二者之间引入产业资本作为中间桥梁,让金融资源与农业发展有效对接。如此,金融资源则可以通过产业资本作用于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金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宏  何艳桃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杨晨  
论文首先探讨了北京市农业面临的不可持续问题与可持续导向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绿色金融的诉求;其次,通过绿色金融创新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状况分析阐明绿色金融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在对北京市银行类机构绿色农业金融服务创新实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银行发展绿色农业金融业务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征信  [作者] 毛彦军  徐文成  
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研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性,结合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践分析当前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现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专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快推进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强制性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绿色项目认证,强化机制和方法创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项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世良  于鹏  
长期以来,农业资本积累不足,农村资金资源稀缺,使得农业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阶段,需要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积极推动,特别是农村金融在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不可或缺。一是要助力种植业结构调整;二是要助力规模化农业推进;三是要助力农产品精深加工;四是要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邵光清  
荆州是国家重要农业主产区和农产品加工区,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紧迫而艰巨。改革推进中,金融部门如何顺应改革要求,相机提供更高效率的金融供给侧服务,是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对此,我们以荆州市为蓝本开展了调研,描述了荆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情况,分析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廉业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产品结构、经营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供给模式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以便捷、高效、普惠等服务理念,突破了时间、空间、网点的限制,迅速渗透到农村区域,是不断完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入手,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有关建议,以期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助推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耀  赵国胜  房泽兵  
为了践行绿色金融,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度融合,人民银行神农架林区支行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助力辖区"一域旅游"到"全域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旅游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补短板,强供给,走出一条神农架绿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一、基本情况受特殊地理环境限制,神农架林区工业基础薄弱,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基本生活资料80%以上从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杨敏  
论文在回顾供给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时代特征、经济结构情况、产业状况、经济变革使命等角度阐述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经济学的区别。论文系统探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应当重视的五个方面,即人力资本供给、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农村金融供给。同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县域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农村金融机构要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文化等层面开展有效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伍笛笛  
企业参与农业股份合作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创新的表现,在实践中呈现出"股份+订单"合作、股份合作社主导、共建股份合作企业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三种模式从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演变中创新而来,在推进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以及农民与企业关系、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农业具体生产特征等密切相关。企业参与农业股份合作既有利于农民参与产业链更多环节的利益分配,也有利于发挥企业在人才技术、对接市场、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尤其适用于经济作物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银监局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课题组  王筠权  阚超  官学清  
产业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构建监管完备、功能齐全、交易活跃、竞争有序、服务高效、支撑有力、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是一国和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四川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在理论梳理和国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升级中的金融支持角色,结合四川省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实际,探讨了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