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8)
- 2023(15185)
- 2022(12865)
- 2021(11755)
- 2020(10103)
- 2019(22889)
- 2018(22579)
- 2017(44084)
- 2016(23628)
- 2015(26600)
- 2014(25926)
- 2013(25775)
- 2012(24118)
- 2011(21916)
- 2010(22112)
- 2009(21209)
- 2008(20514)
- 2007(18646)
- 2006(16155)
- 2005(14513)
- 学科
- 济(96401)
- 经济(96296)
- 业(72249)
- 管理(70770)
- 企(59360)
- 企业(59360)
- 方法(47136)
- 数学(42270)
- 数学方法(41988)
- 中国(31930)
- 融(29397)
- 金融(29395)
- 财(28555)
- 银(28187)
- 银行(28131)
- 行(27101)
- 农(26118)
- 制(22492)
- 贸(21499)
- 贸易(21482)
- 业经(21276)
- 易(20952)
- 技术(19782)
- 地方(18773)
- 务(18388)
- 财务(18361)
- 财务管理(18317)
- 学(17848)
- 农业(17505)
- 企业财务(17485)
- 机构
- 大学(341716)
- 学院(340441)
- 济(146388)
- 经济(143531)
- 管理(131635)
- 理学(113584)
- 研究(112799)
- 理学院(112404)
- 管理学(110822)
- 管理学院(110193)
- 中国(93452)
- 财(70267)
- 京(69864)
- 科学(66980)
- 农(60037)
- 所(57083)
- 财经(56308)
- 中心(54476)
- 研究所(51678)
- 业大(51408)
- 经(51159)
- 江(50223)
- 农业(47790)
- 经济学(46587)
- 北京(43948)
- 经济学院(42617)
- 财经大学(42054)
- 州(40654)
- 范(40314)
- 师范(39768)
- 基金
- 项目(223834)
- 科学(176123)
- 基金(163776)
- 研究(160165)
- 家(143622)
- 国家(142419)
- 科学基金(121573)
- 社会(103737)
- 社会科(98714)
- 社会科学(98687)
- 省(88089)
- 基金项目(86851)
- 自然(78567)
- 自然科(76838)
- 自然科学(76812)
- 自然科学基金(75548)
- 划(74265)
- 教育(73801)
- 资助(66995)
- 编号(63201)
- 创(51716)
- 成果(51125)
- 重点(50661)
- 部(50190)
- 发(48202)
- 创新(47695)
- 课题(43692)
- 科研(43453)
- 国家社会(43353)
- 教育部(43231)
- 期刊
- 济(152784)
- 经济(152784)
- 研究(99998)
- 中国(64361)
- 学报(55197)
- 财(53978)
- 农(53151)
- 融(50044)
- 金融(50044)
- 科学(48905)
- 管理(47769)
- 大学(41064)
- 学学(39103)
- 农业(34551)
- 教育(30290)
- 财经(28686)
- 技术(27304)
- 经济研究(26259)
- 业经(24951)
- 经(24554)
- 问题(20775)
- 业(18819)
- 贸(18775)
- 技术经济(17790)
- 理论(17492)
- 商业(17018)
- 科技(16564)
- 国际(16123)
- 统计(15924)
- 实践(15653)
共检索到504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伟 林海
世界上很多国家通常都把货币需求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一国的货币政策甚至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与实际产出等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只有在考虑金融创新的影响时才能够成立。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货币需求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对于我国的货币需求问题,在理论上近几年已经有许多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证上所做的工作却稍嫌不足,本文仅就此进行一点初步分析. 先给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Md=f(Y,P,Ib,Im,U)(1) 式中,Md为货币需求量,Y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P为价格水平,Ib为银行存款利率,Im为金融资产收益率,U为随机变量. 根据理论推断,货币需求量对函数中各独立变量的编导数为:??Md/??Y>0,??Md/??P>0,??Md/??Ib>0,表明货币需求量与实际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和银行存款利率成同方向变动;??Md/??Im<0,表明货币需求量与金融资产收益率成反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赤
利率行为反复无常的情况下,几乎无法用解析方式进行论述,所以在本文中将用数值方式更详细地研究这一模型中的货币需求问题。 一、计算均衡动态 为了从数量上解答这个模型,有必要为金融专门变量f(·)指定一功能形式并将相应数值分配到参数β、δ和ε。在下面讨论的所有例子中,f(·)被限定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松成 翟春
目前,我国金融环境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相似,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体系关联性日趋复杂,现行货币供应量与GDP、CPI等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有所削弱,货币供应量的范围及层次划分受到挑战。1.银行卡结算账户下的活期存款。受益于电子化技术的发展,现代支付结算效率大幅提高。这带动了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卡品种日益丰富,发卡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涤非
本文以1953-2003年作为样本期,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货币需求模型,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该模型存在结构变化。经检验确认,金融创新是导致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发生结构变化的原因。由此表明,金融创新因素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关键词:
货币需求函数 稳定性 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东洋 周丽莉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弹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金融创新使得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有变小的趋势。在金融创新中涌现了大量货币性极强的新型工具。如MMMFs(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DAs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梁森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金融政策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为货币政策,要运用好货币政策其关键之一是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又必须以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为依据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过紧了还是过松了正成为经济理论界经常争论的话题,而过紧或是过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数量界限,这就必须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龙 郑长德
本文研究了货币需求与收入分配差距的传导机制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三条途径影响货币需求:税收途径、消费途径以及货币流通速度途径。收入分配差距会通过税收途径和消费途径减少货币需求,但通过货币流通速度途径会增加货币需求。实证研究发现,实际货币需求与收入分配差距指标、实际收入以及实际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货币需求越小。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存在短期到长期的动态调整过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收入分配差距对货币需求的冲击波动较大。并进一步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影响货币需求的消费途径以及货币流通速度途径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理论分析。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周高宾 韩俊梅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储备、预期价格及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明显;而货币化比率、内源融资比率对货币需求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收入变量对货币需求有正的影响,二者相关性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索彦峰
本文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基本普尔分析之中,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初期,总需求冲击方差相对于货币需求冲击方差仍然较大,同时IS曲线相对LM曲线会变得更加陡峭,此时中央银行将优先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2)在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货币需求函数将变得极不稳定,以致于货币需求冲击远远超过总需求冲击时,无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如何,选择利率充当中介目标将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较优的选择;长期来看,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也会因金融创新而失效,一个可行的选择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基本普尔分析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婷
文章选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提供的2000—2017年季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根据数据性质分别建立VAR和VECM模型,采用协整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电子货币的使用会提高现金漏损率,降低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支付的发展会降低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扩大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银行的使用会提升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缩小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战明华 王泽涛 汤颜菲 许月丽
本文利用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考察了近年来中国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对货币流动性陷阱效应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货币需求流动性陷阱在中国的确比较显著地存在,其作用机制基本符合投资组合假说,但显著性与货币层次划分密切相关,M2和M1相对显著,而M0则不显著;(2)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金融创新强化而非弱化了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效应,这可能与中国金融产品仍不够丰富有关,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投机性需求因"功能主序效应"而对流动性陷阱影响不显著,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影响显著,但对不同层次货币表现出"结构差异效应";(3)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金融创新对流动性陷阱效应的边际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弱化了金融市场的分割,强化了利率在微观经济主体金融资产组合中的信号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面对当前金融风险仍较高和金融稳定任务仍较重的现实,低利率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金融危机期间欧美所采用的数量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须充分重视,且货币政策操作应当注意与中国金融结构变迁阶段特征相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