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5)
- 2023(17650)
- 2022(14965)
- 2021(13854)
- 2020(11658)
- 2019(26305)
- 2018(25829)
- 2017(49784)
- 2016(26650)
- 2015(29437)
- 2014(28778)
- 2013(28561)
- 2012(26170)
- 2011(23694)
- 2010(23963)
- 2009(22355)
- 2008(20785)
- 2007(18476)
- 2006(16358)
- 2005(14462)
- 学科
- 济(118648)
- 经济(118537)
- 管理(78326)
- 业(76322)
- 企(63817)
- 企业(63817)
- 方法(47560)
- 数学(41220)
- 数学方法(40847)
- 中国(33267)
- 农(28352)
- 融(27994)
- 金融(27993)
- 财(27631)
- 地方(27578)
- 银(26510)
- 银行(26440)
- 业经(25866)
- 行(25480)
- 学(24659)
- 制(22069)
- 技术(20837)
- 农业(19876)
- 贸(19547)
- 贸易(19529)
- 易(18917)
- 理论(17945)
- 务(17641)
- 财务(17577)
- 财务管理(17552)
- 机构
- 大学(374810)
- 学院(373926)
- 济(159531)
- 经济(156369)
- 管理(146860)
- 研究(129408)
- 理学(127233)
- 理学院(125843)
- 管理学(123792)
- 管理学院(123141)
- 中国(100190)
- 科学(79343)
- 京(78952)
- 财(70362)
- 所(65010)
- 农(63821)
- 研究所(59459)
- 中心(59064)
- 业大(57867)
- 财经(56697)
- 江(54261)
- 经(51591)
- 农业(50067)
- 北京(49713)
- 经济学(49135)
- 院(46517)
- 范(46475)
- 师范(45931)
- 经济学院(44158)
- 州(44086)
- 基金
- 项目(256547)
- 科学(201059)
- 基金(186288)
- 研究(184060)
- 家(163820)
- 国家(162464)
- 科学基金(139094)
- 社会(118027)
- 社会科(112067)
- 社会科学(112037)
- 省(101042)
- 基金项目(99173)
- 自然(90496)
- 自然科(88405)
- 自然科学(88381)
- 自然科学基金(86836)
- 划(84270)
- 教育(82896)
- 资助(75815)
- 编号(73119)
- 成果(58111)
- 重点(57615)
- 创(56909)
- 发(55784)
- 部(55455)
- 创新(52606)
- 课题(50370)
- 国家社会(48997)
- 科研(48822)
- 教育部(47516)
- 期刊
- 济(175622)
- 经济(175622)
- 研究(112696)
- 中国(71865)
- 学报(62318)
- 农(57446)
- 科学(55801)
- 管理(55649)
- 财(52921)
- 大学(46581)
- 学学(44415)
- 融(43392)
- 金融(43392)
- 农业(38617)
- 教育(36145)
- 技术(31573)
- 经济研究(29660)
- 财经(28408)
- 业经(27380)
- 经(24500)
- 问题(22099)
- 业(20089)
- 技术经济(20055)
- 科技(19656)
- 理论(17953)
- 商业(17018)
- 版(16860)
- 现代(16736)
- 图书(16530)
- 贸(16037)
共检索到555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卫平 李江 石大千
本文通过对基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将金融创新内生化,构建包含金融创新要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出金融创新是工业增长的重要条件。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尚未涉及金融创新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VAR模型探讨金融创新与工业增长的动态关系。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对工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时效长于负向作用时效。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增长对金融创新冲击的反应呈现波动性,且重工业部门波动性强于轻工业部门,波动幅度差0.05个标准差。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工业增长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文博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建立工业生产函数模型,对2006-2015年深莞惠3+2经济圈5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弹性和劳动力投入弹性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的效度,重点对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汕尾市4市的技术创新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汕尾市的技术创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并与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深圳市、东莞市的技术创新相关程度最高。
关键词:
深莞惠 工业经济 技术创新 索洛余值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的空间溢出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都对区域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的空间溢出却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饶映雪 戴德艺
本文运用1999~2013年中国26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工业用地供给对中国及不同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应控制工业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工业用地供应实行差别化管理。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本文构造了反映中国工业实际情况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度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究了2003~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整体上趋于污染型、粗放型,且各地区之间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逐步拉大;环境规制强度和全国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倒"U"型走势关系,全国与三大地区目前尚处于该倒"U"型曲线的左侧;外资因素、技术水平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起到显著正向影响,资本深化、能源结构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形成阻碍作用,产权制度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分地区而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贵良 伏洋成
生态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污染承载,同时,工业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后者即为生态足迹。以往研究更多关注两者间的静态联系,没有考虑到脉冲或滞后影响。文章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描述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发展的波动在第一期就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生态足迹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第二期才显现出来,此后趋于稳定。而生态足迹从第一期就受到自身波动和产业发展冲击的影响,受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第一期较弱,此后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雨柯
分析中国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数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作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发现授权专利数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引起科技论文数量的增加,但论文数量的增加却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这说明我国创新活动的质量和层次还需要提高,科研投入和评价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 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勇 张宗益
本文采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综列数据研究方法,构建了从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与区域经济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的综列数据指标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八大经济区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结论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解释水平,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低于发达地区,由此造成二者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本文认为,欠发达地区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积极的、超常规的技术创新赶超战略,努力提高本区域技术创新水平。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综列数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万珺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4年经济普查中类行业的截面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分位数回归法(Quantile Regress)研究了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度之后,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即FDI总的溢出效应为正,同时更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也有利于工业总产值的提高。通过长三角地区内部的比较分析得出,上海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负,江苏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正且不显著,浙江的FDI则具有显著正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伟 王浣尘
工业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体现和保证。本文基于我国1980-2002年工业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状况,运用协调性理论的概念和模型来对我国这段时期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行计算和评价,以期考察金融和工业两部门协调发展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的协调性呈现出逐步强化的态势,金融发展为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提供了积极的支持作用,两部门的发展保持在基本协调的水平上。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工业经济 协调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沛琦
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理应存在一个良性互动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195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从总体效应还是时变效应上看,我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进入到良性互动发展状态,二者之间仍表现为以银行部门信贷资金主导的金融供给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金融中介 工业经济 良性互动 时变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燕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在构建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创新水平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选择产生技术创新的相关要素和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水平进行分阶段实证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关要素的弹性存在差异。最后,文章提出分阶段采取不同的R&D经费投入策略、合理配置研发劳动力的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合理转化、注重知识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工业经济 经济增长 技术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燕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在构建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创新水平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选择产生技术创新的相关要素和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水平进行分阶段实证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关要素的弹性存在差异。最后,文章提出分阶段采取不同的R&D经费投入策略、合理配置研发劳动力的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合理转化、注重知识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工业经济 经济增长 技术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燕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在构建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技术创新水平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选择产生技术创新的相关要素和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水平进行分阶段实证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关要素的弹性存在差异。最后,文章提出分阶段采取不同的R&D经费投入策略、合理配置研发劳动力的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合理转化、注重知识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工业经济 经济增长 技术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攀平 范波 冉光和
国有工业经济作为我国公有经济的核心,在国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利用1999年-2011年西部十二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国有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金融信贷的直接支持作用显著。因此,要从多个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国有工业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